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對自己的認識也是一種整理

人對自己的認識也是一種整理

青青藍天的提問:

一個夢

6月15日心裡萌生了趁機休息調整下的想法…不覺中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有一個似曾相識又似不認識的人始終站我旁邊跟著,走著走著發現馬路上有隱隱約約的箭頭標記,我似乎是在跟旁邊那人講,似乎又是在跟自己講:「只要站在箭頭上,人就會跟坐車一樣自動往前…"我試了幾次,真的比坐汽車還快…幾次過後不覺來到了家附近了…

場景一轉,到了我讀過的小學,我正收拾行李準備離開,忽然來了一個陌生人批評我不會整理行李…,我半玩笑著說了幾句,心中對他的提醒沒有重視…那人言語越發嚴厲,我看著他嚴厲的表情後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不敢再吭聲了,一陣激烈之後那人竟氣得轉身走了,我這時被他的激烈行為所觸動:「難道我真的犯了什麼大錯了嗎?把人都氣走了。"於是就檢看行李箱,發現有一幅刺繡在絲綢上的梅花的畫沒有疊整齊,隨後就醒了。

醒後頭重重的有些眩暈…反思:我是不是有一些生活中的很平常的一些細節上還是關注得不夠啊,對人還是不夠尊重啊~不覺中養成了一些壞習慣,形成了一些壞習氣啊…敬請老師和各位道友指正!

解答:

(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於人來說沒有比修鍊這個領域更陌生的地方了,過來人「功成而不居」,過去的人「存而不論」,看明白了的人「論而不議」。

有一個似曾相識又不認識的人始終跟著:「陪伴我們修鍊的人我們只知其名相,對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修鍊者卻知之甚少」。

馬路上的箭頭標記自認為站在其上就會向前,試幾次就到家了:「虛擬一個存在並將其介紹給旁人就自以為修到家了,」這是現代修鍊人的環境狀態,所以不是「修到了家」而是有「回到了老家」這種情況在周而復始的暗喻。

在讀過的小學中正在收拾行李準備離開:修鍊啟蒙階段認識習慣的教育和培養非常重要,但是我們卻以為自己學得夠多夠明白了,不願意再繼續呆在這個重要的階段,「唐僧」何嘗不是如此的自負而需要歷盡磨難反證其非呢?

一個陌生人激烈批評自己不會整理行李:「聖人行不離輜重」,這「行李」二字來自於老子的這種生存態度。人對自己的認識也是一種整理,沒有這種整理我們的修鍊就象根本都沒有過自己的體會一樣,走過了也就忘(亡)掉了,想想看:修鍊者拿什麼留給自己的未來?名利和財富?或經文和理法嗎?

「檢看行李發現有一幅刺繡在絲綢上的梅花的畫沒疊整齊」:梅花,不爭「春」的象徵,因它有「我獨異於人」的品德。修鍊不是「跳廣場舞」,更不是「濫竽充數」,同樣,修鍊也不是「人云亦云」的宗教信奉。修鍊是要看看自己對聖人的思想理解了多少?實踐了多少?又有多少體會是自己獨立在自然態中印證完整的?

「難道我真的犯了什麼大錯了嗎?把人都氣走了」:實質上不是「青青藍天」有什麼錯,而是聖人慾借他做個夢再來一次「不言之教」,將修鍊環境中的問題點明出來,引起大家的警醒,所以我們大家都要謝謝「青青藍天」,這也是眾人為師的態度。

玄奘大師有什麼錯呢?他也沒錯。是他歷經萬里風塵受盡西域磨難將真佛經帶回了大唐並翻譯給了那個時代,至今還在影響著一大批人。但是為何古人卻要編撰出《西遊記》這部小說用虛擬的事情說明另外一個需要明白的(「唐僧」這個生命)不同內容?這與「青青藍天」的夢境之義如出一轍。)

「 ——歡迎關注——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化的鑰匙 的精彩文章:

TAG:造化的鑰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