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式傢具中高貴奢華的海南黃花梨與紫檀

明式傢具中高貴奢華的海南黃花梨與紫檀

明式傢具中的桌案類,主要有炕桌、炕幾、炕案、方桌、半桌、條桌、條幾、條案、月牙桌、抽屜桌、平頭案、翹頭案、架几案、香幾、畫桌、畫案、書桌、書案、棋桌、琴桌、供桌等形式。

炕桌

炕桌是矮形桌案的一種,有一定的寬度,一般超過它本身長度的一半。炕桌是我國北方的常用傢具,明代炕桌的使用很普遍,也非常講究,一般在廳堂內設有坐炕,正中放置炕桌,兩側放坐褥,左右各擺一炕案或炕幾,上置盆景,花瓶等。由於體積小,搬動方便,深受北方家庭喜愛。明代的炕桌造型美觀,樣式豐富,一般為有束腰長方炕桌,束腰下有牙子裝飾,三彎腿,足有馬蹄足及渦紋足等不同形式。在本次嘉德2018春拍中有一件明末清初的黃花梨有束腰卷草紋小炕桌,這件炕桌雖小,採用黃花梨打造,造型看上去十分敦實。束腰,在壺門牙板上採用浮雕卷草紋作為裝飾,線條流暢,富有生氣,一直延伸至足端。明式傢具中的浮雕的裝飾手法最為常用,所雕紋樣突出底板平面,並有深淺、高低不同的變化。

明末清初 黃花梨有束腰卷草紋小炕桌

尺寸:51.5×35.5×20.5cm

估價:RMB800,000-950,000

進入清朝以後,受滿族生活習慣的影響,炕用的傢具數量倍增。尤其在北方地區,炕桌、炕案、炕幾、炕櫃等不但在數量和式樣有所增多,而且相比明代沒有或少見的炕桌式牌桌、棋桌炕用傢具。在清代繪畫作品中就可以看到炕桌的蹤影,故宮藏《雍正帝讀書像》中的雍正帝端坐在炕上,手拿書卷。兩張炕桌分布左右,炕桌上分別放著書籍和文房。從繪畫上看炕桌應該是用紫檀打造,裝飾華麗,這也符合清代宮廷傢具對木材的首選。而在另一幅故宮藏《道光帝喜溢秋庭圖軸》中,在廳中安坐在羅漢榻上的道光皇帝左手搭在炕桌上,桌上擺放著書籍及鼻煙壺、玉把件,這幅畫中的炕桌相比雍正時期簡樸了許多。

《雍正帝讀書像》 軸,清,宮廷畫家繪,絹本,設色,縱171.3cm,橫156.5cm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道光帝喜溢秋庭圖》軸(局部),清道光,紙本,設色,縱181cm,橫202.5cm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這次嘉德春拍中有兩件清早期的炕桌,從造型上看這兩件區別不大,皆為有束腰三彎腿炕桌,不同的地方在於裝飾性。一例和上面介紹的有束腰卷草紋小炕桌裝飾手法一樣,採用浮雕卷草紋。另一例則光素無飾,只有在壼門牙板邊緣起陽線,延三彎腿至足底,鎪出雲紋,這樣未作過多裝飾的炕桌在傳世品中並不多見。

清早期黃花梨三彎腿卷草紋炕桌

尺寸:94.7×61.5×31.5cm

估價:RMB350,000-450,000

清早期黃花梨有束腰三彎腿炕桌

尺寸:94.5×57.5×27cm

估價:RMB450,000-550,000

案與桌

案與桌的用途相仿,大案一般置於廳堂正中,不大移動,上面置放各種擺設。小案較輕巧,有的作為畫案,有的作為書案,或用作置放日常生活用品,一般置於卧室或書齋中使用。相比明代的桌案,清代在造型上更敦厚,腿足較粗壯;裝飾精美,紋飾豐富,這些都是清代桌案的特點。先說條形的案和桌,但凡冠以「條」字的,其形制均窄而長。條案和條桌的區別是,條桌是指腿子位在四角屬於桌形結體的窄長桌,即腿與桌面頂端呈90°直角,腿不向里縮進;條案是指腿子縮進帶弔頭屬於案形結體的窄長案。條桌、條案與畫案,書桌、書案等寬長桌案相比,結構和造型相同,其主要區別在於後者比前者寬大。

左側為桌,右則為案

清乾隆紫檀有束腰蕉葉紋條桌採用了清中期之前首選的木料——紫檀木,高束腰,打窪浮雕蕉葉紋。束腰下承托腮,從牙、腳沿邊起雙線,匯至中央處纏繞成如意雲頭紋,角牙初同樣浮雕蕉葉紋,足端鎪出捲雲紋。另一件清早期黃花梨無束腰攢牙子瓜棱腿條桌相比就「樸素」許多,此條桌無束腰,四面牙子用橫豎小條攢成框子,中加矮老,再用栽榫的造法安裝。矮老和羅鍋棖都採用格肩榫和框子的方式聯結,腿足造出甜瓜棱,瓜棱腿中又起細緻陽線,成為整器的裝飾。

清乾隆 紫檀有束腰蕉葉紋條桌

尺寸:193.3×45.8×90cm

估價:RMB2,800,000-3,400,000

清早期黃花梨無束腰攢牙子瓜棱腿條桌

尺寸:121×60.7×80.7cm

估價:RMB1,500,000-1,800,000

條案的形式,按照北京匠師的一般案面兩端平齊的叫「平頭案」,兩端高起的叫「翹頭案」,明代翹頭案的腿足有的在腿間稍上部位平袋兩根橫棖;有的腿足則採用擋板,而不是傳統的四足形式,擋板有透雕紋樣,呈現秀雅精緻之美。明代翹頭案大多用花梨木和鐵力木製成,兩端的翹頭常與案面抹頭一木聯作,在傳世的明式傢具中多見。清代的翹頭案基本繼承了明代的傳統,並且更加在意裝飾之美,一般管教棖上多有透雕擋板,在棖子上或牙頭,又有透雕卡子花和牙頭,線條圓潤流暢,和明代不同的是清代翹頭與案面抹頭分體製作的多見。清早期鐵力夾頭榫獨板面大翹頭案,雖用的不是紫檀或黃花梨等名貴木料,但整體用料厚重,案面為獨板,兩端嵌入翹頭。腿足以夾頭榫納入案面,寬大的牙板嵌入其中,牙板從邊緣起流暢的陽線,延至牙頭出迴繞成拐子紋;牙頭上浮雕螭龍紋,兩側的堵頭也同樣浮雕螭龍紋。腿足端輕微向外撇,前後腿足間有管腳棖支撐,棖上擋板用透雕雕刻螭龍紋,與牙板上的紋飾相呼應。螭龍紋在尾部有拐子型(牙板)和卷草型(管腳棖擋板)之別。細看細部一般螭龍紋頭和爪子已不大像龍,而是吸取了走獸的形象。

清早期鐵力夾頭榫獨板面大翹頭案

尺寸:316×58.5×111cm

估價:RMB180,000-200,000

該鐵力木大翹頭案採用夾頭榫的結構,裝飾紋路精美

方桌與半桌

顧名思義,方桌就是四邊長度相等的桌子,是傳世較多的一種明式傢具,有大、中、小三種類型。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著錄「方桌舊漆者最佳宣、須取極方大古樸,列坐可十數人者。以供展玩書畫,若進位八仙等式,僅可供宴集,非雅器也。」八個人可以圍坐的方桌是我們在小說作品裡看到的「八仙桌」,約三尺見方,還有二尺六寸見方的「六仙」和約二尺四寸見方的「四仙」。文震亨提到的列坐可十數人的特大的方桌極其少見。方桌的基本造型,可分為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所有的方桌的樣式都是建立在這兩種基礎之上的。如腿部有方腿、圓腿,還有仿竹節腿。棖子有羅鍋棖、直棖和霸王棖,棖上裝飾有矮老、卡字花、牙子等。清代的方桌造型比明代敦厚粗壯許多,並且裝飾也較繁複。桌面下的橫棖之上,往往透雕各種精美紋飾。腿足變化多端,常見有馬蹄足,虎豆足,捲雲足等。在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中有幾幅都可以看到方桌的身影。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觀書沉吟》軸,清,宮廷畫師繪,絹本,設色,縱184cm,橫98cm

這次嘉德春拍有一件清乾隆紫檀有束腰羅鍋棖卡子花八仙桌,桌面用格角榫攢框鑲拼接面心,邊抹素混面,至底壓一道窄平線。束腰與牙板一木連作,方腿直足,施一木整挖的羅鍋棖,四面棖上加鏤雕的雙卡子花,為相背成束的拐子紋形狀,細膩精緻,成為整件八仙桌的裝飾。牙、腳沿邊起圓潤的燈草線,足底鎪出回紋。另一件則是清早期黃花梨無束腰羅鍋棖加卡子花方桌,面心採用格角榫攢框平鑲的工藝,邊抹逐漸收斂,至底壓一道邊線。圓腿,四面同樣一木整挖的羅鍋棖,也只使用了卡字花作為裝飾的基本形式,且注意了卡子花的高度,為桌下留出較大的空間。

清乾隆紫檀有束腰羅鍋棖卡子花八仙桌

尺寸:90.6×90.6×88.2cm

估價:RMB1,000,000-1,200,000

清早期黃花梨無束腰羅鍋棖加卡子花方桌

尺寸:83×83×81.5cm

估價:RMB1,500,000-1,800,000

半桌寬度相當於方桌的一般,由此得名。當方桌不夠用時,半桌可接上,所以也叫「接桌」,其造型與方桌基本相同。 清早期黃花梨有束腰馬蹄足半桌是明式桌類家距離很標準的造型: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桌面以標準格角榫打槽平鑲獨板面心,紋理美觀,清晰自然,邊抹中間內凹,漸次收斂,至底壓一道若有若無的窄線。羅鍋棖為一木整挖,並未裝飾矮老或卡字花,配合牙腳邊緣起圓潤的燈草線,作為整件的裝飾。

清早期黃花梨有束腰馬蹄足半桌

尺寸:97.5×47.5×86.2cm

估價:RMB900,000-1,000,000

其實本場還有兩件畫桌也值得說一說,畢竟明式傢具中的桌和案還有許多的樣式。

如果你也喜歡印度小葉紫檀、海南黃花梨手串、陰沉金絲楠烏木手串和小件工藝品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小葉紫檀愛好者」在通訊錄-新的朋友-添加朋友-公眾號-輸入「小葉紫檀愛好者」就可以關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葉紫檀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TAG:小葉紫檀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