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一位被歷史遺忘的抗倭名將,沒有他,抗倭歷史是不完整的

揭秘一位被歷史遺忘的抗倭名將,沒有他,抗倭歷史是不完整的

如今東南沿海一直傳頌有一民謠,「俞龍戚虎,殺賊如土」,這是400多年前廣大民眾對中華民族抗擊倭寇侵擾的精闢提煉和總結。如果明朝抗倭不提「龍」,只提「虎」的話,那這段歷史是不完整的。

《福建通志·列傳》也有「世言繼光如虎,大猷如龍」的記載,龍與虎,都是威武勇猛的象徵,但在國人的眼裡,龍顯然是要比虎高出一籌的。這「虎」就是戚繼光,而這「龍」就是我們今天的故事主角,俞大猷。

明朝時期的泉州,早已是著名的理學之鄉,當時的大家王宣、林福、趙本學、蔡清等人均是此地人,他們各有心得。王宣是當時著名的易學家,長於以易論述古今興衰之變;林福以易闡明心性忠孝禮義之理;趙本學是當時的隱士,但同時也是位軍事家,閉門研易60年,精於韜略,通上下古今戰術;蔡清是當時著名的理學家。

這時的俞大猷正值年少,為圓自己的「抗倭衛國夢」,就學於王、林、趙三人,成了蔡清的再傳弟子。

此後,俞大猷又拜精通荊楚長劍、武術超群的李良欽為師,達到了「劍術天下第一」的程度,形成了獨具閩南特色的「俞家棍」。他還加以總結,將其上升到理論高度,根據俞家棍法,在戎馬倥傯之際,花了十多年時間,撰成武術專著《劍經》。同時,他還著有《射法》《營陣四形》《發微四章》三部兵書。

俞大猷將自己對《易經》的理解與研究,運用到軍事,對易學當中的一些辯證之法有著深刻的理解,提出了「練兵先練膽,練膽必先教技,技精膽則壯,膽壯則兵強」和「攻收萬全」、「先計後戰,不貪近功」,以及御海上、御海岸、御內河、御城鎮的多層次、有縱深的海防戰略理論。

因此,有專家稱讚「俞大猷的軍事理論不亞於孫子兵法」。

在俞大猷從軍的47年時間裡,其抗倭的歷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552—1559年,在浙江、南直隸抗擊倭寇;第二階段是從1562—1566年,基本平息倭寇禍亂。

1552年,俞大猷從廣東調到了倭寇禍亂最為嚴重的浙江,任職寧台(寧波、台州)參將。從此,他開始馳騁於抗倭的東南戰場。

這一年,倭寇大舉進犯浙東,俞大猷認為「防倭以兵船為急」,「攻倭長技,當以福建樓船破之」,於是他到寧波、台州之後立即以福建樓船分布沿海諸島,布防周密,主動揚帆入海抗擊倭寇,一舉大勝,斬首俘獲敵人數千,取得了第一次大規模海戰的勝利。

兩年後,又有2萬倭寇屯聚於淞江、拓林等地,朝廷派另外一員抗倭名將張經為主要負責人,同時任命俞大猷為蘇浙總兵,聯合圍剿,大敗敵軍,斬殺倭寇1900餘人,史稱抗倭「戰功第一」。此後,俞大猷繼續會同副使伍環大敗竄犯常熟、江陰、無錫一代的倭寇。

由於他屢立戰功,朝廷大臣「爭言大猷之才」,遂於1556年被任命為浙江總兵,兼轄蘇淞都郡。受命之後,他又先後參與平定了海寇徐海、清除了寧波、舟山的倭寇,肅清了浙江全境的倭亂,進而署為都督同知。

俞大猷在剿滅倭亂的過程中,他所統帥的部隊被譽為「俞家軍」,與戚繼光的「戚家軍」齊名。

倭寇在蘇浙慘敗後,便開始南竄至閩粵地區,於1562年冬,攻陷了興化城(今莆田市)。福建巡撫游震得奏請朝廷,提升俞大猷為福建總兵,隸屬閩浙總督譚綸指揮,會同剿倭。俞大猷認為「遇異常之變,必設異常之謀,方可成異常之功」,多方調度,大舉興師,最後合精兵3萬,分三路將倭寇團團包圍,形成泰山壓頂之勢,一舉殲滅了這股罪大惡極的倭寇。

興化抗倭,如果沒有俞大猷的深謀遠慮,事前的精確布防措施,朝廷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剿滅強敵。俞大猷的「帥才」再次得到印證。

然而,這樣一位廉潔,一位對部下頗有恩惠,屢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的將帥,卻遭到奸人以奸貪之罪的彈劾,兵部堅決為其辯誣,可他還是被皇帝給遣回原籍聽後差遣了。1573年,海賊突襲閭峽澳,俞大猷重新被啟用,但卻因為戰事失利而被免官,改為負責訓練車營(車營,中國古代的戰車部隊,正是俞大猷最先提出並創建的)。

1579年,俞大猷連續上疏三次,請求告老還鄉,不久病死,終年76歲。

俞大猷用兵,先謀略而後征戰,眼光遠大,不貪近功。忠誠為國的精神老而彌篤,所到之處屢有大功。武平、崖州、饒平等地都紛紛為之立祠祭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揭秘:漢光武帝劉秀一生中最大的污點
不要再怪康熙不推廣西學了,他根本就沒那條件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