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授稱70年,「臨汾旅」如何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

授稱70年,「臨汾旅」如何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

原標題:授稱70年,「臨汾旅」如何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


70年前,在山西臨汾戰役中,革命前輩用「土飛機」炸開臨汾城牆,攻破敵人防線,奪取戰役勝利。徐向前元帥將一面「光榮的臨汾旅」榮譽旗幟授予該旅,一支擁有「猛、狠、拼、犟」攻堅精神的勁旅在此戰火硝煙中誕生了。


70年前授稱的歷史時刻



今天,這支歷史悠久、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圍繞「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這一主題主線,結合今年「臨汾旅」榮譽稱號授稱70周年之際,特邀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與官兵們一起共話「紅色基因代代傳、強軍重任肩上擔」。


活動都請了哪些老前輩?



參加過臨汾戰役的老首長、老同志


01



彭勃,原師政委、原江蘇省軍區政委(左二);郜明義,原師政委、原60軍副政委(右二);肖禎詳,原師屬536團副政委(左一);王順秀,原師屬536團2營通信班長(右一)。


各個時期英模、典型代表


02


張福林,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右);晉為民,原南京軍區「學雷鋒標兵」(中);楊振偉,「槍王群體」第三代槍王(左)。



朱鍇,全軍「特等射手」(中);王珏,全軍「防務精英之精兵」(左);楊初格西,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右)。


參加臨汾戰役英模典型後代


03



「臨汾旅」首任旅長黃定基的女兒黃晉蓉(右一);「臨汾旅」首任政委肖新春的兒子肖宏偉(左一);「臨汾戰役」時67團團長康烈功的兒子康保防(右二);「臨汾戰役」時68團副團長蘭伯庄的夫人毛琦(左二)。


「解放戰爭中,臨汾攻堅的三個階段,特別是4月20日開始至5月17日的攻城階段中,共挖掘了24條坑道,其中有21條坑道均遭到破壞,也只有我們23旅挖掘的3條坑道保持得比較好,結果在5月17日爆破成功以後,67團、68團第一梯隊迅速登上城頭,與敵開展殊死搏鬥,直至5月18日臨汾城解放。」革命老前輩郜明義向官兵們談及23旅在解放臨汾城戰役中取得的決定性作用。



革命老前輩郜明義與大家互動交流。

「紅色故事是紅色基因的載體,它們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紅色基因的紮根生長,離不開紅色故事的鮮活生動。



一等功臣王順秀老戰士為官兵講解臨汾攻堅情況(中間老人為王順秀)。



黃晉蓉阿姨講故事。


我們這一代「臨汾旅」人在先輩的庇蔭下,倖免於直面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有幸生在一個好時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推開新時代的大門,強軍興旅的重任落到我們這一代軍人肩上。



全軍「特等射手」朱鍇在老連隊與大家交流。



新時代「臨汾旅」傳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楊初格西與大家分享經驗。

為了慶祝「臨汾旅」70歲生日,他們還以兵寫兵、兵演兵、兵唱兵的形式,準備一台「強軍征程再攻堅」專題文藝晚會。


晚會很精彩,內容很豐富



舞蹈《決戰臨汾》,回望戰旗升起的地方,追憶臨汾旅輝煌歷史。



獨幕劇《城南尋根》,以時空交錯的形式,傳承紅色血脈不忘本的忠誠信仰和使命擔當。



女聲表演唱《戎裝蓓蕾》,展現出紅蓓蕾心理服務隊的靚麗風采。



舞蹈《猛狠拼犟》,以戰鬥體能訓練為舞蹈意境,體現臨汾旅官兵敢打必勝、不怕犧牲的膽氣。

精彩節目太多,小編就不一一給大家呈現啦~~


作為新一代「臨汾旅」傳人,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幹。始終牢記,我們怎麼樣,「臨汾旅」就怎麼樣;我們扛起練兵備戰的責任,「臨汾旅」就有亮劍沙場的底氣;我們練硬克敵制勝的本領,「臨汾旅」就一定能成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雄師勁旅。




近年來,旅隊先後完成「 跨越-2015確山?A」實兵對抗演習、戰備規範化建設和「夜戰夜訓」試點、掃雪除冰、抗洪搶險等重大任務。


先後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單位和優秀個人。其中「攻運先鋒營」「保衛毛主席有功連」「尊干愛兵標兵連」等榮譽單位19個,全國戰鬥英雄4人、特等和一等功臣149人、其他功臣1.18萬餘名。





歷史需要銘記,歷史更需要創造。這70年來「臨汾旅」取得的榮譽和成績源自於歷代官兵的接續奮鬥、夯壘築基。進入新時代,「臨汾旅」的紅色基因能不能傳承更好、「臨汾旅」的獵獵戰旗能不能擎舉更高、「老字號」的榮譽品牌能不能擦得更亮,是我們這一代「臨汾旅」傳人肩頭上的強軍重擔。

臨汾勁旅勇向前;


強軍征程再攻堅。


光榮的「臨汾旅」,


她將創造更大的輝煌!


文:柯楊中旭 、張海輝、韓帥


圖:張成、劉明揚、高楨


編輯:櫻樺(投稿微信 peiyh1223)

刊期:第854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線瞭望 的精彩文章:

TAG:東線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