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十萬大軍,一個宦官統帥,九大節度使會願意在他的領導之下嗎?

二十萬大軍,一個宦官統帥,九大節度使會願意在他的領導之下嗎?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萬國朝貢。然而,進入中後期,曾經強大的王朝在維護國家一統的內戰中卻不斷失利,尤其是給唐朝滅亡埋下伏筆的安史之亂,讓大唐一蹶不振。

其實,這場叛亂過程中,唐肅宗擁有許多次機會能夠挽回敗局,平定叛軍。然而,皇帝擔心臣子二心,臣子之間相互傾軋,讓大唐一敗再敗,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鄴城之戰正是典型的戰例。

乾元元年,唐肅宗了解到鄴城的安慶緒與百姓離德、與將士離心,這樣眾叛親離的情況不正是平叛反賊彰顯大唐國威的時候!於是,他就發布命令,集結九大節度使,其中包含唐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將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北庭節度使李嗣業、關內節度使王思禮等,統帥號稱二十萬的大軍征討安慶緒。

但是,唐肅宗又怕大唐再出一個安祿山,二十萬大軍沒敢交付給任何一個節度使掌控,而是自己從內臣宦官之中選了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其實說白了就是讓他給皇帝看好這出征的二十萬大軍,不要讓他們被某個節度使掌控了。對外,皇帝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只說九大節度使均為大唐功臣,誰領導誰都不合適,所以這次出征特地不設統領大軍的將軍,而是讓魚朝恩代替皇帝出征。

唐肅宗私心作祟,自以為打的一手好算盤,卻沒有想過魚朝恩有沒有統領二十萬大軍的能力,同樣,魚朝恩這種紙上談兵的宦官,做為戰功赫赫的九大節度使會願意在他的領導之下嗎?二十萬大軍,九大節度使,一個宦官統帥,就這樣貌合神離的踏上了討伐安慶緒的征途。戰役起初,唐軍勢如破竹,名將郭子儀更是屢立戰功,他飛渡黃河,一戰定獲嘉,安慶緒手下大將安太清嚇的倉皇逃竄,留下屍體三千,降兵五百。

郭子儀並未滿足此戰之利,一路追擊安太清到了衛州城,並且故意圍而不打,引誘安慶緒前來相救。果然,安慶緒得知郭子儀把安太清圍在衛州城,立刻調兵遣將召集七萬大軍前去營救。郭子儀見安慶緒中計,再生一計,再和安慶緒交戰之時故意敗退,誘使安慶緒領兵來追,這一路便追到了郭子儀的軍營。看著唐軍倉皇逃竄,軍營之中毫無章法,安慶緒大喜過望,並未多想,率兵直入。

其實,郭子儀早在軍營中埋伏了三千神箭手,安慶緒的追擊就像羊入虎口,不僅損失慘重,弟弟安慶和還死在戰場,衛州城也丟了。被郭子儀打的神智混亂的安慶緒到了鄴城才想到他的盟友史思明,趕忙讓他前來相救,並且願以大燕國皇位交換。然而史思明卻有著自己的盤算,鄴城他想救,但是安慶緒並不在內。所以,在攻下唐軍的魏州之後,他就按兵不動,隔岸觀火。

河東節度使李光弼看出了史思明的心思,於是建議魚朝恩一定要派兵看住史思明,然而,魚朝恩擁有二十萬大軍加之之前接連勝利,不以為然,說攻下鄴城後,史思明不過一稻草耳。然而讓魚朝恩沒料到的是半年過去了,鄴城依舊未能攻下。卻讓觀虎鬥的史思明看清了唐軍內部號令不一,統帥又無兵陣經驗,於是,先斷唐軍糧道,看唐軍因缺糧軍心渙散,大軍立刻出動與之決戰。

鄴城外,唐軍雖缺糧斷草,但是前後聚集了近六十萬大軍,史思明的五萬精銳也不敢託大,雙方實力平分秋色,戰爭陷入僵持階段,就在這時,一場颶風突然生成,戰場猶如十八層阿鼻地獄,風嘯似鬼嚎,伸手不見五指。對壘的兩軍士兵嚇的四處逃竄,戰場亂如一鍋粥,雙方損失慘重。但是,由於史思明的軍隊基數小,相比較而言損失更小,而唐軍就悲慘了,幾萬匹戰馬只剩下三千不到,武器盔甲幾乎全部丟棄。

最終,這場被皇帝寄予厚望的鄴城之戰以唐軍的慘敗告終,而郭子儀被盛名所累,成了戰敗的替罪羊,丟官罷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這個陰冷的字為何會成為姓氏?一切源於那場千年前的政變和屠殺
中國古代最喜歡政變的朝代!建立後10年就有一次,堪稱最亂的王朝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