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些個性大師,你pick誰?

這些個性大師,你pick誰?

明代名士張岱曾說過一句話:「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無論在西方還是中國,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文學大師們都有些與眾不同的「怪癖」。他們的個性也為他們的文學成就另添了一分色彩。

而如今這個時代里,我們更不能缺少個性。

一起看看這些個性迥異的大師,他們哪個打動了你?快來pick吧!

1.這輩子你只需要無知與信心,就一定會成功。

馬克·吐溫(1835.11.30-1910.4.21),美國作家、演說家。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馬克吐溫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其幽默、機智與名氣極其知名。他交友廣闊,威廉·迪安·豪威爾士、布克·華盛頓、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傑諸君,皆為其友。也許這就是幽默的魅力吧!

馬克吐溫有一次因為看不慣國會議員在國會通過某個法案,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個廣告,上面寫著:「國會議員有一半是混蛋。」報紙一賣出,許多抗議電話隨之而來,這些國會議員可不認為自己是混蛋,紛紛要求馬克吐溫更正。

馬克吐溫於是又登了一個更正啟事:「我錯了,國會議員,有一半不是混蛋。」

2.風格和結構才是一本小說的精華,偉大的思想不過是些空洞的廢話。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4.22- 1977.7.2)是一名俄裔美籍作家,1899年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他在流亡時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俄語小說,包括俄語文學《天賦》,但真正使他成為享有世界級聲譽偉大作家的是他用英語完成的《洛麗塔》。

納博科夫留給人的最深印象恐怕就是「毒舌」了,他曾在訪談錄中嘲諷過多名作家——海明威是二流小說家,福克納是玉米棒編年史……讓我們看看這位「文人相輕」的作家吐起槽來有多犀利吧。

納博科夫評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個先知,是個嘩眾取寵的記者,是個馬虎的喜劇家。我承認他寫的某些場面、某些幽默筆觸特別有趣。不過,他寫的敏感的謀殺者、富於靈魂的妓女真叫人忍受不了——不管怎麼說,本讀者忍受不了。

納博科夫評海明威和康拉德:海明威是兩者中較好一些的作家,他至少有自己的聲音,對自己那歡快性的短篇小說還算負責……我無法欣賞康拉德紀念品商店式的風格,儘是瓶子里的船,浪漫主義陳詞濫調般的貝殼項鏈。這兩位作家所寫的東西,我都不屑去寫,在精神和情感上,他們都不可救藥的幼稚。

3.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25-1941.3.28),英國作家,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代表作有《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雅各的房間》。

伍爾夫是女性主義覺醒的先驅,她對於傳統的男權思想有著強烈的反抗精神與思辨能力。

現代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下過這樣的定論:「女人嘴裡說『不』,其實是在默默地表達『是』的意思。」弗洛伊德認為女性意識里的一切渴望都源自她們身上不擁有的男性性徵,這就相當於將女性置於社會中被動的「第二性」框架里討論女性的心理。

伍爾夫知道後對其極為反感,於是她在1935年1月的日記中對弗洛伊德做出如下評價,「他是一個糟糕的,過度縮水的老男人:有著猴子一樣的眼睛,和痙攣性的癱瘓似的身體動作,表達能力低下,但渾身上下充滿了警覺性。」

4.教養的唯一用途就是讓人堂而皇之地說廢話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874.1.25-1965.12.16),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

毛姆以他的毒舌和刻薄著稱,讀者在面對他對人生真相和人性陰暗面的描寫時,往往汗顏卻又不忍釋卷,可謂對他「又愛又恨」。而他尖刻犀利的文風與性格的形成,則同他特別的人生經歷有關。

「毛姆是下述一切的總和:一個孤僻的孩子,一個醫學院的學生,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小說家,一個巴黎的放蕩不羈的浪子,一個成功的倫敦西區戲劇家,一個英國社會名流,一個一戰時在弗蘭德斯前線的救護車駕駛員,一個潛入俄國工作的英國間諜,一個同性戀者,一個跟別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一個當代名人沙龍的殷勤主人,一個二戰時的宣傳家,一個自狄更斯以來擁有最多讀者的小說家,一個靠細胞組織療法保持活力的傳奇人物,和一個企圖不讓女兒繼承財產而收養他的情人秘書的固執老頭子……」這是傳記作家特德·摩根對毛姆人生履歷的總結。

5.我的辮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諸位同學腦袋裡的辮子,就不是那麼好剪的啦。

辜鴻銘(1857.7.18-1928.4.30),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

辜鴻銘有個性是出了名兒的,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隆之介來華旅遊,途經上海時,一位西方友人約翰斯曾握著他的手,特別提醒說:「不去看紫禁城也不要緊,但不可不去一見辜鴻銘啊!」芥川拜訪後承認,約翰斯所言「真不我欺」。

就連西方的「毒舌段子手」毛姆遇到辜鴻銘,也碰了個小釘子。這二位的相見頗有意思的,毛姆來華時拜訪辜鴻銘,最初的時候毛姆寫了一張便條,邀辜鴻銘前來相見,但辜鴻銘對他寫的便條置之不理。於是毛姆又重新親自寫了一封信請求拜訪辜鴻銘。最終得到了辜鴻銘的回應,答應與其見面。最終在自己家中周到的接待了毛姆。

6.五十之前不著書

黃侃(1886.04.03—1935.10.08),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黃侃師從章太炎,後人有「章黃之學」的美譽。 他的弟子程千帆曾回憶黃侃說:「老師不是迂夫子,而是思想活潑,富於生活情趣的人。他喜歡遊山玩水,喝酒打牌,吟詩作畫,但是有一條,無論怎樣玩,他對自己規定每天應做的功課是要做完的。」

黃侃因其放浪形骸、性格乖張,在民國學人中得了個「黃瘋子」的外號。但他一生都在學問上以超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五十之前不著書」是他的名言,也成為他嚴謹治學的證明。

1915年,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衚衕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台、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7.熟讀離騷痛飲酒,方為真名士!

聞一多(1899.11.24-1946.7.15),詩人、學者、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者。代表作有《紅燭》、《死水》、《七子之歌》。因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

我們大多更熟悉聞一多作為民主鬥士的那一面,卻不知道這位生長在書香門第的才子,有古代風流名士的真性情。

聞一多在清華大學任教時,往往抱著一大疊自己寫的稿本去上課。他身穿黑色長袍昂首闊步走進課堂,學生起立致敬坐下後,他也在講台上坐下,然後慢慢掏出一包煙,打開來,對著學生笑一笑,紳士般地問:「哪位吸?」學生一陣笑,當然沒人吸,他自己便點上一支,在煙霧繚繞中,拖長聲音頓挫鮮明的念上一句:「痛飲酒,熟讀《離騷》,方得為真名士!」這才開始講課。

8.你吃了只雞蛋覺得味道不錯的話,又何必去認識下蛋的母雞呢?

錢鍾書(1910年-1998年),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代表作品《圍城》、《管錐編》。

錢鍾書寫作《圍城》被戲稱為「民國第一毒舌」。當時這本書太火,家裡的電話都被仰慕者打爆了,錢鍾書不勝其煩,對一位英國粉絲說,「你吃了只雞蛋覺得味道不錯的話,又何必去認識下蛋的母雞呢?」

可這位「毒舌先生」在生活中完全是另外一副「痴憨」模樣。不僅不分左右,還經常打碎家裡物件,生活起居一應事務都由妻子楊絳照料。

錢鍾書不僅生活能力不足,而且像個頑童。自從他和楊絳生了女兒阿圓,他就找到了最好的玩伴,楊絳總笑他們是「老鼠哥哥同年伴兒」。錢鍾書與女兒最中意的就是玩兒一個「埋地雷的遊戲」,每天臨睡前,錢鍾書就在女兒被窩裡埋「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鏡子、刷子、硯台或大把的毛筆都埋進去,等女兒驚叫,他就得意大樂。而阿圓臨睡前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窩裡的寶藏一一挖出來。有一次,錢鍾書為了取得勝利,竟然把家中的的掃帚、簸箕都塞入女兒被窩,惹得楊絳氣罵。不過他還是百玩不厭。憨頑如此,實在可愛之至!

9.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楊絳(1911.7.17-2016.5.25),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者,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代表作品有《幹校六記》、《洗澡》、《我們仨》。

楊絳的一生除了與錢鍾書攜手相伴的愛情佳話,更令人敬佩的是她不卑不亢、清雅自持的心性與品格。

她的文風也亦如其人,語言平實卻又溫婉機智,使人讀之莞爾。

有一個人十分崇拜楊絳。高中快畢業的時候,他給楊絳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自己對他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楊絳回信了,淡黃色的豎排紅格信紙,毛筆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勵晚輩的句子外,楊絳的信里其實只寫了一句話,誠懇而不客氣:「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10.我常說自己是「樣樣通,樣樣松」。這話並不確切。很多方面我不通;有一些方面也不松。合轍押韻,說著好玩而已。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通曉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從事吐火羅語研究的學者之一。他一生秉持的人生信條就是——說真話,並且自己也是最好的踐行者。

這位「只說真話」的學者也極有個性,不僅真性情而且非常幽默、平易近人。

有一年北大開學,一名新生拎著很大的包裹來報道,看見路邊一個老頭,就把他叫過來,說:「老頭,給我看下包,我去報名。」老頭等了一個小時,一直不動給他看包。後來新生在開學典禮上看到,講堂上給大家作演講的正是那個老頭,他就是季羨林。

季羨林年輕時所寫的《清華園日記》晚年要被出版,因為其中有許多言語「不甚雅觀」,編輯就詢問季老是否做適當刪減,季老是這樣回答的:「這些話是不是要刪掉呢?我考慮了一下,決定不刪,一仍其舊,一句話也沒有刪。我七十年前不是聖人,今天不是聖人,將來也不會成為聖人。我不想到孔廟裡去陪著吃冷豬肉。我把自己活脫脫地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

這就是季羨林的真性情。

本文由楚塵文化整理編輯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轉發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塵文化 的精彩文章:

讓我們把鮮綠的青春緊擁在胸口
把消遣作為一件認真對待的事情

TAG:楚塵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