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海:一半是神探 一半是攝影師

楊海:一半是神探 一半是攝影師

楊海,筆名「子戎」,攝影師。2006年,楊海正式開始從事攝影創作工作,通過對生活長期體驗思考,以紀實的手法和新穎、獨特的視角真實記錄社會、環境以及人物的特殊狀態。他認為感動人的藝術表現是沒有邊界和框定的,楊海以最自然的狀態呈現了事物原本的狀態。也因此楊海的作品得到了眾多藝術愛好者的關注和攝影界人士的高度評價。

我認識楊海是因為他是一名出色的攝影師。因為做媒體工作,朋友圈裡有幾位攝影大咖並不是新鮮事兒。但楊海不同,他還是一名「神探」,他是世界偵探協會首位中國大陸會員。在成為攝影師之前,他一直致力於商業道德風險和商業信用風險的防範和控制工作,是國內商務安全調查的倡導者。並且撰寫出版了關於調查行業的專業書籍《開始調查》及《機會與風險》。他事迹備受國際媒體的關注,如《美國新聞周刊》、《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等多家媒體都進行了大篇幅報道。

由於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非常美妙的畫面,於是總想把這些畫面記錄下來。自從2006年以後,他開始了一些新的嘗試,買了相機,嘗試著用鏡頭記錄社會的狀態。只要能被感動的,他都願意用圖畫來記錄。從此,在攝影之路上一路前行,從2008年,其作品《古堡下的速度》斬獲了澳大利亞「人文世界國際攝影比賽」最佳照片獎後,截至到2015年已經拿下大大小小十幾個獎項,可謂是碩果累累。

楊海的攝影作品中充滿了濃郁的風土人情。由於突破了傳統的攝影構圖理念,其作品既突出了古老、樸實的民風,又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給人以心靈上的震撼。

楊海創作的這些影像與其情感、學識、修養、人生緊密地融合,將大氣磅礴、形象輝煌和充滿著力量感的景物完美地定格在鏡頭下。當我們面對這些當代視覺文本時,會自覺不自覺地去體味和我們保持著某種距離感的那些瘋狂的瞬間及令人嚮往的文化內涵,進而從視覺感受走向心理體驗,去體驗那種滄桑、那種感嘆、那種刻骨銘心的記憶。

總攬楊海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其正試圖通過照相機的物理和化學功能儘可能地展現其對文化多面性的理解,從而傳遞他對文化的敬畏之情——這是「觀念」驅使所然,也是作品價值之所在。在楊海看來,攝影不是一個答案、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一個片段、一種感覺,是一種瞬間的、模稜兩可的感覺,甚至是一種記憶中的氣味。

在行走中「偵探」影像元素組合的魅力,在觀看中用獨特視角呈現自己對社會、對人生、對自然的真實感受。不拘無束看似隨意卻蘊含著巧妙的刻意,看似偶遇捕抓卻是有心等待的成果。

——蔡煥松老師這樣評價楊海

第八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的得主、廣東省著名攝影家、攝影理論家、評論家蔡煥松老師

2008年9月,作品《古堡下的速度》獲澳大利亞人文世界國際攝影比賽最佳照片獎。

2009年2月,作品《菊徑村》獲美國Smithsonian雜誌第六屆國際攝影比賽最佳作品獎。

2009年9月,作品《碧塔海》獲英國國際環境攝影比賽優秀作品獎。

2009年12月,作品《我的飛行》獲日本第 70屆國際攝影大賽最佳照片獎。

2010年8月,作品《弄堂里的女人》獲美國pixpa國際照片挑戰賽優秀作品獎。

2010年8月,作品《捕魚》在澳大利亞旅遊冒險攝影比賽的130000幅參賽作品中榮獲特別獎。

2010年11月,作品《草原上的女人》獲美國TeraBella Media肖像比賽特別榮譽獎。

2011年12月,作品《家園》獲日本第72屆國際攝影大賽最佳照片獎。

2010年4月,作品《船夫》獲美國Smithsonianz雜誌第八屆攝影最佳照片獎。

2010年10月,作品《夕陽下的風車》獲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優秀照片獎。

2015年1月,作品《老教授與尺八》獲迪拜第四屆哈姆丹國際攝影大賽優秀照片獎。

《規矩》:人物移動的虛影彷彿一陣似有若無的煙氣緩緩逸出,老宅陳舊的氣味藉此被生動的帶出畫面,撥開淺淺的煙氣,現代打扮的男子有些生硬的躺在地上,似與老宅的一切都格格不入,兩個現代人闖入安靜莊重的老宅,一動一靜,在傳統禮教的大背景之下,顯出衝突和挑釁的意味。

【Q=旅遊世界A=楊海】

Q1:是什麼原因或者機遇促使您走上了攝影之路?

A:其實攝影和其他的職業一樣,你喜不喜歡很重要。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相機,拍了些照片受到了攝影大師們的鼓勵,之後心裡自然就受到了刺激!原來攝影的世界這樣微妙。所以促使自己自然而的拍下去了,屬於隨心而動吧!

Q2:有人說:攝影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世界,您是如何看待攝影的?

A:攝影的形式,其實很多種。有新聞攝影,有人文攝影,有藝術攝影等等……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新聞攝影就是事件發生的瞬間,把一剎那的瞬間記錄下來;那麼紀實攝影就是對一個平面的理解,重要的是你的觀念和你的思想:你的觀念和你的思想是什麼,你需要記住什麼。藝術攝影講的是創造,用不同視角去完成。

Q3:我看您更偏重人文攝影,為什麼?關於攝影題材的選擇,您有什麼標準或者偏好?

A:人文攝影主要是因為我接觸這方面情景比較多,有很大的方便性因素。接觸到一些有衝擊力的事物就願意把它記錄下來,所以說人文攝影就是記載社會狀態的一個角度。

Q4:您覺得自己作品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哪裡?

A:在拍攝之前,你要首先了解這個事物,對眼前的情景熟悉與理解,才能詮釋它,才能捕捉到這幅作品的靈魂。所以我的作品都離不開前期的積累與沉澱,這樣才能拍出耐看、好看的作品。

Q5:紀實攝影您認為需要融入攝影師的想法和創意嗎?

A:要表現一組片子時,你需要有個框架和構思,要表達什麼,要闡述什麼,傳達什麼觀念給人們這個挺重要。

Q6:我看您碩果累累,拍出一幅好的作品應該具備哪些特點?

A:我們要特別清晰的知道、清楚什麼才是好照片?所以我曾經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觀摩了大量的各類優秀作品,花費一年的時間去學習什麼樣的照片才能成為一幅出色的作品——就是多看多揣摩那些國外獲獎的大片。我覺得一幅好的作品應該囊括了:攝影的角度、融入的思想、良好的創意、時代的背景。

Q7:能否和我們分享一下讓您難忘的攝影經歷?

A:實際上每一張觀念照片背後都有一個很動人的故事,而每個故事的構成又不一樣。照片重要的是記載和展示了當時的一種文化狀態。我的每幅作品都有故事!以後會慢慢的分享給大家,謝謝大家。

十月革命·俄羅斯

行走·日本

楊海先生曾是日本開放中國旅遊自由行的第一人,先後多次赴日進行拍攝活動,對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交流起到溝通和加強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遊世界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旅遊世界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