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為何讓全球科技大佬害怕?

阿里為何讓全球科技大佬害怕?

在全球科技企業領袖眼裡,中國的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成為最具威脅的一匹黑馬。

在最新出爐的畢馬威(KPMG)《全球科技顛覆者報告》中,阿里巴巴超越Facebook、亞馬遜、谷歌等美國科技企業,成為全球最具科技顛覆力的公司。

這是該報告自2013年發布以來,中國企業首次上榜並拔得頭籌。

圖片來源:KPMG

畢馬威是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通過調研近800個全球科技行業領袖,發現12%的人最擔心阿里巴巴將來可能顛覆他們的公司。

Facebook則以11%的得票率位居第二,排在第三的是美國住宿服務提供商Airbnb(10%),亞馬遜和谷歌位居第四(9%)。


阿里何以登頂榜首?

阿里巴巴超越美國企業,成為全球領先的商業顛覆者,主要是因為其在支付、物流、金融、雲計算、大數據、新零售等領域迅猛進軍,並從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轉型成為科技公司。

畢馬威報告分析稱,阿里巴巴的創新性、多樣化的商業發展線路,讓阿里巴巴成功躋身今年榜單第一名。滿足中國超過10億人口的市場,領導者需要具有遠見卓識。

據悉,阿里巴巴的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已落地到大量場景中,包括最核心的電商業務全價值鏈的智能推薦、智能客服、智能物流等。

《福布斯》指出,隨著阿里巴巴進軍諸多商業領域,從支付、物流到金融等,這一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除阿里巴巴外,其他四家中國公司 ——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社交和通信服務商騰訊、無人機製造商大疆以及騎行提供商滴滴也成功進入前15名。

分國家來看,19%的美國科技大佬認為阿里巴巴最具顛覆力,亞馬遜則遠遠落後,在美國的得票率僅為7%。

圖片來源:KPMG

相較之下,中國的科技大佬們認為美國的Facebook和Airbnb最具顛覆力,得票率均為12%。排在第二的是阿里巴巴和谷歌,得票率為11%,亞馬遜則位列第三。

此外,畢馬威還調查了未來三年全球最具顛覆力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社交網路平台等位列榜首。

事實上,無論是最具顛覆力的企業還是商業模式,均離不開創新技術的發展。

報告顯示,全球科技行業領袖認為,物聯網、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將成為未來三年的關鍵技術。到2021年,全球物聯網消費支出將達到1.1萬億美元,人工智慧為522億美元,而機器人為2184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崛起為物聯網巨頭。

移動電信設備廠商愛立信周二表示,蜂窩物聯網設備到2023年預計將達到35億台,較其此前預期翻倍。愛立信在半年度移動報告中表示:「由於中國正在進行的大規模部署,我們對蜂窩物聯網設備數量的預測幾乎翻了一倍。」

畢馬威報告還指出,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人類和機器人最終將並肩作戰。在許多情況下,機器人能夠比人類更快更好地分析數據並回答問題,而擁有許多獨特能力的人類將繼續把才能集中到更高的目標上。


未來誰將引領創新?

阿里巴巴拔得頭籌,事實上也反應了中國創新力量正在崛起。

根據畢馬威此前發布的2018年《全球科技創新報告》,60%的科技行業領袖認為,美國和中國都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技術突破者。

其中,美國以34%的得票率排名第一,中國以26%的得票率位列第二,排在第三的是印度(13%),緊隨其後的是日本(6%)和英國(6%)。

值得一提的是,45%的受訪者認為未來四年世界科技創新中心將從矽谷轉移到另一個國家,這些人中的近三分之一認為中國將成為未來的科技中心。

除了矽谷和舊金山,當問及未來四年哪三個城市將被視為領先的技術創新中心?調查結果顯示,排在第一的是中國上海,日本東京位列第二,英國倫敦位列第三。

圖片來源:KPMG

畢馬威還指出,在美國,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希望複製矽谷,給創新持續注入動力。許多市值較高的科技公司正在把總部和業務分布在美國的中心城市,這為經濟增長帶來了機遇,並創造了一個更加多樣化的創新生態系統。

在中國,政府與產業界的合作、科技巨頭對初創企業的大規模投資也正在促進創新。隨著中國科技企業越來越成功地為中國消費者開發定製產品和服務,中國的領先科技創新者地位不斷得到增強。

全球和美國科技行業領袖Tim Zanni指出,來自美國和中國科技行業的創新正在持續推動經濟發展,「只要看看關鍵平台公司在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人技術以及其他技術上的投資就知道了」。

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和下一代通信等顛覆性技術正在中國蓬勃發展。這些技術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特別是消費品(如無人商店)、公共安全(如面部識別)、汽車(如自動駕駛)、醫療保健等。

報告指出,中國的人工智慧技術正迅速成長,並正縮小與其他科技發達國家的差距,因為中國擁有豐富的人才儲備和大量的可用數據。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科技公司開始敦促美國政府效仿中國,從長遠的角度引導整個行業。

英特爾人工智慧政策主管David Hoffman表示,新興行業不僅需要人工智慧技術,還需要人工智慧生態系統的發展。

David Hoffman指出,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是由市場主導,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以發展,但大多數其他國家都在說「我們想投資並提供方向」。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Brian Krzanich指出,採取第二種方式的不僅僅是中國,歐盟、日本和印度也是如此。

Brian Krzanich在公司網站上寫道:「現在是美國加入的時候了。」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孫秋霞

編輯:郭凌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是直通車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虧世界盃?誰的損失最大

TAG:國是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