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另一條賽道上和星巴克賽跑

在另一條賽道上和星巴克賽跑

文/木木(微信公眾號:劉興亮時間)

圖/來源於網路

?

上周,服務了星巴克36年的CEO霍華德舒爾茨宣布了辭職的決定。回過頭看過去的幾個月,星巴克似乎成為餐飲行業被提到最多的品牌,但往往並非都是好消息。

4月,「星巴克致癌」的消息全球刷屏,雖然在幾天內這一謠言就不攻自破。

5月,星巴克在美國陷入種族歧視危機,星巴克不得不在全美臨時關閉8000家門店進行反種族歧視培訓。

5月,星巴克在中國遭瑞幸咖啡起訴,理由是星巴克的不正當競爭。星巴克當天表態「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炒作」,對瑞幸咖啡的碰瓷說不。

雖然看起來不太順,但星巴克店發展顯然仍維持著高速,5月份的全球投資者大會上,星巴克發布了未來5年中國增長計劃,星巴克稱,到2022財年末,中國大陸的門店數將達到6000家,新進入100個城市,覆蓋總數達到230個城市,每年新增門店數將提至600家。

很明顯,星巴克將中國市場看成了未來最重要的驅動力。

然而,星巴克最大的「水逆」可能並不是以上種種,而是中國市場正有一群咖啡新物種,正在以不同的姿勢進入市場。

01

星巴克的「第三空間」還成立嗎?

現代星巴克的創建者舒爾茨,同時也是星巴克「第三空間」的提出者。直到現在,大多數人都承認,星巴克賣的是咖啡以外的所有東西,家裡和辦公室以外的第三空間,才是星巴克給用戶最有價值的東西。咖啡文化、精神和環境的體驗是星巴克定義第三空間的核心所在。

然而,越來越多人也發現,隨著消費升級的必然進程,喝一杯咖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不是什麼奢侈的事,相反,現在當你走進一家星巴克,你往往需要面對10分鐘左右的排隊點單時間,然後花上更長的時間在店裡尋找座位,即使坐下來,也要忍受身邊陌生人的「高談闊論」,這就是一線城市大多數星巴克店內的現狀,如果你沒有體會,建議你找一個周末去星巴克坐一坐。

星巴克變糟了嗎?顯然沒有。事實上是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星巴克可能依然是城市地標性的存在,但他卻不是每個人心目中最美好的地方了。

用最簡單的描述,不是第三空間不好了,而是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變得更好了。

今年高調進入市場,手握10億現金號稱要「幹掉星巴克」的瑞幸咖啡,正是主張「外賣+自提」的模式,切入了星巴克之前一直沒有重視的部分。

更能證明咖啡外送需求的其實是連咖啡,連咖啡的創始人早在2014年就觀察到,星巴克店內打包和帶走的比例越來越高,於是決定用星巴克代購來驗證市場需求,通過一年時間,驗證市場接受度,同時積累了一定數據後,連咖啡轉而經營自有品牌,憑藉社交裂變將線上流量以低成本高轉化的方式運轉起來,並在今年3月完成了1.58億元B+輪融資。

02

超越星巴克?先做到「不是星巴克」

相比於高調對標星巴克,甚至要與其對簿公堂的瑞幸咖啡,連咖啡顯得更穩紮穩打,本身以星巴克代購起步的連咖啡,其CMO在採訪中提到,連咖啡在內部把星巴克當作傳統模式下不可戰勝的存在。而連咖啡一直以來在做的,是用不是星巴克的方法去戰勝它。

誠然,在傳統咖啡館模式下,星巴克的體量已經無法戰勝,其對供應鏈的掌控,培訓制度的完善,幾乎都達到了傳統連鎖餐廳無法觸及的高度。星巴克依然是大多數人線下消費、聚會的首選場地,要想用星巴克的模式戰勝它,似乎真的太難了。

看起來,只有不在一條賽道上,才有機會實現超越星巴克。怎麼做?瑞幸咖啡在星巴克門店模式的基礎上增加了外賣,而連咖啡選擇深耕外送領域,線下以咖啡車間負責製作與配送。據連咖啡融資報道描述,其首個100家線下咖啡車間已經在去年實現規模化盈利。這似乎讓人看到了希望,同時也是最吸引投資人的一點。

03

如何做到「不是星巴克」?

連咖啡選擇以咖啡車間的形式最大化優化成本結構,這是和星巴克的傳統店面模式最大的不同。其次,連咖啡線上獲取流量的巨大優勢,使其以最低的成本獲取用戶,據資料顯示,連咖啡拼團小程序首日上線就為服務號吸粉20萬。相比之下,瑞幸咖啡則一路高舉高打,大肆投放了數億元的分眾廣告,以及為了App的下載量祭出「首杯免費」、「買5贈5」等高能補貼。

獲取到的用戶如何進行留存與復購,連咖啡在品類上進行大幅度的延展,在維持和星巴克同等產品線(咖啡、冷萃、精品咖啡等)的基礎上,還推出了防彈咖啡、粉紅椰子水等獨家款,4月份連咖啡上線了多款雞尾酒產品,莫吉托、長島冰茶等更像是為了即將到來的世界盃而存在。白天咖啡館,夜晚小酒館,成了對連咖啡最精準的描述。

事實上,據連咖啡這一輪的投資方啟明創投稱,投資連咖啡時,其日銷量是2,3萬杯,而最近已經上漲到日均10萬杯。如果連咖啡年底500家車間的目標能達到,配合小程序的線上流量獲取模型,連咖啡的日銷量能輕鬆突破百萬杯。

以不是星巴克的方法超越星巴克,看起來並不是不可能。

04

如果星巴克也做外賣怎麼辦?

星巴克中國區CEO王靜瑛在5月份的全球投資者大會上表示,「我對外賣業務是有興趣的,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會開通外賣服務。」這被很多人解讀為星巴克即將上線外賣業務,但事實上,星巴克要在中國上線業務的傳聞,並非從今年才開始的,早在2016年開始,就有星巴克聯合餓了么、美團等上線外賣的消息,但星巴克方面多次予以了否認。

星巴克會做外賣嗎?可能是大勢所趨,但不要忘了,即使星巴克的環境並不那麼完美,但「第三空間」依然是星巴克一直堅持的價值觀。以店面為核心的消費模式,必然會是星巴克永恆不變的經營方式。

退一步講,當星巴克真的「準備好了」,上線外賣業務,這也並非它的核心。星巴克最核心的資產是它在各個城市核心地段的門店和位置,是它為消費者打造的咖啡文化、環境和精神的第三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於國內的咖啡新玩家而言,如何做到「不是星巴克」顯然變得更重要。因為,只有你與星巴克有足夠的不同,你才擁有足夠多的差異化競爭的先機。

?

#社群招募#

《劉興亮時間》核心用戶群正在招募中!該群是我和大家互動交流的社群,在這裡你可以遇到互聯網圈的各種大咖,更能和各界人士一起探討有趣的熱點話題。

加入方式:公眾號內回復【涼粉】倆字,然後將會自動回復詳細規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興亮時間 的精彩文章:

TAG:劉興亮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