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臨《禮器碑》可能沒人比他臨得更好了!

臨《禮器碑》可能沒人比他臨得更好了!

臨《禮器碑》可能沒人比他臨得更好了!

《禮器碑》拓片

《禮器碑》立於東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碑陽、碑陰及兩側均為隸書。作為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屬平正端莊、俊峭寬博一路,歷來被奉為隸書極則,是習隸的最佳範本之一;其用筆力注毫端,鐵畫銀鉤,鋒利無比,如幹將莫邪;以方筆為主,凝整沉著,強調筆筆到位,力主運腕,才能做到筆勢開張,萬亳齊力;有的字筆畫細如髮絲,雖瘦勁但不纖弱,極富力感,有的粗如刷帚,卻又韻格靈動,不顯呆板;儘管起伏變化,跳宕極大,通篇卻不失和諧;波磔較其他筆畫稍粗,大多呈方形,至收筆前略有停頓,借筆毫彈性迅速挑起,筆意飛動,清新勁健,氣勢沉雄,一些運筆和漢簡有異曲同工之妙。

臨《禮器碑》可能沒人比他臨得更好了!

來楚生節臨《禮器碑》(局部)

《禮器碑》結體嚴謹規範,寓欹側於平正中,含疏秀於嚴密內,上下緊湊,左右開張,猶如大鵬展翅,有凌雲之勢。無論是上下結構、左右結構,還是(半)包圍結構,都能取勢顧盼,體勢優美,形成有機的整體。筆畫因為粗細和所分割出來的空間形成黑白、輕重的強烈反差,有鮮明的節奏感,無矯揉造作之嫌。字形中筆畫雖然以方為主,有時也略帶圓意,將筆畫的粗細方圓、筆勢的動靜向背完美地統一在一起,清超遒勁,莊重典雅,高古且充滿逸趣。清王澍《虛舟題跋》評此碑曰:「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為奇絕,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奇,不可端倪。」「惟《韓敕》(《禮器碑》)無美不備,以為清超卻又遒勁,以為遒勁卻又肅括,自有分隸來,莫有超妙如此碑者。」

臨《禮器碑》可能沒人比他臨得更好了!

來楚生節臨《禮器碑》(局部)

《禮器碑》字數極多,臨摹之前須認真讀帖,甚至要通讀數遍,以領會其中神韻風格與特點。要注意碑陽與碑陰的風格差異,總的來看,碑陽結字端莊,章法排列較規律,縱有序,橫有列,字距寬,行距密,充分展現了和諧端莊秀美的整體特徵,堪稱風格代表。是故,入手應從碑陽始。碑陰亦有獨特價值,用筆奔放飄逸,自然成趣,字的大小不甚統一,章法縱有序、橫無列,行與行之間有一定間距,參差不齊,自然靈動,富有生氣。注重觀察每個字點畫的長短、粗細、輕重、向背、轉折以及結構的疏密、參差等,找出字與字之間的共性、個性以及起承關係,在臨習時更易得其法度,利用提按頓挫等手法及對行筆暢澀加以把握,使力感得以強化,產生彈性,才能寫出特有的韻味來。

臨《禮器碑》可能沒人比他臨得更好了!

來楚生節臨《禮器碑》(局部)

來楚生隸書遠宗漢碑、漢簡,近取金農,個性鮮明、風貌獨具。來楚生博涉多家,且冶為一爐,最終致力於將簡書的些風格特徵融入到隸書中,極具獨創性具體而言,間架主取隸書,端莊嚴謹,捺畫和波磔寬厚誇張,氣勢奪人,則得益於簡就此臨本而言,忠實於原帖,敔作發揮,用筆奔放而具藏鋒之妙。撇的收筆常重頓而迅翻,捷而有力。波磔的長短、輕重,富於變化。結體雄健駘蕩,縱逸率真,字形錯落生動而無浮滑之感,有高度的技巧和特色。

臨《禮器碑》可能沒人比他臨得更好了!

來楚生節臨《禮器碑》(局部)

《禮器碑》的筆畫粗細對比度大,來楚生無疑從中找到了「法門」。但要注意到,雖然看起來捺畫粗重,卻極盡變化,不能變成「一招熟」,形成習氣。臨作妙就妙在不僅僅做到厚重沉穩,還能兼顧飄逸、靈動,充分將原碑意蘊發掘出來。從筆法上看,方圓並用。即使同樣的方筆或圓筆

因為切入點不同而虛實有變。臨習時要選擇彈性好的毛筆,二要握住毛筆的上半部,既要提得起,又能壓得下,使筆畫形成輕重對比。

臨《禮器碑》可能沒人比他臨得更好了!

來楚生節臨《禮器碑》(局部)

臨習《禮器碑》,可鍛煉用筆能力,筆畫、結體固然重要,但更要悉心領會其中溢出的靈氣和蘊含的神采,力爭把字寫得正而不板、姿態優美、疏朗有致、古意盎然。在用墨的處理上也要講究變化,一般在書寫方筆時,墨色宜潤澤,不宜枯燥,要注意筆畫的相互關係,粗者所佔地位較為重要,是整個字的主筆,力量也較為集中,用墨較重;細者處於輔助地位,用墨宜輕。從碑刻到墨書,應著眼於由粗細筆畫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保持字的力度和氣息不能散漫。當然,更重要的一點,臨作已不拘於原作幅式,每行字數不等,隨意錯落,全篇則渾然一體,充滿文雅之氣。

臨《禮器碑》可能沒人比他臨得更好了!

來楚生節臨《禮器碑》(局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學行書,如何選帖?
通臨《張遷碑》,還可以這樣帥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