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著戚繼光到遼東

跟著戚繼光到遼東

明榆木嶺長城遺址

跟著戚繼光到遼東

家住今天柯岩街道里庄村四照房的吳大武,字叔文,號巨川,生於嘉靖戊戌年(1538年)四月廿六,從小聰明好學,在同齡人出類拔萃。青少年時代,吳大武專攻儒學,是山陰縣的一名秀才,講話很有邏輯,因和當時地方教育主管個性不投機,才棄文從武,改學武科。

嘉靖戊午年(1558年),吳大武考中浙江鄉試武舉人。嘉靖辛酉年(1561年),吳大武考中南直隸鄉試武舉人,並榮登嘉靖壬戌(1562年)科武進士,兵部授職蘇州衛嘉興守御所鎮撫,駐守江陰縣,抵禦倭寇進犯。

吳大武從小精明能幹,駐防江陰後,加強戰備,巡查戒嚴,措施得力。東南沿海倭患肅清後,主管領導對他的工作交口稱讚,認為他有邊關將帥的才能,把他推薦到遼東任職,去軍事鬥爭的前沿出謀劃策。

洪武己巳年(1389年),明廷在蒙古地區設置了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自隆慶二年(1568年)十二月至萬曆三年(1575年)正月,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糾集勢力,先後五次侵犯邊關,成為朝庭的一塊心病。

當時,抗倭名將戚繼光已調任遼東,擔任薊鎮總兵,正在訓練薊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依靠強大的車、步、騎營,戚繼光將馬背上的「鴛鴦陣」發揮得淋漓盡致,步兵與車兵配合作戰,相輔相成,合為一體,又與騎兵時分時合,三個兵種結合成一個完整的戰鬥團體,攻守兼備,蒙古騎兵束手無策,每仗都大敗而逃。

根據吳大武的建議,戚繼光在萬曆三年二月,主動出關追擊蒙古軍。此戰,活捉了董狐狸的侄子長禿,朵顏等三衛心寒膽裂,徹底懾服。三月一日,董狐狸率董長昂等部落頭面人物240多人到喜峰口請罪,對天盟誓,子孫永遠內附,世世代代不再進犯。

多年後,右都御使蹇達整飭薊遼兵備,派人核查邊境哨所、烽火台、士兵數、糧草供應。吳大武所在部隊都是當年戚繼光帶出來的江浙兵,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還以為戚繼光調走了上峰要削減他們的糧響,以訛傳訛,軍營一片嘩然,一場兵變一觸即發。

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蹇達因驚張竟一時說不出話,就委派吳大武前去做士兵工作。吳大武和江浙士兵關係深厚,他的到來使士兵們情緒很快穩定。吳大武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講了一遍,又以精忠報國、「戚家軍」的優良傳統引導士兵,增強他們的自豪感,鼓勵他們安心守邊,殺敵立功。經過幾天的思想工作,打消了士兵的疑惑,大家都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

事態平息後,蹇達對吳大武印象深刻,提名他為榆木嶺提調。榆木嶺就是當年戚繼光出關大敗蒙古軍的地方,世稱「薊北雄關」。

到任後,吳大武根據詔命要求,潛心於部隊建設和長城防護,訓練選拔偏裨將才,做好糧草等物資的儲備,堅固城牆房舍,不懼雨雪嚴寒加強在建工程的督促,優恤士兵,各路哨探及從事艱苦工作的士兵,都能盡心儘力,及時掌握戰場狀態,即使遇到軍事衝突也不驚慌,把長城榆木嶺段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裡。

儘管這樣,蒙古武裝還時常進犯榆木嶺。每逢軍情,管轄榆木嶺的太平寨參將總是指示吳大武要堅守不出。吳大武直言說,作為一個軍人,沒用作戰的打算,總希望日後有個名目混朝庭的賞賜,這樣做最大的弊病就是告訴對手我們怯戰了。

被他這麼一說,太平寨參將臉色變得很難看。但吳大武還繼續堅持,親自帶兵出城,與蒙古軍作戰。

隨後,吳大武挑選了一千名士兵,在榆木嶺城外紮營駐收,自己身披盔甲,白天操練作戰陣法,晚上組織營兵打更巡邏,體現了盡殲來犯之敵的決心。蒙古軍看到吳大武軍容整齊,防守嚴謹,沒有下手機會,幾天後,乘著夜色悄悄撤退了。

經歷此事後,都察院的御史向朝庭推薦了吳大武,將要重用他。消息一傳出,吳大武便成了各種讒言的焦點。有人說他剛愎自用,不聽調遣。也有人說他軍事冒險,違背了「堡壘固守」的大方略。而吳大武也不想奉承拍馬,違背意願去走關係、圖升遷。因此,一個本要委以重任的邊關將領,最後辭職回鄉了。榆木嶺的居民也都很遺憾,因為沒能把吳大武挽留住。

吳大武熟知兵法,遇事沉著剛毅,有勇有謀。戰術上擅長以攻代守,先從氣勢上壓倒對手,把戰場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也有成功的戰例。吳大武還不落俗套,喜歡研究道家的思想,並熟練應用於戰場。

回到里庄後,吳大武不見客人,閉門閱讀古籍,採集古今格言彙編一冊,取名《悔學纂言》。他還不相信風水堪輿的說法,什麼倒杖卦例一概不用,把父母兄弟的墳都建在一起。

萬曆戊戌年(1598年)十月初四,吳大武去世,時年61歲。子女們按照他的遺願,把他葬在宋家山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柯亭夜談 的精彩文章:

TAG:柯亭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