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鹽商看不起窮書生,書生念了一句詩,鹽商白送一百萬,奉為上賓!

鹽商看不起窮書生,書生念了一句詩,鹽商白送一百萬,奉為上賓!

導讀: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個個都有百萬兩銀子的身價,堪稱是富可敵國,他們就是揚州的鹽商。揚州鹽商之所以富甲天下,是因為兩淮一帶本就是重要的產鹽區,而且揚州可以依託京杭大運河的便利交通,所以當時清政府將兩淮鹽運史和兩淮鹽運御史衙門,這兩大壟斷全國鹽業的機構統統設在揚州,使得揚州成了清朝最大的食鹽集散地。

鹽商看不起窮書生,書生念了一句詩,鹽商白送一百萬,奉為上賓!

我們每個人都要吃鹽,所以食鹽自古以來就是由政府壟斷的商品,而在明朝萬曆年間,政府實行「綱法」,從此以後,商人們在獲得政府經營鹽業的許可之後,就可以來運輸銷售食鹽,而且還可以世襲,這種商人就是鹽商。在揚州自然少不了鹽商的存在,根據史料記載揚州的鹽商並非本地人,而是由晉商、陝商和徽商組成,後來晉商和陝商式微,徽商一家獨大,在揚州的鹽商,至少有一半是安徽來的商人。

鹽商們依靠壟斷食鹽銷售,積累起巨大的財富,他們和官府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下江南的花銷,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揚州的鹽商們孝敬的,此外清朝各地有了水災旱災,鹽商們一捐錢就是幾萬十幾萬兩銀子,可謂大手筆,至於修橋鋪路,建廟立碑更是不在話下。

鹽商看不起窮書生,書生念了一句詩,鹽商白送一百萬,奉為上賓!

根據《清稗類鈔》記載,一次乾隆下江南,鹽商們在一夜之間造出一座玲瓏石塔,讓乾隆龍顏大悅,可見這些鹽商們的財力有多雄厚。在清朝乾隆和嘉慶年間,是揚州的鹽商最為發達的時候,據史料記載「乾嘉間,揚州鹽商豪侈甲天下,百萬以下者皆謂之小商,彼綱總者得嘻笑而呼叱之。」

也就是說在乾隆和嘉慶年間,揚州的鹽商富甲天下,身價不夠一百萬兩白銀的居然被稱為「小商」,會遭到鹽商首領「綱總」的笑話和呵斥。根據《清會典》記載:當時的工人一個月才掙二三兩銀子,一個一品官的俸祿才180兩銀子,而我們現在的工人每個月工資兩三千的很多,可見當時的一兩銀子約等於現在的一千塊錢,一百萬兩銀子就等於現在的十億元,十億資產還是小商,鹽商們真是富可敵國了!

鹽商看不起窮書生,書生念了一句詩,鹽商白送一百萬,奉為上賓!

當時有一個安徽舉人方某,他是個著名的才子,但是入京參加會試沒有考上,路費也快要花光了,因此想找個大戶人家,去做教書先生糊口。方某有個在京城做官的朋友,把方某介紹給了揚州的一個大鹽商,鹽商姓汪(以下簡稱汪鹽商),也是安徽人。汪鹽商認為方某是自己老鄉,而且又是京官介紹來的,就把方某留在了家中做了門客,但是汪鹽商根本不知道方某的才華,只認為方某是來自己家混飯吃的窮秀才罷了。

一次揚州鹽商的首領「綱總」在家中舉辦大型宴會,汪鹽商也被邀請赴宴。當時的鹽商們喜歡附庸風雅,他們每次舉辦酒席,都會帶一個會吟詩作賦的門客,如果在酒席上碰到了拽文作詩的行酒令,就讓門客代替自己作詩取樂。因此汪鹽商帶著方某一起去赴宴了。

鹽商看不起窮書生,書生念了一句詩,鹽商白送一百萬,奉為上賓!

在酒席上「綱總」規定,每個人要說一句詩,詩歌裡面有「紅」字的可以喝一杯,如果說的詩歌是杜撰或者文理不通的,大家可以一起罰他喝酒。輪到汪鹽商行酒令的時候,汪鹽商順口胡謅了一句詩:「柳絮飛來一片紅。」汪鹽商話音剛落,大家哄堂大笑,說:「柳絮都是白色的,哪來的紅色柳絮,這肯定是你杜撰的,必須得罰你多喝幾杯!」

汪鹽商被眾人一頓搶白,非常尷尬,剛想認罰喝酒,這時方某見狀立刻站起來解圍,方某撒謊說:「各位不要激動,我家老爺說的這句詩並非杜撰,而是一句明朝人的詩,這句詩的上一句是『夕陽返照長堤外』,意思是柳絮被夕陽照耀,所以才會是一片紅!」

鹽商看不起窮書生,書生念了一句詩,鹽商白送一百萬,奉為上賓!

鹽商們都信以為真,於是就不再起鬨,方某成功地化解了汪鹽商的尷尬,避免汪鹽商在眾人面前出醜,汪鹽商對此非常感激,畢竟有錢人不差錢,差的是面子。酒宴散後,汪鹽商和方某回到家,汪鹽商立刻命人取出白銀千兩送給方某,作為報酬,汪鹽商對方某說:「今天如果沒有您,我就會被那幫人羞辱了!」從此方某被汪鹽商奉為上賓!(汪歸,謝以千金,謂非君解此圍,則我為眾辱矣。由是尊為上賓焉。)

前面我們說過,在乾隆時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一千元錢,汪鹽商送給方某的一千兩白銀,就摺合現在的一百萬元,真是狂賺了一大筆,誰說書生百無一用?!

參考資料:《清稗類鈔》《中國物價史》《清會典》《中國鹽業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綉夢才人 的精彩文章:

清朝一無賴,沒文化不識字,人人看不起他,不到兩年混成二品大員

TAG:綉夢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