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部最壯烈的史詩,告訴你什麼才是漢族精神

這部最壯烈的史詩,告訴你什麼才是漢族精神

漢人為什麼是漢人?

因為在漢朝,

漢民族鍛造出了自己的靈魂—偉大的漢民族精神。

這段歷史,

是人類歷史上最壯烈輝煌的一部史詩,

其中隨便一個片段,

都可秒殺現在任何一部史詩大片。

比如《後漢書·耿恭傳》中的這個片段:

十三將士歸玉門。

一、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

騎都尉劉張率兵擊車師,

趕走匈奴,重設西域都護。

關寵和耿恭為戊己校尉,

分駐柳中和金蒲城。

各率兵百人,

平時屯田,戰時迎敵!

耿恭到任,

宣大漢德威。

烏孫國王向漢廷獻馬,

親派王子入大內服侍大漢皇帝。

車師國王后是漢人血統,

促使車師王與漢朝交好。

西域各國紛紛歸附,

自此西域重歸我大漢版圖。

二、

然而匈奴磨刀霍霍,

西域是我們匈奴的!

第二年三月,

北匈奴左鹿蠡王,

朝車師奔殺而來。

二萬匈奴騎兵,

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敵眾我寡,

救還是不救?

救,

可能全軍覆沒!

不救,

車師則會再落入敵手!

耿恭思忖再三:

救!

見危難而不救,

各國何以臣服於我大漢?

於是,

耿恭將金蒲城主力-----三百騎兵盡數交給司馬,

全力營救車師國!

天山腳下,

三百名大漢軍人佇立在此。

他們緊握戈矛,

怒視前方,

眼中滿是迎敵前的殺氣!

他們胯下的戰馬,

不斷打著響鼻,

前蹄使勁地劃撥腳下的戈壁。

這些漢軍戰馬,

興奮地等待著和主人再一次征戰沙場!

他們的對面,

是二萬匈奴騎兵,

匈奴騎兵狂笑著甩動彎刀,

嘴中烏拉烏拉地亂叫,

雜亂的馬蹄聲中,

夾雜著他們對對面那一小隊以卵擊石的漢軍的嘲弄。

「大丈夫征戰沙場,

馬革裹屍,

何其壯哉!」

三百漢軍,

義無反顧地沖向二萬匈奴騎兵。

沒有一絲懼怕,

只有壯士的熱血。

三百勇士戰死沙場!

三、

聞匈奴大軍攻來,

車師王安得惶恐不安。

車師彈丸小國,

何以抵擋匈奴鐵騎?

降了吧!

降了……

面對群臣的勸說,

車師王也想投降匈奴了。

「報……戰報!」

「快說!」

「漢軍三百騎兵為救我車師,

已與匈奴交鋒!」

「結果如何?」

「全部戰死!」

「國王!漢軍已亡,

我們降了吧……」

群臣又是一陣勸。

車師王拔出腰刀!

「漢軍如此大義,

我等又豈能做無義之人!」

於是,

車師王率軍,

殺向了匈奴大軍!

他要用大義回報漢軍三百壯士的大義!

車師王亦戰死。

四、

獲勝的左鹿蠡王好不得意,

金蒲城的耿恭,

柳中的關寵,

軍士不到千人,

敗漢軍,

奪西域,

於他如探囊取物!

當左鹿蠡王的大軍來到金蒲城下,

並沒有看見他預想的驚慌的漢軍,

城牆上是彎弓搭箭的漢軍將士,

以及滿是殺氣的耿恭。

左鹿蠡王嗷嗷叫著:

「區區數百漢軍,

如何當我數萬雄兵!

給我上!」

霎時,

匈奴如螻蟻般,

紛紛朝金蒲城衝去!

耿恭早有準備!

「放箭!」

天空頓時間箭簇如雨。

匈奴士兵抱頭鼠竄,

敗下陣來。

第一回合戰敗,

左鹿蠡王並不在乎。

「他們人少,

箭更少,

再給我沖!」

匈奴士兵再次殺向金蒲城。

城樓上,

漢軍滿弓以待。

耿恭喊道:

「我漢家神箭,

中箭者必死!」

匈奴士兵有些心虛,

但還是衝殺過來。

漢軍的箭簇開始變得稀疏,

但恐怖的事情發生了。

那些中箭的傷口奇癢無比,很快就潰爛了,

不久,

傷口傳來了劇痛,

就像被毒蛇咬過一般,

匈奴士兵的慘叫聲此起彼伏。

匈奴開始相信,

漢軍有神靈相助,

慘叫聲讓匈奴軍心渙散。

其實哪有神箭,

那只是耿恭準備的毒箭。

匈奴士兵已無心進攻,

左鹿蠡王不得不暫停進攻。

四、

夜幕降臨,

戈壁上一片寂靜。

金蒲城內也一片寂靜。

士兵請示左鹿蠡王:

是否設防,

防備漢軍偷襲?

左鹿蠡王哈哈大笑:

「區區百人,

敢襲我數萬大軍,

找死么?」

是夜,

大雨滂沱。

雨中,

人連方向都無法分辨。

漢軍絕沒有膽子,

也沒有能力偷襲。

左鹿蠡王肯定地對自己說,

沉沉睡去。

突然,

帳外殺聲四起!

「漢軍殺來了!」

左鹿蠡王驚恐地站起來,

帳外已經一片混亂,

漢軍從各個方向衝過來,

不知道有多少人,

匈奴大軍已經如受驚的羊群,

被殺的,

逃走的,

不計其數。

當太陽再次升起來的時候,

匈奴大軍已殘缺不全,

死傷無數。

而他們前面的金蒲城,

依然固若金湯。

左鹿蠡王崩潰了,

他認為金蒲城中藏有天兵天將,

傷病的呻吟聲依然此起彼伏,

他已不敢再戰,

他認輸了,

帶著殘兵走了。

而金蒲城中,

只有耿恭和數百漢軍而已。

五、

匈奴離開,

金蒲城中狀態並不樂觀,

耿恭麾下,

士兵數百人,

缺水少糧,

那邊,

柳中城被匈奴攻陷,

關寵已戰死。

求援?

不可能的。

朝廷傳來消息,

漢明帝駕崩。

朝堂混亂,

沒人關注西域的這一小股漢軍。

耿恭及部下區區百人,

成了我大漢鎮守西域的唯一軍隊!

耿恭面對的,

是隨時可能反撲過來的十萬匈奴大軍!

撤退?

那西域三十六國將盡落於匈奴之手,

大漢經略西域之成果將毀於一旦。

堅守?

幾百個沒有後援的軍人,

如何對抗匈奴大軍?

耿恭望向東方,

思量了片刻,

他麾下的士兵都等著他的決定。

耿恭於是提劍道:

「堅守西域!」

士兵們振臂高呼:

「堅守西域!」

耿恭率領將士,

移防疏勒城。

疏勒城依山傍水,

正適合持久戰!

六、

耿恭和漢軍依然在西域!

消息傳遍了西域各國。

耿恭就是西域各國的信仰,

有耿恭在,

漢廷一定會派援軍過來!

於是西域各國依然效忠大漢。

惱羞成怒的匈奴,

不得不再次率領大軍攻來,

不打垮耿恭,

匈奴根本無法佔據西域。

無數匈奴騎兵,

一次次向疏勒城衝過去。

耿恭早有準備,

疏勒城早已被加固,

耿恭防守嚴密。

匈奴死傷無數,

依然無法攻佔疏勒城!

強攻不成,

只能圍困!

匈奴將疏勒城團團圍住,

匈奴切斷疏勒城的水源,

如此,

不過數天,

渴得受不了的漢軍必定會投降。

耿恭於是挖井取水。

但掘地十丈,

依然未見水源。

城中士兵口渴難耐,

「你們會投降匈奴嗎?」

「不!

將軍,我們寧死不降!」

「好!

我們繼續往下挖,

一定會挖到水的!」

「可是將軍,

我們實在太渴。」

「那先從馬糞中榨水喝!」

「是!將軍!」

疏勒城外,

匈奴喝酒嚼肉,

好不快活。

匈奴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等待著疏勒城中斷水少糧的漢軍出來投降。

「報……」

「什麼事如此慌張。」

匈奴王衝出大帳,

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耿恭正率領士兵用水和泥,

正在加固城牆!

「漢軍哪來的水?難道有神仙庇佑?」

哪有神仙庇佑,

耿恭和士兵掘地十五丈,

終於挖到水。

耿恭帶領士兵,

沒有喝水,

而是將井中的第一桶水,

和泥築城!

他們這桶水會給匈奴一記暴擊!

匈奴軍心稍稍動搖:

此等漢軍,

我們如何能勝?

匈奴王依然倔強:

給我守住,

我不信斷糧的他們能夠一直堅持下去!

七、

時間在推移,

耿恭依然固守疏勒城。

疏勒城中的糧食已經不多了,

士兵因傷病死亡,

人數不斷減少。

大雪封山……

而漢廷的王師,

依然未到。

西域各國在匈奴攻擊下,

紛紛投降,

連車師國也投降了。

這樣的堅守還有意義嗎?

「戰至一兵一卒,

也不退縮!」

疏勒城中,

戰鬥的呼聲依然振聾發聵!

夜裡,

月亮懸在巍峨的天山上,

好不壯觀!

大好河山,

豈可讓匈奴奪去!

耿恭拖著疲憊的身軀,

在城牆上巡視。

城外,

匈奴軍隊依然將疏勒城團團圍住。

這些天,

城中已經沒有糧食。

在匈奴不斷地進攻中,

城中士兵不斷死去,

此時城中僅剩百人,

衣衫襤褸,

饑寒交迫!

但耿恭絲毫沒有想過放棄,

他麾下的士兵,

也沒有想過放棄。

匈奴的使者又來勸降了,

每一次勸降,

匈奴都大幅增加籌碼。

黃金萬兩,

嫁公主,

封王……

匈奴不信榮華富貴不能讓陷入絕境的耿恭屈服!

匈奴的使者又來了,

耿恭將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兩軍交戰,

不斬來使!」

「對不起了!」

手起刀落,

匈奴使者死在了耿恭的劍下。

城牆上,

耿恭生啖匈奴使者的血肉。

「再有勸降者,

有如此人!」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匈奴這才不得不承認,

他們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強悍最堅強的漢軍!

而他們不知道,

大漢兒女,

皆是如此!

八、

報……有一隊車師士兵靠近!」

耿恭站在城牆上,

看到了這隊車師士兵,

而他們的首領,

竟是一女子!

「是車師王后!開城門!」

「將軍,

車師已經背叛了我大漢!」

「王后是我大漢的女兒!」

疏勒城中,

車師王后為耿恭送來了糧食和衣物,

也送來了匈奴的情報!

「王后,

大恩不言謝!」

「不!將軍。

我雖遠嫁車師,

但我依然是大漢的女兒!

這是我應該做的!」

耿恭繼續堅守疏勒城。

匈奴圍攻了近兩年,

疏勒城依然巋然不動!

九、

建元元年(76年),

漢章帝即位。

西域的戰報終於上了朝廷的議事日程。

但此時誰也不知道,

耿恭的區區百人,

此時是否還活著?

朝廷還需要發兵西域嗎?

司空第五倫道:

「我不建議發兵西域!

耿恭可能早已戰死!

此去無益!」

司徒鮑昱道:

「如今耿恭陷於危難之地,

如果不救,

外則縱蠻夷之暴,

內則傷死難之臣。

如果只考慮一時得失,

還談何保家衛國!

匈奴如復犯塞為寇,

誰還會為我大漢出征?」

眾人不語。

漢章帝於是拔劍斬案:

「再有言不救者,

有如此木!」

十、

建初元年(76年)正月,

漢章帝命大軍西征!

王師所致,

匈奴望風而逃,

西域各國再附大漢!

然而,

大雪封山,

大軍離疏勒城還遠。

耿恭生死未卜,

諸將猶豫準備撤退!

然而耿恭部下范羌拔劍挺立!

「諸位可回,

我范羌孤身一人,

也要馳援耿將軍!」

諸將動容,

於是分兵兩千與范羌。

天山上雪厚盈丈,

天神都望而卻步,

天山上寒風怒號,

飛鳥都不敢振翅。

范羌率部下,

憑著信念,

硬是翻越天山,

來到了疏勒城下。

此時的疏勒城已經百孔千瘡,

匈奴早已撤回去躲避嚴寒,

只留下城牆下滿地的屍體,

但是!

疏勒城的城門依然緊閉!

城牆上大漢的旗幟,

依然在寒風中獵獵飄揚!

范羌顫抖著向城門走去,

馬蹄聲在空中回蕩……

一個嘶啞的聲音從城樓上傳了出來,

「匈奴來襲,備戰!」

「將軍!

是我范羌……」

范羌哭著朝城門吼著,

跪在了雪地上……

兩年了,

疏勒城的城門第一次打開,

城門口,

站著衣衫襤褸的二十六位大漢軍人!

他們手中的劍,

依然閃著迎戰時威嚴的寒光!

兩年的圍攻,

疏勒城僅剩二十六人,

但他們依然在戰鬥!

匈奴數十萬大軍,

從未攻破過這座只屬於大漢的城池!

「將軍,

王師已收復西域,

將軍和眾將士可回家了!」

耿恭終於將劍收回了劍鞘中。

「好,各位同袍,我們回家!」

十一、

聽聞耿恭從疏勒城撤出的消息,

匈奴無不氣急敗壞!

「我一定要打敗耿恭!」

匈奴王恨恨說道,

又率領數萬軍隊朝耿恭追去。

回家的路,

也是戰鬥之路。

在回玉門關的路上,

耿恭和他的二十五名同袍沒有停止同匈奴的戰鬥。

……

玉門關的大門緩緩打開了,

門外,

是耿恭和他僅剩下的十二名同袍。

十三將士,

終歸玉門!

十二、

兩千年的時光轉瞬即逝,

在歷史的長河中,

不論遇到何種危難,

在耿恭等無數英雄的愈挫愈勇,

永不言敗的精神的支撐下,

我大漢民族,才依然巋然屹立於世界。

一遍遍捧讀《後漢書·耿恭傳》,

那西域的風沙不再是圖片圖像,

而是我們祖先從未向敵人屈服過的頭顱!

這才是我們的民族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方書屋 的精彩文章:

TAG:何方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