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刷《紅樓夢》有感

四刷《紅樓夢》有感

今天終於把80回的《紅樓夢》看完了。話說這次是我人生第四遍讀《紅樓》。

第一遍的時候是好奇,生為一個中國人從小到大總是會從種種側面了解紅樓(戲劇、電視還有教科書)也不曾讀過原著,總覺得看不真切。於是就讀了一百二十回的《紅樓》。第一遍讀讀的比較粗,就是想完整了解個故事罷了。讀完以後覺不出什麼好處來。當然喜歡還是很喜歡的,只是沒看出來它為什麼在評論界能有這樣的高度罷了。於是買了一堆「輔導書」都是紅學專家寫的,其中也包括周汝昌。

那些個專家無一不是批判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的。於是又買了一套脂硯齋批評本的《紅樓夢》,只有曹雪芹寫的前八十回,又讀了第二遍。第二遍看的時候的確是被那個描述出來的貴族大家庭所吸引。看他們的起居飲食,飲酒作對,各種時令節慶的風雅華貴,我被此深深迷住。可以說在此之前,我是一個活的非常土的無產階級平民,從小接受的思想就是反帝反封建,認為封建貴族或者說士族大家就是驕奢淫逸,壓榨百姓。我們的教科書不都是這麼講的么?他們說的也沒錯,只不過他們沒有告訴我們,除此以外,這些貴族和世家還具有審美。他們呈現出的世界,不單單是暴發戶似的貴氣,還有深刻的底蘊和精緻的美學。可以說《紅樓夢》帶我開了回眼界。

第三回讀紅樓也是八十回的,實在不喜歡那後四十回的續寫。第三遍讀的時候,被王熙鳳給迷住了。據說很多人在差不多年齡段的時候都會迷王熙鳳,那種潑辣,心機,外面八面玲瓏,內心卻果敢異常。我覺得這恰是我最缺乏的東西。我即不厲害,也無心機。迷王熙鳳那會會刻意去模仿她,連說話都是咋咋呼呼的。那個年歲還是年輕,喜歡王熙鳳或是有這樣的心態在裡面:總覺得人厲害了,心思縝密了,就能掌控人生似的,任誰也欺負不了了。

前三遍讀紅樓與這一次之間,差了差不多8、9年了。這一次讀紅樓,我是沖著寶黛去的。以前看寶黛間的感情,總覺得太清癯了,不似《西廂》之類的那麼艷稠。兩個人之間若有似無的感情,完全沒有天崩地裂的感覺,怎就感人肺腑呢?難道只能像戲文中那樣用姻緣前定來附會么。這幾年經歷過的人事,才慢慢體會到寶黛之間的感情,其實更像俞伯牙和鍾子期吧。於是就想著再讀一遍紅樓好好體會體會。

前三遍讀的時候,我還未開化(我把自我意識的萌發稱作開化)。而這一次開化了,所以也就讀懂了紅樓的好處,所謂同道惜同道。這個世界上可以說,大多數人都是未開化的。他們被教育要怎樣過完人生,被要求隨大流。他們的三觀不發自內心,而是隨著社會的變革而改變。而開化了的人,是少數派,他們會和主流思想價值觀相左,被視為離經叛道,不務正業的人。他們理解人性,崇尚自然,於國於家無益。試想一個未開化的人,怎麼可能去喜歡寶黛呢?賈寶玉是不求上進的紈絝子弟,終日廝混在丫頭堆里,不但是好色,還有些女氣,缺乏陽剛。林黛玉呢,我想也沒幾個女人會真正欣賞她吧,哭哭啼啼,病病殃殃。整天疑心這,悲嘆那的,未免小性。尤其是葬花那一段啊,多少人覺得簡直矯揉造作。

然而一旦自我意識覺醒,再去看紅樓全然不是那個樣子了。寶玉和黛玉是始終本性而活的人,所以他們也最惺惺相惜。寶玉不喜歡讀書,是不想做一個祿蠹,並非他不學無術。用現代話來說,賈寶玉就是韓寒之類的人吧,應試教育很爛,但是有才華。他不喜歡曲意逢迎,也看不慣官場的黑暗,所以他無意做官,對權利和金錢也沒有什麼渴望。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永遠住在這大觀園裡頭,和一群同樣天真爛漫的姐姐妹妹們一起。吟詩作對、看花賞月、品茗聽曲,得閑再看幾本「淫詞艷曲」——《西廂》、《牡丹亭》總和道統無關。這些是貴族子弟的驕奢淫逸么?不,這些是美!現代話說,叫做生活的美學。

這讓我想到了《彼得潘》,賈寶玉就是這麼一個不願意長大的小飛俠,大觀園就是他的永無島。為什麼不願意長大,因為人小的時候總是活得比較隨性,任真的。可是長大後,不可避免的各種責任和義務加諸於身,還有外加刺激出的各色慾望,就會漸漸的開始虛偽、圓滑,也會慢慢身不由己,直至最後完全喪失自我。賈寶玉重女孩輕男孩,也不是他好色。而是在那個時代,整個社會加諸在未婚女孩身上的東西很少,換言之,女孩子們可以更隨自己的本心。而男孩一生下來,就被賦予了各種期待和使命,他們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要身不由己的活著。可以想像一下,曹雪芹那個年代的科舉學的是什麼東西。基本上只剩下一點洗腦的教條了。但是女孩子在嫁人以後就變了,因為她們沒有辦法做自己了。突然她們比男人更可憐了,因為封建的約束她們更不得自由,還要依從丈夫的價值觀。所以寶玉深惡那些婆婆媽媽們,並不是因為她們不如丫頭年輕有姿色。而是一個女人淪為男人、封建的幫凶時,她們欺負起年輕女性更狠,更惡毒。因為她們要把所有的自我和真實都扼殺掉,就像當年她們被扼殺的那樣,為了讓年輕女孩屈從,她們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然而人總要長大,天下亦無不散之筵席。在七十回以後,散的主題就突顯出來了。看到這裡,心裡就覺得很悲,彼得潘永遠不會長大,可是他要經歷知己的長大,她們長大了就飛不起來,就再也來不了永無島了。賈寶玉也有同樣的孤寂和傷悲。晴雯死了,芳官做姑子去了,迎春遠嫁了,連薛寶釵也搬出了大觀園。青春不是誰斬斷的,是悄然無聲的自己消逝的。誰都有青春已逝的慨然,誰都會不舍這無憂無慮的芳華。

林黛玉和賈寶玉是互為知己的。整個大觀園內,雖然都是些天真爛漫的年輕女子。但不是人人都懂寶玉的。賈寶玉說一些體貼丫頭的話語(正是賈寶玉尊重女性,欣賞女性)她們卻說他有些獃性。也時常有人出來規勸寶玉多少隨點大流,史湘雲勸過、薛寶釵勸過、襲人也勸過,獨獨林妹妹不說這樣的「混賬話」。寶玉也是懂黛玉的,林妹妹的一顰一笑,或是一抹眼淚,寶玉就知道是為了什麼。所以既然伯牙能為子期絕弦,匠石能為郢人棄斧,那賈寶玉也是能為了林黛玉出家的。黛玉懂寶玉什麼呢,懂他是有大悲憫的人,是人間有大愛之人,所謂情不情。他所說的不是獃話而是他不從來不以一個富家公子,一個男人的身份去壓制女性。(因為身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憑你女人怎得,我是男人就天生看不起你)相比之下,林黛玉可能沒有那麼多愛,但是她是真的愛賈寶玉。是一種對知我識我之知己的感遇之情,所謂情情。那種感情是可以以性命相付的。

然而這一遍讀紅樓,除了寶黛以外,還有一些額外的收穫。

其一,再也不羨慕鳳姐了。

這回細讀之下,反而覺得鳳姐是個很可憐的人。憑她那樣的聰明,精幹,要是生在現代社會,什麼樣的事業做不出。可是在一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即便像鳳姐這樣的厲害的人物,又能怎樣。賈璉兩次在外尋歡被鳳姐抓著,一次是和鮑二家的;一次是尤二姐。可你看鳳姐的態度,就算氣得不行,她也不能夠直接和賈璉硬碰硬,必須要使心機,要在老太太面前裝可憐,在夫君面前裝大度。想要撒氣,想要報復情敵,只能暗地裡使手段。面子上鳳辣子,破落戶,人人懼怕像是很有威勢。實際上呢,看她對賈璉、對王夫人、對老太太、對邢夫人,何時不是夾著尾巴小心謹慎的做人。

其二,我覺得我看懂了薛寶釵。

薛寶釵在很多人眼裡總是個奸的。這要怪高鶚不好,寫寶玉和寶釵成親,氣死了林黛玉。世人都同情弱者的嘛,所以寶玉寶釵這兩個金玉似的人物變成了薄倖男和懷奸女。其實寶釵是有自我意識的人,看她小時候也不像一般女子,愛穿金戴銀,膚淺嬌柔。她也喜歡讀書,也很有個性。只是後來爸爸死了,哥哥又不爭氣,為了安慰母親,自己不好太特立獨行,也只好放下書本,學起了女紅。所以寶釵是自覺放棄自我的人。你不能說這樣的人是奸的,你甚至可能會覺得和這樣子的人相處遠比和林黛玉那種逸世超群的人接觸要舒服(大觀園裡除了寶玉幾乎人人這麼想的)。此等人物與人與世都是無害的,只不過他們短板在於,他們自己不舒服。《西廂記》、《牡丹亭》這樣的禁書,薛寶釵自己都看過,所以林黛玉一說「良辰美景奈何天」時,薛寶釵就懂了。可薛寶釵明明看過,喜歡,卻要去規勸林黛玉和賈寶玉(其實她心裡也是這麼規勸她自己的),所以她是違心而活,可是人生在世不過百年,人人誇讚自己卻不開心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是薛寶釵的短板,也是花襲人的。

襲人就是丫鬟版的薛寶釵,正如晴雯就是丫鬟版的林黛玉。花襲人若是生為一個男人,那簡直就是忠君愛國的楷模。襲人跟了誰,就對誰特別的忠誠。換言之,她對誰好,對誰忠,不是她自己的選擇,不是她的喜好,而是她的身份決定的(看是誰的丫頭)。這樣的人,好是真好,也許長輩們都稱心,可我要是男人,我就覺得這樣的女人多少有些乏味。

其三,愛煞了晴雯、迎春,尤三姐。

之前的三遍,對這三個人物是忽略的。甚至我還有點討厭晴雯,因為她真的驕縱,又很兇。感覺一個丫頭這樣子,簡直是欠收拾。現在想來,是那時我還沒開化。未開化的人,看待世界憑的是外界的標準。比如晴雯,你會覺得一個丫頭該有丫頭的樣子和本分,(王夫人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才重治了晴雯)。但是開化以後,再去看晴雯,真的覺得可愛。她罵人,不怕得罪人,敢愛敢恨,也是無心無思的表現(那群媽媽婆婆那麼厲害,而晴雯自覺行端坐正,所以特別磊落)。看她罵的那些人,昏聵的老媽子,小偷小摸的丫頭,還有怠慢寶玉的傭人。晴雯是一個識本分的丫頭,只不過她覺得她的本分是在職務上的,要儘力伺候好寶玉,而不是在人格上的低人一等。所以她總不低三下四。這就不僅惱了主子,更惱了一群沒骨頭的奴才(大家都是一樣的人,我們低三下四,你憑什麼去維持尊嚴?)

探春也是一樣的人,她出生不高,雖是小姐但是姨娘庶出。大觀園裡最能幹的女人只她和鳳姐。但是相比王熙鳳,探春更善良,也不貪圖蠅頭小利。像榮國府這樣的大家族,關係粗綜複雜,底下的雖然說是傭人,可是一個個都狗仗人勢,特別不好管。和鳳姐的心機不同,探春管家,講的是一個理。規則定出來,若是違反,誰的面子也不給。看她摑掌邢夫人配房那一段,真正的是拍手稱快啊。賈探春這樣的人,若是男兒,恐怕也能在朝廷之中擔任去弊革新的重任。

還有一個人物,作者著墨不多,卻也是一等風流,可敬可嘆,那便是尤三姐。看她的手段,男人想淫她,她卻比男人更放浪,反唬的男人不敢造次。再看她的眼光,從兩件旁觀小事看出寶玉尊重女性,體貼女性的品質。(尤三姐只在敬老喪禮上接觸過寶玉,卻識得寶玉真性情,可嘆香菱和寶玉多番接觸,卻不識。寶玉好心替她憂心,還只當是寶玉造次於她。)還有她的自我,五年前遇著柳湘蓮,便說要嫁個他。五年來,除了柳湘蓮,任誰也不妥協。以及她的貞烈。尤三姐不是什麼貞潔烈婦,之前也「行差踏錯過」。可是當她聽到柳湘蓮以自己名聲不好為由要求退婚時,她就貞烈的拿劍抹了脖子。與其說她是用自裁來表示忠貞,不如說是她用死來維護自我。人在這個社會總會遭遇各種無奈,我沒有生的選擇,但我至少有死的自由!(想起《堂吉訶德》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但是那個女孩一槍打死了悔婚的男人,難道是中西文化的差異?)

其四,淫蕩女卻有真性情

封建社會結婚的女人要守婦德,可是紅樓夢裡偏偏有兩個不守婦道的淫蕩女子,鮑二家的和多渾蟲燈姑娘。鮑二家的私通賈璉,被王熙鳳發現姦情後,自縊而亡。連賈府眾人也都感嘆其頗有血性。以鳳辣子的為人,落在她手裡能有什麼好,還不是極盡羞辱之能事。想那鮑二家的雖是僕人,倒也不卑躬屈膝的討饒求生,在你沒發落我之前,我自己先死了,讓你一肚子的惡氣無處發去。真是忍不住為她鼓個掌。

那個燈姑娘也是容貌姣好,卻不幸嫁了個不顧家小,任意吃死酒的人。自己年輕有姿色,丈夫又不管事,難不成守活寡到死?這何曾是淫蕩?簡直是可憐。(突然就想起了《左傳》當中那個命運多舛的夏姬,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簡直是紅顏禍水。可是自從跟了申公巫臣後,再也沒有淫事傳出,可見淫蕩的本質是因為缺乏真正的愛情。)偏她又是晴雯的嫂子,晴雯被攆,病重之時,寶玉偷偷出來看她。聊到一半,卻被她嫂子撞破。那個燈姑娘搔首弄姿的勾引寶玉,其實只為試探寶玉為人。到最後,證得寶玉和晴雯之間的清白,倒也頗具江湖義氣,和寶玉說,以後你只管來,我也不羅唣你!在寶玉此等人品之前,燈姑娘也知恥明禮,可想那些同她行淫的男子們本身,是個什麼德行!

其五,為政老一嘆

讀了三遍從來至尾一貫討厭的人物,恐怕就是賈政,賈政賈政,假正經之人。人有好有壞,但也不是說討厭一個人總是因為他壞。比如薛蟠,就讓人討厭不起來。人物其名,呆霸王,呆是真呆,但至少呆的挺真。可是賈政卻是正宗的偽君子。滿口的聖賢書,仁義道德,可實際呢?為了把扇子,竄到著賈雨村迫害黎民,賈寶玉表示不滿,還遭毒打。再看他娶得老婆,趙姨娘,什麼樣的人,真是毒婦,蠢婦。都說一個男人找女人的品味暗示出這個男人的人品。那個年代,老婆可能不是自己找的,姨太太多半都說自己挑來的,看看賈政挑的是什麼人?而其人本身就是他兒子嘴裡的祿蠹。是做官呀,也讀書呀,讀的什麼?經世致用之書。相反吟詩作對就不行了。那說明啥,不懂生活唄。

但是這麼個人,讀到第四遍,倒也有些感嘆。在第七十八回中,作者寫道:「賈政年邁,名利大灰,起初天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因在子侄輩中,少不得歸以正路」。為之一嘆,也是如薛寶釵這樣的人。細細想來,官場黑暗,官官相護,也是環境使然,他賈政又能如何。至於對賈寶玉那麼嚴苛,也是望子成龍,期待太高。這樣雖然不對,但也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只是賈政這個人太過一本正經,不放過兒子也不放過自己。然而人都是有陰面有陽面的,無小癖之人不真切。賈政也不可能全然只是道德標杆的樣子,他也會累,內心的陰暗面也會要求釋放,只不過,他釋放的方式不是縱情自然,怡情詩書。他的發泄方式是找了一個陰面大於陽面的姨太太。(或是趙姨娘的陰暗面恰合賈政的陰暗面,所以為之吸引?)——好吧,由此可見人有負面的情緒和慾望不可怕,關鍵是要正視和以正確的途徑排遣。

縱觀整部《紅樓夢》,可有絕對大奸大惡之徒?多是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吧。作者也是有大悲憫的人。總不寫人物本身的善惡,總是透出你我不過是時代潮流中的沙數。(我總算是讀出了反封建的意味。)

最後想說,此遍讀紅樓心境和以往大不同。(之前我還是個會買名牌包包的人呢!)經歷了很多浮沉得失,物質與我而言看淡的多了。所以以前我會羨慕賈府中人的貴族生活,那等精緻,考究。而現在我在字裡行間內更多體會的是大家族人際的複雜,事物的瑣碎。光鮮艷麗的背後是勞心勞神,處處小心,步步為營。這實在與我性情不合,不若陶淵明的田園耕讀,更自在些。

這幾年也自覺看了一些書,然而總是覺得最喜歡的還是《紅樓夢》。張愛玲在她的《紅樓夢魘》中說道,「人生三大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未完。」然而我卻覺得,幸好紅樓未完,至少合上封底的時候,黛玉還活著,探春也還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橙意薦書 的精彩文章:

TAG:橙意薦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