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年四百億隻小龍蝦,都被哪些城市吃掉了

每年四百億隻小龍蝦,都被哪些城市吃掉了

文丨西部君

世界盃來了,要問最火的宵夜伴侶是什麼,多數人都會想到小龍蝦。作為美食屆的網紅,這幾年小龍蝦大有和烤串一爭高下的趨勢。

隨著影響力的擴大,每年中國的小龍蝦出口量也有幾萬噸。此次俄羅斯世界盃,來自武漢的10萬隻小龍蝦,更是通過中歐班列被運往莫斯科,進入當地的餐桌和酒吧。

1.2017年小龍蝦產值高達2600多億

對於廣大中國吃貨而言,這10萬隻小龍蝦,還不夠一座城市塞牙縫。如果以25克的平均重量來算,1斤20隻,10萬隻大概5000斤。根據媒體報道顯示,光成都人一天就要消耗13萬斤,是此次運往俄羅斯世界盃小龍蝦總量的26倍。

出口數據顯示,2012年—2017年,平均每年出口量為2.48萬噸。成都人每天要吃掉13萬斤,也就是65噸,考慮到小龍蝦主要消費時間在夏天,一年只按200天算,也超過萬噸,佔到全國出口量的一半。

如果從全國來看,中國吃貨的戰鬥力更加驚人。我們來看看2014年—2018年中國小龍蝦的產量和消費量趨勢: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這張趨勢圖是2017年的統計,2017和2018的數據為預測,不過實際增長其實比預測數據還要高。根據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發布的《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8)》,2017年中國的小龍蝦產量就已突破百萬噸,達到112.97萬噸,除去去年1.93萬噸的出口,剩下國內消耗掉的小龍蝦,高達111萬噸。

還是以1斤20隻的個頭來算,中國人在過去一年吃掉的小龍蝦數量,大約是44400000000隻!

這400多億隻小龍蝦,不只滿足了口腹之慾,還撐起了龐大的產值。上述《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小龍蝦全社會經濟總產值約2685億元,小龍蝦全產業鏈從業人員約520萬人。

2.你吃到的小龍蝦,幾乎都是這5省的

那麼,到底是哪些省份或者城市,在為中國的吃貨造福,源源不斷地供應小龍蝦?

數據來源:水產養殖網

以上是小龍蝦產值排名全國前5的地區。可以看到,湖北是名副其實的小龍蝦大省,2017年產量就高達63萬多噸,佔到全國產量的55.9%。產量前30名的縣(市、區)中,湖北省就佔據了20席,包攬前三名。僅僅湖北監利縣,2017年的小龍蝦產量就達到了11萬噸。

排名前五的省份,產量加起來超過109萬噸,佔到全國的96.91%。也就是說,你所能吃到的龍蝦,基本上都是這5個省份供應的,其中吃到湖北蝦的概率超過一半。

小龍蝦養殖不同於傳統魚類產品,它的產地高度集中。因為其主要養殖模式之一是稻蝦綜合種養,與2016年的稻穀播種面積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二者的高度吻合。

顏色越深,稻穀播種面積越大。黑龍江由於緯度高,冰期長,並不適合小龍蝦的養殖。除此之外,稻穀播種面積領先的五個省份,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江西,正好是小龍蝦產量排名前5的地區,這說明小龍蝦產業與水稻種植業的高度關聯。

當然小龍蝦的產量分布,不等於小龍蝦的產業分布。上述5省產量大,幾乎囊括了全中國的龍蝦產量,也只能說明小農蝦養殖對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貢獻率高。

數據來源:水產養殖網

上述小龍蝦經濟總產值情況可以看到,小龍蝦產業的產值,更多體現在第三產業,2000億的三產產值,佔到了2685億總產值的74%。

具體來看,一產產值中,5省合計佔比96.71%,與其產量的全國佔比情況相吻合,二產產值的全國佔比則降為83.1%,三產產值只有57.21%。這是因為進入餐桌時,龐大的產值貢獻,實際上由5省份外的地區給「吃」掉了。

3.哪座城市吃掉的小龍蝦最多

鑒於統計口徑不一,西部君沒有找到消費量排名的靠譜數據。不過,《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8)》提到,小龍蝦消費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和華中地區的大中城市,北京、武漢、上海、南京、長沙、杭州、蘇州等城市的年消費量均在萬噸以上。

這樣看來,年消費萬噸並不是太高的門檻。比如開頭提到的成都,每年也有2萬多噸。

雖然缺少具體的消費量排名,不過我們可以從小龍蝦門店數,來觀察城市飲食偏好的改變。

數據來源:水產養殖網

從門店的數量對比看,上海和廣州遙遙領先,而且還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說明這兩座城市的小龍蝦市場潛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同樣是一線城市,為什麼北京和深圳門店數量不高?

北京的小龍蝦餐廳少,一方面是受北方飲食習慣的影響,小龍蝦在南方要比北方火;另一方面是因為遠離產地,運輸成本高導致小龍蝦的人均消費價格高。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正如西部君在《凌晨3點不回家,哪個城市最能熬夜?》中所提到,北方城市因為低溫季節長,「熬夜」指數普遍低,小龍蝦作為宵夜標配美食,自然很難像夏季漫長、大排檔文化發達的南方這樣火爆。所以同樣是北方城市的鄭州,小龍蝦餐廳數量少,增幅也很慢。

但是作為小龍蝦主要產地湖北的省會,武漢的餐廳數量為何下降?

作為一個在武漢生活過的人,在西部君看來,這是因為小龍蝦在武漢火的早,以至於在其他一些不產小龍蝦的地區開始熱衷吃蝦時,武漢的小龍蝦市場已經飽和了,開始走向淘汰階段。

4.過去一年,成都人吃蝦熱情度暴漲

各主要城市餐廳數量變化中,還有個典型的城市是成都,2017年相對於2016年,小龍蝦餐廳增加了776個,雖然絕對值不高,但是數量增加了一倍,增幅超過100%。

註:小龍蝦門店數量全國分布

其實不僅僅是餐廳數量在增長,基於小龍蝦產業所蘊含的潛力,整個四川的小龍蝦養殖面積,這幾年也在迅速增加,只不過因為總產量較小,無法無上述5座城市相提並論。

受地理環境的限制,四川2017年的小龍蝦總產量,只有7841噸,不到上述5省零頭。哪怕這7841噸小龍蝦全部都供應給成都人民,以成都人萬噸以上的年消費量來看,也還有龐大的缺口,這個缺口只能是從湖北等地進口。

不過通過增幅可以看出,2017年間,四川的小龍蝦產量,也實現了翻倍的跨越式增長。對比小龍蝦餐廳數量也翻番的增長趨勢,可以看到,四川人尤其是成都人,在這一年時間,完全是著了小龍蝦的魔。

小結:

2018是世界盃之年,作為當下最火的美食之一,小龍蝦市場還將迎來更加強勁的增長,這種增長除了滿足吃貨的胃口外,還將貢獻更大的經濟總產值,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從三產貢獻值來看,小龍蝦行業可以挖掘的附加值空間,更多還是在第三產業層面,換句話說,圍繞「吃」而非「養殖」做文章。

不少城市這兩年都在打造「夜經濟」的概念,對他們而言,哪怕沒有養殖的條件,也可以深挖市場潛力,比如像各種小龍蝦文化節。像湖北潛江興辦小龍蝦學院,培養專業的烹飪人才,也是一種把小龍蝦產業鏈做得更長的嘗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部城市 的精彩文章:

TAG:西部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