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媒不懂富士康

外媒不懂富士康

富士康上市,榮登A股科技股市值第一,藐視群雄。但這時富士康衡陽工廠被爆有8000臨時工,「血汗工廠」的指責又來了。富士康是「血汗工廠」嗎?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文4302個字,大概9分鐘讀完。

金融八卦女頻道每日為你送上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精彩內容,歡迎置頂關注,八妹等你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林Sir

富士康連續漲停,同時那邊是血汗工廠。這個世界從來就是冷血,不公平的。

微博網友「老胡鎖事」在6月12日早10點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6月11日,工業富聯上市的第二個交易日,股價已經連續兩日漲停。富士康的市值達到4295億元,成為A股市值最大的科技股。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A股太缺科技股,以至於最不像科技企業的企業成了追捧對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富士康上市前夕,少有國內媒體再將富士康和血汗工廠一詞聯繫在一起。上述網友是一個特例。

在主流媒體圈,報道「富士康36天閃電過會記」等文章成了主基調,連工業富聯董事長陳永正都忍不住說,「其實並不是閃電過會,已經有了一年的準備」。

不知道這是一種默契,還是一種刻意?

但是,「血汗工廠」似乎是富士康難以擺脫的陰影。

美國的一家勞工權益機構在這個關鍵時刻曝光富士康衡陽工廠存在加班嚴重超時、承諾薪資不足(工人每月加班80小時,時薪14.5元)、臨時工人數超國內法律規定上限等問題。

這家富士康工廠主要為亞馬遜代工智能音箱和Kindle產品。而這是該機構9個月卧底調查的結果。

英國《衛報》報道,亞馬遜承認,審計人員今年3月到訪富士康衡陽工廠發現該工廠有8000名臨時工。

而富士康也不敢怠慢,迅速開啟調查。

消息從國外各大媒體傳到國內媒體,顯然勾起了上述網友的憤慨,而富士康也再次被指責為「血汗工廠」。

6月13日、14日,工業富聯止步漲停板,明顯受到了負面新聞的影響。

為什麼總是國外媒體曝光富士康?

老實說,富士康曝出上述事件並不讓人驚訝。因為富士康的加班、薪水問題一直是老問題。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家國外機構曝光的。而相比於國外機構,國內媒體往往更有時間和資源上優勢。

這不是簡單的技術之爭,而是值得注意的現象。以近些年富士康的主要負面新聞為例,國外媒體是絕對的曝光主力。

2014年9月,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富士康白血病事件」,在深圳富士康工作4年的13名員工患上白血病,其中5人已過世,富士康被質疑工作環境糟糕。

當時新華社進一步跟進後發現,患病員工一旦被確診白血病,立馬不被承認勞務關係。這件事當時以富士康不再回應告終。

2015年在一次股東大會上,還是英國的股東、香港及台灣勞工組織抓住這個問題不放,郭台銘大動肝火,說了不少金句:

富士康工作環境不輸勞斯萊斯;

富士康不怕招不到人;

無非是要打擊蘋果、打擊中國製造、打擊鴻海富士康。

郭台銘還說:

對於罹患白血病的員工,鴻海醫療小組均有提供協助,甚至花費100多萬人民幣,為此事件其中一位員工進行治療。結果另一位不幸逝世的員工家屬認為沒拿到錢,憤而向外界控訴鴻海害他們得病。

在幾十萬規模的員工里找到一些白血病案例並不難,也未必不存在惡意員工家屬。但是,歸根結底,這樣的例子太少,該報道的影響力並沒有持續。

2017年11月,英國《金融時報》曝光鄭州富士康工廠出現實習生超時加班的問題,採用11小時輪班制。按規定,實習生每天至多工作8小時。

富士康承認違規,但辯解說這些學生是自願工作的,也獲得了報酬和福利。然而最後迫於壓力還是停止了這一政策。

以上兩件事是富士康連跳事件後較轟動的事件,它們均由國外媒體報道。

難道國外媒體對富士康話題更有興趣,還是說富士康受到了中外媒體的區別對待呢?

「十三連跳」背後的媒體故事

與富士康聯繫的詞或標籤,還有跳樓二字。到今天,富士康跳樓工人的數量到底是13個還是16個,已經很模糊。

一個最流行的說法是「十三連跳」,但此後仍然有跳樓事件,百度百科上記錄著2014年7月的「第十六跳」。

當龍華廠區發生第三起跳樓事件時,郭台銘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這裡生活著80萬人。3個人在他看來更像是偶然。而外界已經輿論滔滔。

等到第五起時,郭台銘才意識到危機。第九起事件後,郭台銘決定在建築物周圍安裝黃色安全網。一直處於主流輿論之外的富士康也第一次聘請公關公司制定公關策略。

在富士康連跳事件中,中國媒體無疑是絕對的主力。《南方周末》的實習記者劉志毅在第六跳後卧底富士康。

「X連跳」、「血汗工廠」等具有絕對殺傷力的標題開始流行。第七跳後,央視出了專題。隨後人民日報、中青報、廣州日報等主流媒體開始刷屏。

這是場報復。2006年,英國《星期日郵報》率先報道富士康女工收入低。《第一財經周刊》記者王佑迅速跟進,采寫了富士康普遍存在工人「超時加班」問題,結果被富士康殺雞儆猴。

富士康起訴了王佑和第一財經日報編委翁寶,向前者索賠2000萬,向後者索賠1000萬。深圳中級法院查封了兩人的房產、汽車和存款。

這在當時是向媒體索賠金額最大的名譽侵權案,也是首例直接針對記者並查封記者私有財產的案件。

王佑是一個27歲的上海姑娘,為此哭了一次。正當這個案子在萬眾期待中準備打響時,第一財經選擇了和富士康和解。

當時任第一財經總編輯的秦朔說,我們有支持報道的確定證據,有信心勝訴,但最後段落顯得誇張,確有瑕疵。

最後段落是:幹得比驢累,吃得比豬差,起得比雞早,下班比小姐晚,裝得比孫子乖,蠢上去比誰都好,五年後比誰都老。

顯然是網路段子。第一財經確實觸及了富士康的靈魂,但沒有走下去,案子的結果形成了客觀的負面影響,包括延遲了富士康問題的揭露,客觀上為連跳事件提供了溫室。

郭台銘可能沒想到4年前還弱不禁風的國內媒體,在四年後會用長槍短炮在富士康身上打下了一個至今讓多數人印象深刻的可恥標籤。

但是,這場「媒體盛宴」並沒有延續下去,不是因為富士康「重操舊業」,而是中國的輿論環境變了。

富士康到底是不是「血汗工廠」?

連跳事件後,富士康多次加薪,員工福利待遇等核心指標都有了改善,在聚光燈下,富士康員工得到了一種被圍觀的安全感。在時間的沖刷下,以前的污跡被沖淡,富士康也愈發底氣十足。

2015年,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郭軍批評富士康長期違法安排勞動者長時間加班,致使部分勞動者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導致過勞死或自殺現象時有發生。

第二天富士康回應:

我們也請郭軍先生在不斷點名批評的同時,能夠走到基層,了解企業和員工的心聲。

不僅僅是富士康有底氣,輿論也開始轉向。

早在2013年,鳳凰網以專題《為什麼中槍的總是富士康》為富士康辯護。

文章說:富士康管理規範,內地工廠比富士康規範的恐怕沒幾個;富士康工人有加班費,其他公司沒有。

排除這是個公關事件,這說明在中國產業工人工作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富士康的確有可圈可點的地方。

由於錯過富士康跳樓事件,知乎上關於富士康的回答大都有著明顯的褒義色彩。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的提問,一個網友提問「都2017年,為什麼還會有人去富士康等台商工作?這些是『血汗工廠』嗎?」,回答達到559個。

這些回答都在2017年和2018年,能夠反映相當一部分尤其是年輕群體的觀念。

總體而言,主要分為三大觀點:

1、中國還有很多窮人,低學歷等底層群眾,富士康月薪水平比不少職業都要高,是相當不錯的就業渠道。

2、富士康工資相對其他工廠較高,還有加班費等人性化政策,伙食、醫療、社保等後期保障也較好,技術培訓較完善,大部分工人技能都能得到提升。

3、中國製造業大環境決定了目前的現狀,代工企業發展並不順利,很多時候是老闆給工人打工。不能輕易否定富士康。

來源:知乎網友@一步蓮華

這些觀點萬變不離其宗:在目前的中國環境下,承認富士康的合理性和優點。

足額發放工資,在員工福利儘可能合規,這些只是企業應該做到的,但很多企業無法做到。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都成了富士康的優點。這是典型的矮子里拔將軍。

說到激動的時候,很多網友就會說,何不食肉糜?提問的網友被指責為幼稚無知的人。

即使不少人認為它是「血汗工廠」,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並不妨礙人們承認它的優點,甚至優勢。大體而言,擁護富士康成為主流觀點。

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媒體對富士康的所謂「過分曝光」,諸多問題的「誇張渲染」,自然成了一種對「基層」的無知,對現實的無知,甚至可能是對良心企業的打壓。

19歲的前富士康職工、知乎網友@劉夜說,入職的第一天,線長就告訴我們「富士康是年輕人的最後一道底線」。

他在富士康工作一年。進富士康之前,他的生活並不如意,「窮困潦倒,不敢告訴家裡人,甚至不知道下一頓飯有沒有著落」,最後在富士康找到了緩衝的機會。

他說,富士康是一個公平的地方,有能力、資歷老,再加上能搞好關係,就能「當官」,獲得一個較高的收入。

當然他也承認,長期在富士康從事單調工作會磨滅人的志氣,對於底層員工來說,緩慢的工資增長速度,會讓人喪失生活希望,因此他多少能理解那些跳樓的人。

總體而言,他對富士康的態度是正面的。

這次事件曝光後,深圳龍華貼吧的網友對外媒的揭露充滿不屑:外媒不了解中國工廠。

在美國勞工機構和外媒報道中提到這樣一段話:很多工人每個月大約掙到233英鎊(約合2000元人民幣),不到亞洲最低工資聯盟(the Asia Floor Wage Alliance)計算的530英鎊(約合4550元人民幣)全國生活工資的一半。

所謂「亞洲最低工資聯盟」顯然不符合中國的現實,相當一部分工人的工資根本無法達到4550元,可見外媒對中國現實缺乏了解。

這次事件,亞馬遜已經承認確有其事,但可以預見,即使被確證違規的富士康仍然可以給出「員工自願加班,加班及相關福利一分不少」的開脫理由。

對於那些急需想要通過加班增加收入的富士康員工,某種程度上,富士康更懂他們的需求。

在這種輿論氛圍下,不難理解中外媒體的區別。雖然外媒經常挑富士康的毛病,但比起國內媒體集體控訴富士康而言,這樣的監督是適度的,更像是有益的督促。

這是富士康的「黃金時代」。

結語

到了2018年,討薪仍然是主流媒體的關鍵詞,不僅限於產業工人,教師、互聯網從業者也包括其中,討薪事件仍然一再上演。

對比之下,富士康卻在忙著加薪議題。

日前一封來自深圳富士康工廠的《致富士康員工的公開信》也引起全網關注,公開信要求全面漲薪,原因是深圳富士康員工居住的萬科城中村面臨整改,員工擔心房租上漲。

富士康工會回應稱已展開調研。

底薪低是富士康最落把柄的問題,富士康的底薪一般按照當地最低薪資標準,而將更多的加薪機會放在加班,導致工人不加班,就很難獲得較高收入。所以,富士康的最大痛點其實就是提高底薪。

一個是討薪,一個要求加薪,富士康走在更前面。

八年光陰過去,曾經幾乎被打倒的富士康贏了,而背後到底是誰輸了?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八卦女 的精彩文章:

TAG:金融八卦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