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黃車黃不了,邏輯忒簡單

小黃車黃不了,邏輯忒簡單

文| 木公子

今年可算是ofo(小黃車)的流年。

一會兒,被曝挪用押金超百億,賬上僅剩35億;

一會兒,被曝尚欠供應商15億;

一會兒,被曝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高達50%的裁員,高層劇烈變動,海外業務解散;

一會兒,被曝在新加坡被低價甩賣。

小黃車的高層及PR團隊,不是在闢謠,就是在闢謠的路上。

從蛛絲馬跡中,能夠感受到ofo的困境——

高級副總裁南楠,證實已離職;

賣車身廣告,最低價位160元/輛/月,如果加車軸部分廣告的品牌定製則需要2000元/輛/月;

在上海、廣州等5個城市之外,取消信用免押金……

此刻的ofo,身上難免透著一絲焦躁不安。

ofo與摩拜,一直在上演共享單車「雙雄記」。

兩家的融資頻率及金額,都是神級操作。

拿ofo來說,從2015年成立至今,共計10輪融資,平均不到4個月就完成一輪。

當然,燒錢模式註定不具可持續性。

ofo與摩拜,2017年10月曾經在投資人撮合下,共商合併大業。

對於大股東滴滴主導的方案——由摩拜CEO王曉峰和ofo創始人戴威擔任聯席CEO、由滴滴另行任命董事長——不管是摩拜董事長李斌,還是ofo創始人戴威,都直接say no。

合併無望,只好自求多福。

今年4月,摩拜被美團以27億美元全資收購。

面對節奏突然變化的對手,ofo似乎失去了參照系,有點形單影隻。各種負面信息也趁機蹦出來。

戴威為何錯過合併良機?因為他不想站隊。

他曾經召開內部會議,表示要堅持獨立,還藉此發起了一項名為「勝利」的項目——小黃車只要利潤達到1塊錢,這個項目便意味著勝利。

如果研究戴威的出身及名校光環,他做出這樣的選擇,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過,市場歸市場,想要繞開互聯網巨頭,活出自己的天地,談何容易。出身、名校、傲嬌解決不了根子問題。

他還需要為ofo引入新的血液(現金流)。

從融資的角度看,能融到中信產業基金、阿里這樣的地步,在國內基本已經見頭了。

所以,怎麼樣通過項目本身造血,成為戴威團隊不得不立即面對的問題。

努力賺錢,才好搞獨立。

這也是ofo進行取消免押金、賣車身廣告等操作的根本原因。

ofo想要自救成功,

需要在資金鏈斷裂之前,找到好的變現路徑。

畢竟,車身商業廣告,已相繼被北京、上海明令禁止。

如果自救不了,ofo還得回去面對大佬們。

然鵝,不管如何選擇,ofo都註定黃不了。

對此,大家要先搞清楚一個問題,就是互聯網大佬,為何瘋狂入局共享單車?

其實他們並不是缺單車騎,稀罕那一個個車架子,或者它的盈利模式。

大佬們看重的,是單車背後的海量用戶、出行數據,以及它所生成的移動支付場景。

ofo有2億用戶,擱誰眼裡都是香餑餑。

如果ofo願意回歸,滴滴會歡迎。

滴滴可以不喜歡戴威,但無法忽視ofo。

也正是重視ofo在「最後一公里出行」出行的價值,滴滴才會成為大股東,陪著玩這麼久。

滴滴對於ofo的干預、發怒,恰恰證明它在乎。

滴滴的競爭對手美團,不但搞網約車,還收購了摩拜,滴滴豈能甘心被滲透?

至於騰訊,不管是美團拿下摩拜,或者滴滴拿下ofo,它都樂見——只要不便宜阿里就行。

再說說阿里,它洞若觀火,已經扶植了背靠永安行的哈羅單車,下沉三四線城市。

對於ofo,它在股權融資之外,還掌握近18億的債權融資——ofo將單車進行動產質押向阿里舉債。

一旦時機成熟,阿里可將債權轉移給哈羅,完成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布局。

或者,它還可以要求債轉股,要麼高估值讓ofo大股東滴滴付出代價,要麼低估值吃下ofo,擠掉滴滴。

滴滴跟阿里,遲早會因為ofo掰手腕。

兩個大佬劍拔弩張的時候,就是第三方小弟議價的最佳時機。

別忘了,當年劉邦與項羽拉鋸時,韓信趁機混了一個齊王當。

天下道理,如出一轍。

所以,只要ofo團隊應對有度,全身而退不是問題。

小黃車黃不了,頂多它只是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荊花眾創基地 的精彩文章:

TAG:紫荊花眾創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