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連中六元的明朝曠世奇才,因得罪皇帝被除名,兩百年後才恢複名譽

連中六元的明朝曠世奇才,因得罪皇帝被除名,兩百年後才恢複名譽

原標題:連中六元的明朝曠世奇才,因得罪皇帝被除名,兩百年後才恢複名譽


文/格瓦拉同志


在科舉時代,讀書的士子們若想在各級考試中都佔得頭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壯舉,個中有僥倖連中「三元」者(元,即考試中的頭名),已被視為莫大的榮耀。然而令世人震驚的,明朝有位大才子竟然破天荒的完成連中「六元」的奇蹟,此人便是本文的主角黃觀。不過黃觀的狀元名頭在成祖朝卻被剝奪,直到近200年後才被恢複名譽,這究竟是為何呢?


黃觀是明朝第一位「連中六元」的奇才


黃觀字瀾伯,元末池州貴池縣人,因為父親入贅許家的緣故,所以黃觀在成名之前一直被喚作「許觀」。黃觀受大儒黃冔的啟蒙,自幼便表現出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的特點,很是受老師的青睞,誇讚他以後必成大器。黃冔在元朝官至翰林待制,以一介漢儒的身份,最終竟然為蒙元殉葬。雖然在外界紛紛議論黃冔死非其所,但在黃觀看來老師的選擇很正確,並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忠貞的種子。


黃冔死節後,黃觀雖然只是個孩童,但已經學會鞭策、勉勵自己,在學業日益精進的同時,也養成一種注重時論、不尚浮誇的好文風,這為他連中「六元」打下良好的基礎(「父贅許,從許姓。受學於元待制黃冔。冔死節,觀益自勵。」見《明史·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一》)。


黃觀在殿試中一舉奪魁,成就「連中六元」的奇蹟


從參加貴池縣試開始,黃觀一路考下來,憑藉著紮實、穩健的文風,竟然在六級考試(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都拔得頭籌,完成從秀才到狀元的最完美蛻變。天下士子們對黃觀的成就膜拜至極,紛紛讚譽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


黃觀考取狀元,是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而他之所以能拿到狀元,是因為他在殿試中做了一篇《御戎策》的文章,針對北方的防務問題,非常有見地的提出「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的建議,讓深有所悟的明太祖朱元璋大為讚賞。殿試結束後,黃觀按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職務,成了國家的高級儲備人才。


朱元璋對黃觀的才華很是欣賞,不斷委以重任


朱元璋因為欣賞黃觀的才能,便對其刻意提拔,經過五年時間的歷練,便任命他為禮部右侍郎(正三品),並恩准他恢復原姓,此後,「許觀」正式更名為黃觀。朱元璋臨終前,又叮囑太孫朱允炆一定要重用黃觀,後者含淚應允。


所以等到惠帝朱允炆上台後,黃觀便被提拔為右侍中,與方孝孺等人一起參決國政,並積極謀劃削藩事宜。當時,燕王朱棣自恃皇叔身份,對朝廷的態度非常傲慢,入朝時竟然不向惠帝叩拜。滿朝文武懾於朱棣的權勢,大都沉默不語,唯有黃觀站出來指責朱棣不尊人臣之禮,使得後者惶恐之餘,心中更生了幾分恨意。



朱允炆登基後,對黃觀更加器重

朱棣在北平舉兵造反後,黃觀代表朝廷起草詔書,指責朱棣悖逆無禮,並要他停止叛亂、解散軍隊,並親自到南京來謝罪,用語極為嚴厲(「改觀右侍中,與方孝孺等並親用。燕王舉兵,觀草制,諷其散軍歸籓,敕身謝罪,辭極詆斥。」引文同上)。朱棣接到詔書後氣得橫蹦,便將黃觀列入「文職奸臣」第六名,發誓入京後一定要對他食肉寢皮。


可黃觀的文章即使寫得再好,但對於時局依然於事無補,所以沒兩年的時間,局面便潰敗的一發而不可收拾。建文四年(1402年),局勢愈發危急,黃觀遂自請到長江上游募兵,督促各地赴援。當船行至安慶下游羅剎磯時,黃觀突聞朱棣入京、惠帝蒙塵的消息,自知無力回天,便在船首穿戴好衣冠,然後投江自盡(「命舟至羅剎磯,朝服東向拜,投湍急處死。」引文同上),時年才38歲。



朱棣奪權篡位後,黃觀投水自殺

黃觀雖然已殉國而死,但朱棣卻依然不肯放過他,除了將他的妻女配給馴象人外(黃觀的妻女因不願受辱,最終投江而死),還下令把他的名字從登科錄上划去,試圖抹去黃觀中過狀元的記錄。直到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黃觀的名譽才得以昭雪,並被補謚為「文貞」,而此時早已是黃觀自盡後近200年後的事情了。


史料來源:《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唯一未與中國建交的亞洲國家,曾向中國稱臣千餘年,國民非常幸福
皇帝賜給大將免死金牌,此人不謝恩,反而憤怒地說:這是叫我造反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