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天才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導演父母

天才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導演父母

天才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導演父母

《天才少女》

她不需要滿足誰的期待,只需要成為她自己,擁有屬於她的個性。

作者:李伊夢

01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問我,她要不要聽父母的話去做父母想要她做的工作。

這個問題很熟悉,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曾為此苦惱過。

聽話,還是不聽。這對孩子來說真的是兩難的選擇。

聽從父母,就極有可能會失去自我;不聽從父母呢,又會覺得很愧疚,甚至會直接破壞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這兩種結果都不完美。那有第三種可能嗎?

有。只是這條恰到好處的路需要雙方各作妥協。

但是,在控制型的強勢父母面前,妥協是不存在的事情。

因為他們要掌控著一切,於是,孩子也就不是孩子了,而是他們實現自己意願和滿足期待的一個工具。

在他們眼裡,「工具」是被使用的,可供操控的物品,是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米勒曾經說過:「有時候我們會發現父母其實根本不想撫養你,他們只想撫養他們想像中的那個孩子。」

當父母給我們傳遞到這樣的信息時,我們是內心是悲傷的,並且對父母充滿著憤怒和壓抑,沒有任何的快樂可言。

天才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導演父母

02

電影《天才少女》中的黛安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母親伊芙琳在劍橋大學數學系畢業後嫁給了父親,不久之後,生下了黛安和弟弟佛蘭克。

這意味著,母親伊芙琳無法按計劃成為天才數學家。

於是,母親伊芙琳就把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全部寄托在具有數學天賦的女兒黛安身上。


也從這時開始,黛安的生活里只有枯燥無味的數學,她沒有看過棒球比賽,沒有穿過漂亮的裙子參加舞會,沒有參加過夏令營,沒有朋友,甚至不能擁有一段美好的初戀。

這一切,只因為她是母親口中的天才。

電影中有一個讓我記憶特別深刻的片段。

伊芙琳強烈反對女兒黛安和鄰家男孩保羅談戀愛。

只因為她覺得黛安是領引人類發明進步的數學天才,不應該被愛情所迷惑和耽誤。

在保羅帶黛安去佛蒙特的斯特山度假滑雪時,伊芙琳竟偏激地指控保羅綁架了黛安,甚至阻斷了保羅和黛安的一切聯繫。

下面是律師和伊芙琳對此事的一段對話:


律師:「黛安對此是怎樣的反應?」

伊芙琳:「她消沉了一段日子,心不在焉。」

律師:「但據我所了解,在那之後,黛安不是有過自殺行為嗎?」

伊芙琳:「這是小事,沒什麼。黛安跟普通人不一樣,她不同尋常,不同尋常的人會遇到奇特的問題,需求.......我對她的責任不止母女這麼簡單......

一年之後,黛安感謝了我干涉的一切,她意識到她犯了錯誤,並感謝了我。」

天才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導演父母

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這樣的母親是可怕的。

她可以把孩子的生命看成是小事,把自殺當成是孩子應該要遇到的奇特問題。

不難想像,當時的黛安是多麼的無助和絕望。

如果一個母親只是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從來沒有關注過孩子的內心感受,那麼在這種環境成長的孩子即使非常優秀,但也會無比孤單。

因為她發現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和看見到她,就連最親近的母親也不能。

因為不被看見,黛安生活得特別抑鬱,所以在未婚先孕生下女兒瑪麗後,她自殺了。

或許,這對黛安來說,是一種解脫。至少她不再只是為了完成母親的期待而活著。

而黛安的自殺被母親視為背叛,因為母親認為黛安放棄了本應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

但從某種程度來說,背叛是一種覺醒,能讓我們從被控制的關係中走出來。

只是,這是一種激烈的覺醒方式。

天才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導演父母

03

黛安走了,母親伊芙琳的心愿還未完成。於是,伊芙琳又把希望寄托在同樣具有數學天賦的外孫女瑪麗身上。

當伊芙琳站在法庭上和兒子佛蘭克爭奪黛安的遺孤瑪麗時,我看到的不是一個想要真心愛孩子的外婆,而是一個迫切需要孩子完成自己心愿的、自以為是的強勢女性。

但是,一直因無法及時幫助黛安而心存愧疚的弟弟佛蘭克用盡全力地想讓瑪麗做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

她不需要滿足誰的期待,只需要成為她自己,擁有屬於她的個性。

在佛蘭克和瑪麗的相處中,我們能感受到愛的流動。


佛蘭克會在瑪麗沉迷數學的時候拉著她出去散步;

當瑪麗伸張正義而打了同學時,佛蘭克的第一反應是安撫瑪麗的不安情緒,甚至在為了瑪麗而和校長爭辯;

佛蘭克會主動和瑪麗道歉,也會向瑪麗表達自己對她的思念和愛意.......

和伊芙琳不同的是,佛蘭克尊重著瑪麗的個性發展。

雖然他可能並不能給到瑪麗最好的生活,但是他卻能讓瑪麗感到安全和有支撐。

比如在電影中,當佛蘭克發現瑪麗在法院判定的寄養家庭過得並不開心時,他會直接跑到寄養家庭,毅然截然地接回瑪麗,並且向瑪麗表達自己的不舍。

所以,對瑪麗而言,佛蘭克是她最親近的人,同時也能給到她強而有力的保護。

天才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導演父母

其實,看完在這部電影后,我覺得比起對孩子撫養權的爭奪,更多是向我們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教養方式。

一種像伊芙琳那樣控制孩子來完成自己的心愿,另一種像佛蘭克那樣尊重孩子,讓孩子過著快樂有趣的童年。

所以,成為父母的你,是幫助孩子成為自己,還是讓孩子成為你想像中的孩子呢?

———————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養成8個好習慣,再也不怕孩子「作業難」
4歲男孩離家出走|如何用愛毀掉一個孩子?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