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古一帝秦始皇只犯了這個錯誤 讓秦國只存活了15年 讓人惋惜不已

千古一帝秦始皇只犯了這個錯誤 讓秦國只存活了15年 讓人惋惜不已

很多人認為秦朝統一全國後很快就滅亡的原因是因為秦的制度比較殘暴,對百姓的壓迫太重導致了秦國的瞬間滅亡。這種觀點有些片面,其實暴政只是其中一點點的原因,並不是導致秦國瞬間別忘的根本原因。秦國統一全國是公元前221年,在公元前207年被六國推翻,前後經歷不到15年的時間。秦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用了將近200年的時間積累,最後由秦始皇嬴政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實現了幾代秦王的夢想,為什麼不到15年就灰飛煙滅了。

千古一帝秦始皇只犯了這個錯誤 讓秦國只存活了15年 讓人惋惜不已

的確在秦國完成統一後,發動了幾次對外戰爭,向南征討百越,向北討伐匈奴,先後徵調50萬的壯丁入伍。秦朝在建國後又修建了很多大型工程,例如北方防禦匈奴的長城,咸陽城的宮殿,驪山的皇陵,阿房宮等等。這些大型工程每年徵調的民夫少則幾十萬人,多則上百萬人。秦國統一後一直有大量的戰爭和徭役,甚至比秦國統一前更加繁重。雖然國內沒有爆發戰爭,但是國內的徭役十分繁重,參加大型工程修建的民夫也是九死一生,死亡率甚至比戰爭還高很多。所以服徭役的隊伍在路途中就有很多開小差跑掉的,還有一些因為天氣原因延誤了到達目的地的時間。秦國當時的法律非常嚴苛對於這些開小差和延誤時間的到達目的地後一律會被處死。劉邦的落草,陳勝吳廣的造反起義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千古一帝秦始皇只犯了這個錯誤 讓秦國只存活了15年 讓人惋惜不已

秦國的滅亡真的是因為秦國的法令嚴苛殘暴嗎?那為什麼秦國的發源之地關中、漢中、巴蜀地區在同樣的法令制度下卻沒有造反的呢?同樣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時候,對外和北元的殘存勢力開戰,對內也在修建很多大型工程。例如明長城的工程量是秦長城的幾十倍,僅僅修建長城動用的民夫就比秦朝多了幾十倍。而明朝卻不會像秦朝那樣短命,大明王朝經歷了200多年。所以暴政苛法並不是秦朝快速滅亡的根本原因,而是其他的原因導致了他的短命。

千古一帝秦始皇只犯了這個錯誤 讓秦國只存活了15年 讓人惋惜不已

秦統一全國後,秦國的高層就在研究如何更好的統治六國的故地。以丞相王綰為代表的一派主張使用分封制,因為六國都在秦國的東部,離秦國的首都咸陽都比較遠,不利於中央的控制。可以先把皇帝的兒子分封到六國為王,加強皇室對六國故地的統治,逐步的同化蠶食掉六國的勢力。另一派以廷尉李斯為代表推行郡縣制,他認為如果使用分封制會造成和周朝末年形成春秋戰國分裂混戰的局面。最終李斯說服了秦始皇,採用了郡縣制實現了對全國的中央集權統治。表面上開起來實現了中央集權的統治,但實際上中央對這些六國故地的控制並不完全,根基並不牢固。

在秦國故地經過秦國法家政策統治多年,百姓們已經習慣了耕戰生活,承擔兵役、徭役都已經形成了習慣。而在六國故地的百姓們一直過著比較自由的生活,沒有接受過法家思想的統治。在秦國武力吞併六國後,六國的遺民並沒有接受到太多秦國的思想教育,對秦國沒有產生國家認同感。

千古一帝秦始皇只犯了這個錯誤 讓秦國只存活了15年 讓人惋惜不已

郡縣制的實施將六國遺民和秦國本國人民進行了無差別的對待,剛剛納入秦國版圖的六國遺民一下子無法接受。秦國位於整個國家的西部,對東部地區的管理薄弱,這些六國遺民一開始就遠離了秦國的統治體系。秦始皇在位時期,就有劉邦落草為寇,英布、彭越佔山為王,張耳暗中司機反秦復國的事情發生。這些都成為了後期反秦的種子力量。隨著陳勝吳廣的起義,燕國、趙國、楚國、魏國、齊國都相繼開始了復國的起義運動。

千古一帝秦始皇只犯了這個錯誤 讓秦國只存活了15年 讓人惋惜不已

不過奇怪的是就算六國是為了復國為目的,秦國最多是丟掉了六國的土地,回到秦國統一六國前的戰國割據的局面。怎麼會連老祖宗留下來的家底子都給賠了進去?因為六國復國的時間非常統一,都是這一時間發生的,六國因為被滅國而目標一致都是要推翻秦的統治。秦滅六國是逐個擊破的,一下子對付六個國家自然是打不過的,結果被六國反噬。六國聯軍攻進了關中,把秦國結束掉了。

千古一帝秦始皇只犯了這個錯誤 讓秦國只存活了15年 讓人惋惜不已

假如秦始皇並不是快速的統一六國,而是採用慢慢蠶食的方法,逐步在佔領的土地上推行秦國的法家制度,這樣秦國統一全國後將非常穩固。不過這樣秦始皇就不會完成統一六國的偉業,他只會和他的祖先一樣是統一的奠基人。

千古一帝秦始皇只犯了這個錯誤 讓秦國只存活了15年 讓人惋惜不已

漢朝吸收了秦朝快速滅亡的教訓,在擊敗項羽統一全國後採用了分封制蠶食掉了六國的勢力。秦始皇確實是一個能力超群的人,不愧為千古一帝。只因自己太過急於求成給後世子孫埋下了隱患,他的後代又沒有他的雄才大略,所以江山只能拱手想讓。

千古一帝秦始皇只犯了這個錯誤 讓秦國只存活了15年 讓人惋惜不已

這裡是《雨澤談古今》,我是雨澤,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討論。如果想繼續看到更有意思的內容請大家關注我,我們會持續更新。本期內容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