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我們留下了端午節假期的屈原,憑什麼要被歷史教科書刪掉!

給我們留下了端午節假期的屈原,憑什麼要被歷史教科書刪掉!

文|樹涵 (讀史專欄作者)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五日這天,被流放而行吟在汨羅江畔的屈原,聽到自己的祖國的國都郢都被秦軍攻陷的噩耗,悲憤的懷石跳入江中以身殉國距今已經2296年了。

1

他投江之前,曾與一個漁夫相遇,兩人有了一次意味深長的對話,被屈原寫在《漁父》(也有說是託名而作)一詩中,翻成白話是這樣的:

一一屈原被流放之後,來到江邊,邊走邊吟著詩。面容非常憔悴枯黃。漁夫遇見了問他:「你不是三閭大夫(屈原最後任的主管教育的閑職)嗎?什麼原因來到這裡?」

屈原說:「世上的人都很渾濁只有我保持著清潔,世上的人都醉了只有我保持著清醒,所以被流放(到了這裡)。」

漁夫說:「聖賢的人都不拘泥於事物,而能夠跟隨事物的變化。世上的人都渾濁,你為什麼不也去隨波逐流?世上的人都醉了,你為什麼不也去喝個酩酊大醉?為什麼還要保持著清高,自己找著被流放呢?」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把衣裳抖一抖,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把帽子撣一撣。怎麼能讓乾乾淨淨的身子,而受髒的東西污染呢?我寧願跳到這湘江之中,葬身於魚的肚子里。怎麼能讓我的潔白清高,蒙受世俗的塵垢呢?」

漁夫笑了,拍打著槳走了,唱著歌:「滄浪的水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穗子,滄浪的水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自顧自離去,不再同他說話了。

這是兩種處世觀和人生觀的碰撞。漁夫做為平民百姓,所表達的是與世無爭,隨遇而安。而屈原做為一個憂國憂民、志存高遠的士大夫,所表達的是寧可死,也絕不與醜惡勢力同流合污,絕不放棄自己的政治見解和節操。

漁夫是善良的,他的勸解是出於同情,不希望看到屈原遭受厄運。他走時唱的歌,也是再一次的勸告。

2

而屈原那麼說,也是那麼做的。

他曾經做過司徒,位極人臣。忠心輔佐楚懷王對內改革,對外聯齊抗秦。而他的同僚上官大夫靳尚,以及妃嬪鄭袖,公子子蘭等,不但妒忌他的才幹,而且是一群出賣國家利益,千方百計攫取私人利益,結黨營私的卑鄙齷齪的小人。

屈原做為一個政治家,審時度勢,清醒的認識到,強秦是楚國的最危險的敵人,所以提出了「聯齊抗秦」的正確主張,並身體力行之。

而靳尚之流卻一再加以阻撓破壞。秦對楚覬覦已久,而懾於齊楚聯盟。派縱橫家張儀使楚,先以重金買通了鄭袖、靳尚,後以假惺惺的許楚「六百里土地」誘惑楚懷王,鄭、靳等又在旁極力攛掇,造成了齊楚絕交。

屈原百般陳說利害,竟得罪了昏聵固執的懷王,被貶了官,遭到流放,遠離朝廷。

後來秦的陰謀果然得逞,發兵攻楚,齊不來救,楚屢敗,連懷王也被囚於秦,死於秦。待楚頃襄王繼位不久,終被秦所滅。

屈原在《卜居》一詩中尖銳地抨擊了楚國的昏暗政治:「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屈原執著的堅持「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寧死不墜青雲之志,絕不與小人為伍,絕不出賣做人的原則,這是出於一個正直的文人和臣子的愛國之情,風骨、氣節和良心!

3

屈原逝世133年後,中國出了一個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

司馬遷對屈原情有所鍾。他在寫《屈原賈生列傳》時,一改為他人作傳的體例。寫別人,他都是客觀地敘述其事迹,最後才有一段簡短的評論。

而寫屈原,他自始至終都是夾敘夾議,充滿了敬意和感情。

他翔實地記錄了屈原的生平事迹。

他在敘述到屈原的作品時,全文引錄了《懷沙》一詩。而在說到《離騷》時,動情地說:

「離騷者,如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他在《史記》的壓軸之作《太史公自序》中也不忘屈原,說:「屈原放逐,著《離騷》……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這是多麼崇高的評價!

我國的史書,向來推崇的是「春秋筆法」,即「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於斧鉞。」何況是離屈原生活最近的太史公,何況是洋洋千餘言,一詞一句都洋溢著公正與讚揚!

4

明明是一個鮮活鮮活的屈原;明明白白的擺著他的一篇篇曠世佳作《楚辭》;明明白白的全國人民兩千年都在過著端午節,都在紀念著他;明明白白的在1953年,全世界和平大會都把屈原列為世界文化名人。

可是2017新編中學歷史教材卻公然將屈原刪了去,竟胡說屈原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這不是睜著大眼說瞎話嗎?

這不是地地道道的數典忘祖的歷史虛無主義嗎?連起碼的事實都不尊重的「南郭先生」們,還去編什麼史?什麼教材?

否定屈原,就是傷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就是對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公然詆毀和踐踏!

中國人民如此恆久地紀念著屈原,是因為他所留下的偉大而不朽的屈原精神。

這就是他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他生為祖國而生,死為祖國而死,一生執著地「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從來沒有改過初衷 ,和祖國水乳交融,相互依戀,同生死,共命運。

這就是他始終不渝的熱愛人民關切人民疾苦的精神。儘管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很不如意,一貶再貶,數次流放,儘管他的心情總是在悲憤和抑鬱之中,但他還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與人民相濡以沫。

這就是他自強不息、永不放棄的奮鬥精神。他雖然命途多舛,屢受打擊,歷盡坎坷,但他依然堅持不懈的奮鬥著,尋找著報國報民的道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以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他始終沒有向齷齪的權貴們妥協,絕不與之同流合污,相反,一直都為正義和理想而奮鬥。

這就是他光明磊落、律己甚嚴的精神。他以死明志,堅決與醜惡劃清界線,絕不妥協,絕不讓他的清白和高潔受到半點玷污,更不去做亡國奴。

賈誼在《弔屈原賦》中深有同感的說:「鳳凰翔於千仞兮,攬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說鳳凰遇到姦邪小人,勢必高飛而去,絕不與之為伍。這是對屈原的高風亮節最深刻的理解與讚揚。

這就是他面對國家和民族大義,勇敢剛強的戰鬥精神。他在《國殤》中對為國捐軀的戰士表達了崇高敬意,寫道:「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他是個文人,但絕不容忍外敵的侵凌,表現了「刑天舞干戚,猛士固常在」的金剛怒目似的一面,這也是我國所有正直文人的高貴品質和優良傳統。文天祥的《正氣歌》正是和此一脈相承的。

屈原的這些堪稱偉大的精神,鑄成了中華民族之魂。

「往事越千年」,屈原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乾隆「黑吃黑」與清朝的衰敗
沒地理就沒歷史:中國古代軍事地理縱覽!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