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汪精衛叛國,蔣介石如何應對?

汪精衛叛國,蔣介石如何應對?

文 | 楊津濤

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叛國投敵,是嚴重打擊中國抗戰的一件大事。

國民政府能做的,只能是努力將其負面影響減至最小。


一、隱瞞消息,力圖勸返

1938年12月21日,蔣介石獲得汪精衛私自飛往昆明的消息,大為意外:

「當此困難空前未有之危局,不顧一切,藉口不願與共黨合作一語,拂袖私行,置黨國與不顧,豈是革命黨員之行動乎。痛苦之至,惟望其能自覺回頭耳。」

22日,蔣介石從龍雲的電報中知道,汪精衛計劃前往香港,與日本謀和。

對於汪精衛出走的嚴重性,蔣介石極為清楚。他在日記中反覆思考:

「汪去後,對黨政軍以及各地之關係應特加審慎。」

「汪去後,外交與對敵或有影響乎?」

「廣東軍人是否受汪影響?」

「政府內部受汪影響人幾何?」。

蔣介石預計,若這些連鎖反應發生,那些一貫反蔣的地方軍閥、黨內親日勢力,都將隨汪投敵。最終導致抗戰陣營全面分裂。

但蔣還是期望能制止汪精衛的進一步投敵,故處處留有餘地。如其日記所云:

彼雖有意害余,而余應以善意救彼,對於此種愚詐之徒,只有可憐與可痛而已。」

首先,蔣介石一度隱瞞了汪精衛意圖投敵的真相,目的是給汪的立場留下迴轉空間,以免致其騎虎難下。

12月26日,蔣介石在抨擊日本侵華野心時,曾如此為汪精衛辯白:

「汪先生此次離渝轉赴河內,實為轉地療養,純系個人行動,毫無政治意味……外間一切猜測與謠言, 國人必不置信。」

蔣還親自致電張季鸞,希望《大公報》在報道汪時「寬留餘地」,「從輿論上造成空氣,防止其萬一失之憾」。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也秘密指示各報「停止討汪肅奸」。

其次,蔣介石指示同汪精衛關係較為密切的外交部長王寵惠、駐英大使郭泰祺、駐美大使胡適、交通部次長彭學沛等人,勸汪精衛返回後方,或至少告假游歐,不發表任何宣言。

這些人也確實希望汪能夠懸崖勒馬。比如,一向主和的胡適在信中說:

「此時國際形勢好轉,我方更宜苦撐,萬不可放棄十八個月之犧牲……今日反對和議,實是為國家百年設想,務乞公垂聽。」

長期追隨汪的郭泰祺則說:

「此時無論如何,請公勿公開主和,免敵人謂我領袖間政見不一而乘機挑撥。」

蔣介石讓澳大利亞籍顧問端納通知英美大使館,稱汪精衛「並未獲得授權去向任何人談論和平問題;中國不僅不會考慮日本人的和平條件,而且正在積極準備付出更大的努力繼續進行抵抗」,以示中國不會同日本停戰議和。

圖:1937年7月15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講話,表明中國抗戰決心


二、監視汪系人物,拉攏地方軍閥

對於各種勸說,汪精衛不為所動,最終在1938年12月29日發表了主和的《艷電》。

1939年元旦,國民黨中央召開會議,討論「關於汪兆銘違法紀律,危害黨國案」。

蔣介石主張溫和辦法,先以個人名義去電勸告,或由中央給予警告。其他與會者大都要求嚴厲處置,開除汪精衛黨籍,撤銷其一切職務。因蔣介石「力加阻止」,會議最終沒有同時發布通緝令。蔣的理由是,對汪「亦不可逼人太甚,使其趨於極端。」

同時,蔣介石命汪系人物谷正鼎赴河內,轉告汪精衛:

「如對國事發表主張,寫寫文章,發發電報,任何時候都很歡迎;如果有病需要赴法國等地療養,可先送旅費50萬元,以後隨時籌寄。但不要去上海、南京,不要另搞組織,免得為敵人所利用,造成嚴重後果。」

汪精衛拒絕出國後,蔣介石知其已決心叛國。1939年3月21日,軍統奉命暗殺汪精衛,結果誤殺曾仲鳴。這次刺殺加快了汪的投敵步伐。

勸阻汪精衛投敵雖然失敗,但國民政府的一系列舉措,仍防止了更多人追隨其投敵。

1939年初,軍統奉命監視還留在後方的汪系人物:

「(甲)分令各外勤注意汪系在川康人員之言論行動;(乙)注意中央與地方軍政人員有無與汪勾結情事……(戊)汪系重要分子如彭學沛、陳樹人、陳克文等,均秘予監視,並翻拍照片……」

其他如稱讚汪出走「魄力偉大」的中政會秘書范苑升、暗中「為汪擔任交通職務」中華海員工會委員李凱臣等數十名汪系人物,都在被監視的名單上。這讓他們沒有機會投汪附逆。

地方軍閥勢力方面。汪精衛被開除黨籍後,張發奎、薛岳、白崇禧等致電中央,要求懲辦汪的賣國叛黨行為。龍雲在汪精衛由昆明赴河內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態度曖昧,是當時最有可能響應汪的地方軍閥。蔣介石遂命多次與汪精衛合作的唐生智赴雲南「現身說法」,警告龍雲「汪為人善辯多變,生性涼薄,對人毫無誠意,尤喜玩弄軍人」,且戰時「忠奸不兩立」。最終說服龍雲發表談話,聲明「擁護抗戰到底,指斥和議」。

在無人響應的尷尬局面下,汪精衛於1939年4月從河內赴上海,與日本代表就建立偽政權的問題進行談判。

6月8日,國民政府通令全國,以汪精衛「不惜自附於漢奸之列」,對汪嚴緝法辦。

10月1日,蔣介石在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

「海可枯,石可爛,而對於引狼入室為虎作倀之漢奸汪逆,則永無寬恕赦免之理。」

至此,蔣對汪不再抱有任何期待。

圖:1940年3月30日,偽國民政府建立,汪精衛發表講話


三、與日方假意和談,拖延汪偽的成立

投敵後的汪精衛,急於建立偽政權。但日本不希望因此影響對重慶的招降。

這使得蔣介石與國民政府有機會假借日本主動發起的和談,拖延汪偽政權的成立,並使日本在外交上延遲承認汪偽政權。

1939年11月底,日本駐香港武官鈴木卓爾,與假借宋子良(宋子文之弟)名義、實為軍統工作的曾政忠,商談「和平條件」。

是為所謂的「桐工作」。

軍統當時的目的,是刺探日方情報,阻止汪精衛政權成立。談判開始於1940年3月7日,歷時4天,然後「宋子良」回重慶報告,約定1周內帶回蔣介石的答覆。

3月26日是汪偽政權原定的成立日。日本為等重慶回復,通知周佛海:鈴木等人與「宋子良」的談判,「所談條件已有頭緒,大約二十三、四必有停戰消息,故此間日軍主張組府延至4月15日」。

經周佛海力爭,日方答應組府時間最遲不超過3月31日。

最終,日方沒有收到重慶的答覆。3月30日,在「還都」名義下,偽國民政府建立。

偽政權建立後,汪精衛等人期望立即獲得日本的承認。

但鑒於汪精衛自身實力有限,日方一直寄希望於實現「蔣、汪合作」,再推動「和平」,故「桐工作」並未終止。

軍統偽造委任狀、蔣介石親筆文件等,繼續與日方假意談判,要求「有汪無蔣,有汪無和平」,「或叫汪出國, 或叫汪引退」。直到1940年9月,日方才意識到重慶的談判只是一個拖延策略,正式宣告「桐計劃」失敗。

對於戴笠、曾政忠的工作,蔣介石大為滿意,稱讚說:「你們在香港辦的事很好。」

在「桐工作」後,又有「錢永銘工作」。

錢永銘時任香港交通銀行董事長,與蔣介石關係密切,由其奉命出面假裝談判,讓日方頗為重視。1940年10月16日,影佐禎昭與汪精衛見面時說,日方正與重慶交涉和談,因此承認南京國民政府的日期會有所延遲。

對於重慶方面的意圖,周佛海看得極為清楚。他判斷,「錢永銘工作」是重慶方面向日本施展陰謀,意在瓦解南京政府的「破壞」活動。事實亦如其所料,談判並未取得任何日方希望得到的結果,11月30日,日本正式與汪偽政權「建交」。

由於中國方面對「桐工作」與「錢永銘工作」的成功利用,日本對汪偽政權的承認延遲了8個月之久。

在日本承認汪偽的同一天,美國發表聲明,重申重慶國民政府乃是中國的合法政府,並給予1億美元貸款。聲明和貸款,極大地抵消了汪偽政權對抗戰前途造成的負面衝擊。

圖:周佛海出席「還都」紀念會(所謂「還都」即汪偽政權所稱的「還都南京」)

注釋

《蔣介石日記》,1938年12月21日。

孫彩霞:《蔣介石對汪精衛叛國投敵之處置》,《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4期。

李志毓:《驚弦:汪精衛的政治生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第217、218頁。

黃美真編:《偽廷幽影錄:對汪偽政權的回憶紀實》,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年,第16、17頁。

唐潤明:《汪精衛出逃後軍統對汪系人物的監視》,《民國春秋》1997年第2期。

蔡德金:《汪精衛與龍雲》,載於《討逆集》,蘭州大學2005年,第141頁。

《嚴斥汪逆兆銘賣國投敵》,《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38,第127頁。

楊天石:《「桐工作」辨析》,《歷史研究》2005年第2期。

(日)藤井志津枝:《一九四〇年日本對華和平工作:「錢永銘工作」》,《抗日戰爭研究》1994年第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馮玉祥的灤州起義:想像、宣傳與真相
《田中奏摺》是蘇聯人精心偽造的嗎?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