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去南京就職也就算了,袁世凱還要嚇唬專使團,什麼病?

不去南京就職也就算了,袁世凱還要嚇唬專使團,什麼病?

原標題:不去南京就職也就算了,袁世凱還要嚇唬專使團,什麼病?


辛亥年時,袁世凱左右開弓,把清廷和革命黨耍得團團轉,由此奪得臨時大總統職位。


對此,南京的革命黨人心有不甘,他們試圖以定都南京並要求袁世凱到南京就職來限制其勢力。


(但袁世凱是何等人物,他豈有孤身南下,成為南方革命黨的傀儡之理? )


為促使袁世凱儘快到南京就職,孫中山派出以蔡元培為團長,宋教仁、王正廷、汪精衛等人為成員的專使團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

專使團到京後,被安排到一個特意準備好的館舍休息,館舍房間內窗明几淨,整潔雅緻,外面還有兵士環衛,加以特別保護。


當晚,京城知名人士紛紛來訪,賓主雙方展開閑談,無外乎相互刺探口風:


南方客人說民眾期盼袁大總統早日赴南京就職,以安民心;


北方人士則大多為袁世凱做說客,說什麼袁大總統若是南下,北方無所依託,一旦人心不穩,未免生變云云。


雖說是閑談,雙方卻也各持己見,針鋒相對,說了好大一會,彼此都不能相互說服。



次日一早,蔡元培、宋教仁、汪精衛等人去總統府商議南下一事,袁世凱倒也不曾怠慢,親自出門相迎。


待到雙方行過禮,蔡元培便將參議院投票決定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的決議公文和孫中山的書函一併交給袁世凱,並說明來意。


袁世凱將公文書函略看了看,皺眉嘆道:


「想我四年前便已退隱山林,不料去歲國事巨變,無奈之下方才重出江湖,以解黎民之困。

如今共和已定,我只想做一太平百姓,為何南方諸君非得選中老朽,催促南下?


難道這泱泱中華,竟沒有比老朽更適合的人才嗎?」


聽了袁世凱自負無人卻又故作謙抑的一番言辭,宋教仁心中不免冷笑,正待他想反唇相譏時,專使團負責人蔡元培卻首先應道:


「老先生何必自謙,如今清帝已經退位,共和國一掃數千年之專制制度,老先生功莫大焉。


南京臨時參議院選舉老先生為臨時大總統,實乃眾望所歸,還望老先生以大局為重,早日赴南京就職,以慰各方人士之願,則共和事業幸甚!」


袁世凱故作為難,道:「南方人士希望我早日南下,北方人等又苦苦挽留我在北京,可我又沒有個分身術,如何使得?


我倒是想去南京就職,但如今北方局勢不穩,恐怕形勢不允許啊!」


宋教仁畢竟年輕氣盛,這時終於忍耐不住,便朗聲道:


「袁老先生此言差矣!此次推翻帝制,乃武昌起事,南京告成,何況南京已設臨時參議院及臨時政府。


如今,孫總統已辭職並推舉老先生繼任總統,即當以民意為重,為何遲遲不肯南下就職,有礙共和大業呢?」

袁世凱見宋教仁言辭激烈,不免也有些氣忿。


正當他想駁斥時,昨日一同從南京回來的議和代表唐紹儀卻正好走了進來,順便還幫領導解了圍:


「宋兄!你又在這裡大發高論了!如今各位來此,不過請袁公南下一就,何必多費唇舌?


至於袁公之慮,也並非沒有道理,只待北方局勢稍微平靜,即當撥冗啟程,不負南方之盛意。」


袁世凱聽後微微一笑,便起身道:「各位所言極是,既然南方諸君盛情相邀,我亦當竭誠儘力,早日南行便是。」


袁世凱充滿誠意的一席話,說得專使團的各位心裡頗為舒暢,緊張氣氛瞬時為之一變。


袁世凱倒也善於把握機會,隨後下令設宴款待遠道而來的南方貴客,推蔡元培坐了首座,袁世凱自坐首席,唐紹儀也一起陪同。


杯觥交錯間,賓主相談甚歡,卻已不再論及國事。


待到散席回館,專使團成員都有三分醉意,卻還剩下七分清醒。


說實話,他們對交涉的結果雖然還算滿意,但對袁世凱是否真的南下就職,卻也說不上有十分的把握。


當晚,專使團正在商議對策時,突然城北傳來數聲炮響,隨即便是人喊馬嘶,彷彿有事變發生。


蔡元培等人極為困惑,他們走到窗前推開窗戶,卻見不遠處已是大火熊熊,一片亂象。


借著大火的餘光,專使團發現不遠街道上突然冒出成群的大兵,這些持槍的丘八老爺朝著天空不停開火,只見子彈帶著長長的亮光,不斷撕扯著本是安靜祥和的夜空。


清脆的槍聲聽起來不是那麼的友善,更糟糕的是,這群亂兵一路上呼呼喝喝,沿途縱火搶劫,方向卻似乎正朝著館舍而來。


專使團等人大為驚恐,正待商議如何是好時,一顆流彈突然劃破窗戶飛了進來,將室內牆壁砸出一個洞又折射了出去。


汪精衛大叫道:「不得了!幸好這個子彈沒有擊中人,不然還不被它取了性命!」蔡元培說:「不好,恐怕這是兵變了!」


宋教仁卻還算冷靜,當即一語中的:「這定是袁世凱的手段!」


宋教仁的話音未落,一群亂兵便已舉著火把,「嘭嘭嘭」地猛砸館舍大門,館舍里管事人前去招呼說:「這是南方專使團的所在,還望弟兄們不要驚擾!」


兵士們聽後,反而更加大聲嚷嚷道:「什麼專使不專使!越是專使,我們越要打他!」

隨後,亂兵們又是十幾聲亂槍,子彈「嗖嗖」地從專使團成員所住房間的窗戶前呼嘯而過,將蔡元培等人驚出一身的冷汗。


危急形勢下,蔡元培對專使團的其他成員道:「情況不妙,看來這些亂兵似乎是沖著咱們而來,不想我們使命尚未完成,卻將性命白白送在這裡!」


汪精衛說:「多說無益,我們不能在此束手待斃,不如從後院覓條出路逃生罷!」


眾人聽後點頭稱是,當時也來不及收拾什麼文件衣物,便一起下樓朝後院奔去。


還沒等到後院,前面亂兵們已將大門砸出幾個大窟窿,嚷嚷著要衝進來,蔡元培等人聽到後,一個個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恨不能長出翅膀飛過牆外。


要說館舍後院並不算高,但黑燈瞎火的,專使團們又都是些謙謙君子,一時間竟翻不過去。所幸後來有人從房內摸了一條板凳,專使團們這才藉以過牆逃生。



次日清晨,袁世凱得知蔡元培等人已逃到六國飯店避難後,隨後派人前來慰問,並將他們接到府上壓驚。


等蔡元培等人再到總統府時,袁世凱也是一夜無眠,而且已換上馬褲、馬靴,一身戎裝打扮。


對於昨夜之事,袁世凱似乎也是一頭霧水,正急急忙忙地命人四處打探,查明究竟是何人帶頭鬧事,又鬧成何等情形。

不久,各路探子回報,發生兵變的是曹錕統制的北洋第三鎮,他們原本駐紮在北京城外,不知何故突然衝進城內,跑到東城和前門一帶大肆哄搶,一路焚燒,還跑到專使團所住的煤渣衚衕胡鬧。


到下半夜,兵變繼續擴大,西城、北城也發生騷亂,當地的土匪聞風而動,趁火打劫,而部分巡警也加入了搶劫的行列。


等到清晨,被砸被搶的店鋪、錢莊、民居已有數千家,還有幾百間房屋被焚燒,似乎是為了掩蓋搶劫的痕迹。


這次兵變,是不是袁世凱一手導演,目前還沒有確鑿證據。


不過,坊間倒有個傳聞,說是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曾找幾個北洋軍將領商議,說要是家父南下就職的話,到時直隸都督就要由別人接手,屆時北洋軍恐怕要被裁撤一部分,對大家很是不利,要想不讓家父南下,首先要把南方專使團給趕跑。


曹錕等人聽後,大為惱火,便說:「這事也不難辦,只要我們讓弟兄們趁夜把專使團住處圍上一圍,放兩槍,把他們嚇跑就是。」


袁克定聽後大為滿意,說:「只要你們一鬧就好辦,到時就算專使團不跑,東交民巷的外交團也會出來抗議,那時家父就走不成了。」


還有人說,兵變第二天早上,正當唐紹儀向袁世凱彙報情況時,曹錕突然推門而入,向袁世凱報告說:


「昨奉大總統密令,兵變之事已經辦妥!」


袁世凱見曹錕說漏了嘴,起身大罵道:「胡說八道,滾出去!」

目前歷史書大多將這次兵變指為袁世凱的預謀,但又語焉不詳,缺乏直接的史料證據證明,似有「因人定罪」之嫌疑。


因此,也有部分史家反對這次兵變系「袁世凱策劃」之說,如台灣學者吳相湘就在其著作中說:


「自來論北京兵變者大多以為袁氏所主使,甚至有指出此乃用楊度計者。然以今論之則均不免挾意氣成見之譏。以天下眾惡皆歸之袁,固非歷史真相也。」


蹊蹺的是,這次兵變雖說搶劫的規模很大,但似乎是專門沖著有錢的地方而去,特別是城中銀號更是一網打盡,遭災最重,就連官府的存銀處也遭到搶劫。據後來統計,亂兵們在當晚騷亂中至少搶走了三百萬以上的銀兩。


更令人奇怪的是,在當晚兵變中,袁世凱那些主管北京治安的親信們毫無動作。


譬如掌管警政的趙秉鈞在當晚傳令全城巡警一律撤崗,不得干涉,以至於不少巡警自己都參與了搶劫活動。

這事說來,可真是奇了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話探秘 的精彩文章:

清朝皇宮中三件貴重女性私人用品?
康熙為何堅決封殺八阿哥:假仁假義,看了你我就來氣!

TAG:史話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