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何為理想的女性?

讀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何為理想的女性?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世間或許會簡單很多,喜歡便是喜歡,厭惡便是厭惡,哪來那麼多恩怨糾纏,複雜莫測?

可是人無法永遠只如初見,深入的了解使一切失去了最初的印象,誕生了一系列喜怒哀樂的情愫和唏噓嘆息的無奈。而這些似乎與女人的關係更大些,正如林語堂所說:「人生之大事,生老病死,處處都是靠女人去應付安排,而不是男人」。

為什麼會有如此結論呢?大師眼中的理想女人是怎樣的呢?讀他的書吧,《人生不過如此》第二篇章里有幾篇精彩文字給了我們想要的回答。

關於女人,哲人們的觀點各不相同。拜倫說:「男人是奇怪的東西,而更奇怪的是女人」。莎士比亞說:「脆弱,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尼采與叔本華是憎惡女人的,他們把女人看作庸俗,淺薄和勢利的象徵。而林語堂先生在他的散文《女人》中卻賦予了女人比較重要的地位,他不同意尼采、叔本華和莎士比亞對女性的看法。

他認為,世間不能沒有女人,男人和孩子離不開女人,家庭瑣事離不開女人,種族綿延,風俗形成,民族團結,都依賴於女人。沒有女人的社會,必定沒有禮俗宗教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女人之重要不容置疑,女人也因為這份不可替代而越發顯出她特有的美來。

林語堂覺得,女人的美應該是她最平常最本色的模樣。女人的美,不是藉助漂亮衣飾和妝容令男人神魂顛倒的那種美,也不是用疲憊不堪和沉重忙碌換來的無限風光。女人應該藉助自身的優勢,做好適合女人做的事,活出女人該有的姿勢。

女人憑直覺做事下結論,或許給人一種膚淺的感覺,但人們卻不得不承認女人能現實的看待問題,面對生活,這種能力勝出於男人的理論。也可以說女人比男人更接近人生,懂得人生。

既如此,女人本該擁有足夠的自信,活出自己的風采。然而可悲的是從古至今,女人卻更多的被賦予男人附屬品的地位,就連近代比較進步的美國社會,女人還是沒有享受到真正公正的待遇。

相比較東方國家來說,那時的西洋女子似乎更開放一些,活得更自我一些。然而究其實,她們也不過是比中國女人更有力的取悅於男人罷了。她們隨時隨地比較公開的打扮自己,在飲食,運動,按摩,讀廣告方面極其用心,為的就是在西方社會注重性吸引力的大環境下,博得男人更多的注意。

在此方面,近代中國女人是比不上西洋女人的。可是從中國女子由纏足到高跟鞋的這一改變也可以得出一個預言,即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女人一定會在身材保養,美容塑形等方面努力下功夫,為的就是取悅她們的丈夫或者自己。

事實正如大師所料,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女人們在取悅男人方面的努力,真的是一直存在的。如今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這麼一句話:女人的錢好賺!可不是嗎?自古女為悅己者容,商人們可不得抓住這樣的有利因素想盡辦法?

女人卻也樂在其中,畢竟打扮得漂漂亮亮誰不喜歡?與人於己都大有益處,何樂而不為呢?再說,形象面子問題,適當注意也確實無可厚非。

可是,如果過於在這方面耗費心思,以為靠顏值就可以搞定一切,那我認為真的有些不靠譜。有些「思想較不清楚的女人,幾乎認為如果要得到男人,佔有男人,唯一的方法是利用性的吸引力」,這樣的做法想法都無異於貶低了女人自身的價值,實在讓人瞧不上。

林語堂說:「這種過分注重性吸引力的觀念之中,有著一種對於女人整個天性的不成熟和不適當的見解」,導致的結果就是「戀愛和婚姻的觀念也變成謬誤的,或不適當的觀念」。

女人本來同時具有妻子和母親的雙重身份,可在前面提到的錯誤觀念影響下,一般人的心中,配偶的觀念是取代了母親的觀念的。林語堂先生則堅決主張:「女人只有在做母親的時候,才達到了最高的境地」,「女人的一切權利之中,最大的理想便是做母親」。

他認為最理想的女性應該是「賢妻良母」,不過這四個字在現今中國受盡了譏笑,尤其那些迫切要求平等、獨立、自由的女人。

於是更多的女人走出了廚房,離開了客廳,她們在另外開闢的體現自我價值實現人生意義之路上奔忙不息。而在漫長的人類史上,也確實有許多巾幗不讓鬚眉的例子,證明了「女子不如男」的謬誤。可是林語堂先生認為,這些卓越的女人,如果能同時做好母親和妻子,那麼她的人生將更出色,更完美。

在我們看來,這似乎是對女人的一種過度要求。然而大師本意並非如此,造物主造人本就早有分工,男女各有自己可以勝任的勞作。而且分工協作的任何一方,其工作並無尊卑高下之分,女人養兒育女更應該是一件偉大而重要的事情。

那麼為何不在自己擅長的優勢領域做好自己的本分,讓家庭社會和諧了,這不也是個人價值的實現方式嗎?

可見大師並無歧視女性之意,他承認女性之美,肯定女性在社會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性。但他覺得,那些為了自己所謂的獨立自由和平等,就否定女性「母親」這一神聖角色的觀念及做法是錯誤的。不當母親不顧家庭,不願意生養兒女,難道就真的平等自由獨立了嗎?

當然有些女性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出去打拚,這樣的現象當屬別論。這些女人或許並不是不想安於家庭,也不是急於擺脫家庭孩子的束縛。她們應該是暫時沒有辦法讓自己安於家的瑣碎與平凡,也許她們拼搏的每一天都在嚮往著回歸家庭,安享幸福的家庭生活。

當然,應當還有一部分女性個性喜歡在外闖蕩,這也應該毋庸置疑。但於家於親人孩子來說,這樣的方式總是顯得與眾不同了些。好在社會的多元化,讓一切都在包容之列,只要你自己處理好了家庭與夢想的關係,那又有何不可呢?

而更多的女性,既然擺脫不了家的責任和義務,而自己又恰好更適合於家庭生活的模式,那麼何不順理成章地遵從造物主的安排呢?擁有一個和諧溫暖的家,豈不也是一種最踏實的幸福呢?

至於那些認為女人有地位的表現,就是能夠置家務瑣事、孩子學習和家人生活於不顧,只圖自己玩的開心,麻將打的爽快,逛街購物到任性妄為的觀念,應該是不能與林語堂所提的理想女性觀念相提並論的,也不屬於我們討論的範疇了。

細讀林語堂的文字,可以看出,大師心中女性的理想狀態應該是指,能夠很好的珍惜造物主賦予的權利,「享受做母親這一崇高而榮譽的地位」,「生育小孩而鞠之育之,訓之誨之,以自己的智慧誘導之以達成人」。

可想而知的是,「這種任務,在開明的社會裡,無論如何都絕非為輕鬆的工作」。所以社會及女性自身,都不該蔑視這種勞作。母親是偉大的,而當一個女性為了孩子家庭犧牲了其它形式的自我實現,也應當受到更大的尊重!

當然,珍惜這一權利並不意味著否定女性在其它方面有所作為,而是提醒我們廣大的現代女性,是否應該在忙碌的日子裡好好思考一下大師的話,正確處理好自己的生活,避免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如果看重了不重要的,卻忽略了重要的,這樣的做法並不會因為你的辛苦而顯得更聰明更智慧一些!畢竟養兒育女,照顧家庭方面,大多數女性勝於男人,我們為何非要揚短避長置自己於身心疲憊的不堪境地呢?何不在可能的條件下過得更從容更平和優雅一些呢?

讀完這部分內容,我覺得作為現代女性的我們,的確應該好好考慮一下,到底什麼才是理想女性的活法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芸窗月影 的精彩文章:

TAG:芸窗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