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荔枝病」刷屏不是因為患病率暴增,而是因為……

「荔枝病」刷屏不是因為患病率暴增,而是因為……

Parents小編先說幾句:

由Parents發起的與明星媽媽李小萌、孫茜、章齡之、羅雪娟一起曬視頻寵愛接力的活動正在進行中。6月17日前,拍攝15s以內手機視頻,就有機會贏價值1980元的惠爾頓繭之愛汽車座椅等驚喜大獎。詳情請單擊贏兒童安全座椅!與明星媽媽李小萌、孫茜、章齡之、羅雪娟一起寵愛接力

以 下 為 正 文

前幾天,朋友圈被「荔枝病」狂轟一輪,看著有文、有圖、有視頻的各種確鑿「證據」,加上博眼球的數據和讓人揪心的「昏迷」、「致死」等字眼,一時之間媽媽們內心惶惶:現在怎麼啥病都有?!吃個水果都會得病,就算有三頭六臂,恐怕也難護兒周全!

媽媽先別慌!

的確,在此之前大家對「荔枝病」這一名詞聽說的不多,小編也沒聽說過,於是扒了一下很多文章里列舉的病例,發現大多數都是往年的舊資料!

比如這篇被引用最多的《小兒荔枝病71例臨床分析》,是《廣西醫學雜誌》2000年10月發的文章。

還有央視2017年6月曾報道的「廣東陽江男童空腹吃20顆荔枝暈倒」的新聞,《農家之友》在2015年7月竟然就曾有過相似報道——相似到除了人物和地點,其他情節如出一轍!

「荔枝病」是由連續大量進食荔枝引起的一種急性產地地方性疾病。小編搜索相關文獻發現,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有與此相關的臨床研究了,且病例數有22例,著實不低,但大多發生在南方荔枝主產區。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媽媽,不必因此過於恐慌:「荔枝病」不是新近橫空亂入,而是由來已久;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多加註意就可避免。

但無論如何,這一波刷屏確實給媽媽們提了個醒:適逢旺季,荔枝好吃但一定要適量、適時合理食用,適可而止。

為了以防萬一,小編還是整理了實用乾貨,知道你已經看了不少,所以我們只挑重要的說。

「荔枝病」到底是個啥?

—————————

其實「荔枝病」就是低血糖症的一種。

其發病機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考慮兩種可能:

一是, 荔枝的糖含量高達 17% 左右,如果一次性吃太多,可刺激人體釋放大量胰島素以調低血糖濃度,引發低血糖反應。

二是,荔枝種子中含有α-次甲基丙環基甘氨酸,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且多食荔枝影響食慾,減少了其他食物攝入量,致體內貯糖減少,而脂肪及蛋白質又未能及時分解補充,使血糖驟降而發病。

到底吃多少會引發「荔枝病」?

—————————

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態、所處環境不同,吃多大的量會導致「荔枝病」沒有統一標準。但是,福建省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急診內科曾對該院救治的48例「荔枝病」病例進行分析,發現其均為進食荔枝量超過500g而發病。

提醒大家不要挑戰極限,其實不管吃什麼水果都應適可而止:《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新鮮水果攝入量以200~350g為宜。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中招?

—————————

寶寶病情輕重不一,表現也不同。

最常見的表現為:頭暈、乏力、出汗、面色蒼白、肢冷、心悸、噁心、腹痛、腹瀉。

嚴重時出現突然昏迷、抽搐、心律失常、呼吸困難、血壓下降,處理不及時甚至可能死亡。

有些寶寶還可能出現發熱、牙齦腫痛、鼻出血等。

注意

由於某些癥狀相似,「荔枝病」要注意與流行性乙型腦炎、中毒性菌痢、急性胃腸炎等疾病鑒別;發生抽搐時,應與顱內感染、癲癇、低鈣血症等疾病鑒別。

寶寶中招,媽媽怎麼辦?

—————————

如果病情不重,只需要停止食用荔枝,並喝些葡萄糖水休息片刻,就能有效緩解癥狀,若不放心可送醫檢查。

癥狀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建議儘快給予葡萄糖補液,並送醫針對具體癥狀進行相應治療。

如何避免寶寶中招?

—————————

其實不光是寶寶,全家都要注意!預防最好的辦法是不要空腹大量進食荔枝。

食用時間:最好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

量的把握:老人和兒童一次吃荔枝不要超過5顆,普通成年人一天食用不要超過300g。

吃這些水果也要注意

—————————

龍眼、紅毛丹等與荔枝同科屬的水果也不能多吃。

食用某些熱帶水果時也需要多加註意,比如菠蘿、芒果易引起過敏的品類。

參考文獻

[1] 許黎忠,林志海,程芳芳,黃鋒慶.荔枝中毒48例急診救治分析[J].福建醫藥雜誌,2015(4):50.

[2] 佚名.荔枝季警惕「荔枝病」[J].安全與健康,2013(7):50.

[3]余可.哪些水果不宜多食[J].就業與保障,2007(5):45.

[4] 劉瑩.小兒荔枝病71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學,2000(10):1028.

夏天瓜果季,你有沒有讓寶寶「豪」吃不設限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網 的精彩文章:

TAG:父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