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抑鬱症患者的家屬,你真的懂陪伴嗎?

抑鬱症患者的家屬,你真的懂陪伴嗎?

溫暖家園

一個最真實的抑鬱症康復、成長經驗分享公眾號

導讀:

溫暖家園有家屬群,在患者抑鬱時,家屬們其實也一直在背後默默地支持、陪伴,可是,你們真的懂如何陪伴,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如何給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環境嗎?

本文作者關於陪伴的觀點,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歡迎閱讀。

陪伴是一種等待

機緣巧合,潘潘老師和我分享在爬山過程中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陪伴。

大家都以為慢很容易,快很難,可是今年春節她在尼泊爾陪同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師爬山的過程中突然發現,慢也很難,慢也需要能量,只有適合自己的速度才是最舒服的。

突然間她領悟了,在和孩子相處中,很多家長為什麼會焦慮和著急地催促孩子們快點呢?在夫妻關係中為什麼總會抱怨對方的不是呢?······

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能量慢下來用適合孩子或伴侶的速度陪伴他們慢慢成長,不懂得「陪伴」是需要「等待」。

陪伴是一種能量傳遞

以前我總以為,陪伴不就是在某人的身邊嗎?然而高質量陪伴可不僅如此。

在我們陪伴家人時,如果傳遞出來的是負能量,這種陪伴可能是一種傷害。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開始調整與媽媽的相處方式,因為我明白了,讓媽媽心安是我能做得更好的一種陪伴方式。

回到家,媽媽像往常一樣和我聊家常,聊到一些瑣碎之事時,我以前總是會煩燥地搖頭並說:「媽媽,能不能不說這些,我不想聽!」。

可是這一天我變了,我平靜地聽完,笑呵呵地和媽媽表達同理說:「哈哈,習慣就好。」

因為我明白,當我內心平靜的時候,我傳遞給媽媽的是正能量的陪伴。

開始明白了,為什麼有些家人會開始無法溝通?因為一方的負能量太多,而另一方無法承受時,自然會選擇屏蔽和不接受。

陪伴是一種能力

當我看見「陪伴」的力量時,我開始審視自己,這段時間以來的各種壓力讓我的內心變得很脆弱,變得負能量,很難做到對家人高質量的陪伴。

感恩這次我可以看見自己的脆弱——這段時間來對爸爸病情的憂慮、親人去逝的難過、對孩子健康的擔心、對先生的不滿,種種的不安情緒積累交錯,我已經無力承受更多,所以這段時間以來常常有一點小事就默默地流淚,我想走出來,可是找不到出口!

終於等到了這一次對自我的覺察,我開始給自己做情緒的排解,我決定和姐姐分享我的覺察。

與姐姐通了一個多小時電話,把我所有的擔心都說出來,那一刻發現我是無比地輕鬆……

承認我不是萬能的,我也會有累的時候,而我能做的只是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

後來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事情,我都不緊不慢地在做事,因為我知道這也是對團隊成員的「陪伴」。

記得在做完一個超緊急的項目之後,有位夥伴對我說:「你個子小小地,做事卻如此淡定。」

聽到她這樣說,我知道我的淡定也在工作中傳遞給了她,所以在最後大家都很累的時候,她仍堅持冷靜地校對了四次稿……

我第一次體會到團隊中的能量傳遞,讓我由此她說在今年春節在尼泊爾爬山時同組的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師一直很走得很慢。

懂得「陪伴」是一種能力。

就在上周,爸爸的甲胎蛋白指標終於不像以前那樣總是上升,還有一點下,我相信家裡的能量場有了一些改變,至少我現在在家感覺輕鬆多了……

感恩潘潘老師分享的「陪伴」,我好像被點醒了一樣,慢慢領悟如何與「自己」、「家人」、「同伴」更好地相處,懂得更好地「陪伴」。

作者:張銘琴(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

圖片來源:花瓣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抑鬱症患者:我每天的願望都是早點死
既能讓做事順利,又能治療抑鬱症,還能止痛的方法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