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開這華麗的面紗

揭開這華麗的面紗

在旅途中重讀毛姆的《面紗》,深感震撼。十幾年前大學時毛姆就很流行,我曾讀過這本薄薄的小說,也為裡面描畫愛情的句子印象深刻,然而直到這次重讀,我才發現原來我根本不曾讀懂過這本小說。

故事很簡單,二十世紀初一個美貌虛榮但來自中產法官家庭的女兒凱蒂,母親希望通過她的婚姻讓家族攀上富貴,而她卻因為選擇太多錯過最好時光,匆匆下嫁給古怪刻板卻深愛她美貌的細菌學家丈夫沃爾特。很快丈夫帶著她來到香港工作,面對多情英俊又很有希望成為下一屆港督的已婚男人查理,毫無意外地她出軌了。然而事情被沃爾特發現後,查理拒絕與她私奔或公開戀情,沃爾特以帶她去瘟疫區來報復,希望他們都在瘟疫區死去。然而死去的只有沃爾特。凱蒂不僅在疫區的修道院中思考,成長,反思過去並形成了新的價值觀,還發現懷上了一個孩子。她離開疫區後回到香港,卻在查理夫人的安排下住進了查理家,並且沒有抵擋住慾望的誘惑再一次與查理髮生關係。最後凱蒂回到英國,母親已死,父親欲前往另一殖民地做法官,她與父親和解,準備共同前往。

我猶記得第一次閱讀時,我抄下了其中的一段話,是沃爾特發現凱蒂出軌後對她說的:

「我對你根本沒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為了欣賞你所熱衷的那些玩意我竭盡全力,為了向你展示我並非不是無知、庸俗、閑言碎語、愚蠢至極,我煞費苦心。我知道智慧將會令你大驚失色,所以處處謹小慎微,務必表現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樣像個傻瓜。我知道你僅僅為了一已之私跟我結婚。我愛你如此之深,這我毫不在意。據我所知,人們在愛上一個人卻得不到回報時,往往感到傷心失望,繼而變成憤怒尖刻。我不是那樣。我從未奢望你來愛我,我從未設想你會有理由愛我,我也從未認為我自己惹人愛慕。對我來說能被賜予機會愛你就應心懷感激了。每當我想到你跟我在一起是愉悅的,每當我從你的眼睛裡看到歡樂,我都狂喜不已。我儘力將我的愛維持在不讓你厭煩的限度,否則我清楚那個後果我承受不了。我時刻關注你的神色,但凡你的厭煩顯現出一點蛛絲馬跡,我便改變方式。一個丈夫的權利,在我看來卻是一種恩惠。」

然而現在回看,毛姆顯然無志於在小說中僅僅表現庸俗的愛情,甚至無志於描畫人物和情節,這從他簡潔到幾乎只是必要的文字可見一斑。毛姆無意於寫出情節曲折扣人心弦一波三折的小說,也不想浪費筆墨刻畫令人印象深刻的性格豐滿的人物,他的興趣全在通過小說展現他對宗教、社會和人性的思考。

帶著幾乎與上帝等同的視角,毛姆並沒有在小說中表現出明顯的對人物的喜惡與偏好,無論是虛榮的凱蒂,冷漠的母親,憋屈的父親,如岩石般的沃爾特,如蜜糖般的查理,還是平靜卻大有來頭的院長嬤嬤,狡猾卻滿懷真情的沃丁頓,毛姆把每個人物都塑造成立體的、存有悖論的形象,以展現他所看到的社會,以及他認為面紗後真正的人間。

一不小心,在首次讀這小說是就容易走上一條「同情沃爾特」的道路。沃爾特在文中是唯一一個「受害者」的形象,他深愛一個女人,傾其所有娶她,對她百般順從,卻面臨出軌的羞辱,最後含恨而終。然而,我很難認為沃爾特的「愛情」是真正的愛情。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女性仍處於從屬地位,沃爾特就像一個精明冷靜的獵人,他愛凱蒂的外表,卻鄙視她的內心,他從一開始就結網以待,他清楚凱蒂的形勢已去,便用出色的手段獲取凱蒂,看似處於求愛的下風,實際是這場婚姻的主導。直到發現凱蒂出軌,他竟然想出帶她去瘟疫區,讓他們一起死在瘟疫區的辦法。他我相信任何一個現代女性,都不會認為,這樣的佔有是真正的愛情。毛姆顯然也不這樣認為,他讓沃爾特一無所獲,生前得不到凱蒂真正的熱愛,死後甚至得不到凱蒂真正的傷心。但愛情並不是人格的全部,沃爾特在瘟疫區得到了修女們和當地長官的認可,他為疫區做出的貢獻,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實際上他不是為了救死扶傷,而是求死),都是在事實上值得稱頌的。修女們和當地長官萬萬想不到,原來一個英雄的誕生,竟然是因為一出荒誕的愛情鬧劇。在此我看到人性中光輝的宏願與齷齪的私慾同出一體,不得不感慨作者真是揭開了人間的面紗。

如果說沃爾特代表著現實的社會秩序與道德規範,那凱蒂毫無疑問是不斷在挑戰著這秩序與規範的先鋒。從年輕時不願下嫁,到結婚後不堪忍受丈夫,再到不顧一切的出軌,她一步一步地走向忠於自我和忠於慾望的道路。凱蒂是人性的凝縮,也是女性的覺醒。她毫不掩飾自己的個性,對沃爾特說「我就是一個普通女孩子」,她承認她是二流貨色。但在經歷了幻滅的愛情之後,在面對了死亡的恐懼之後,她想通過在修道院的工作,磨鍊自己,渴求重生。一般作家當然會讓她遂願,毛姆卻不。當小說接近尾聲,他安排了查理與凱蒂的重逢,他讓凱蒂好不容易觸摸到的人性全部消失,重新變成慾望的化身,無法抗拒查理的誘惑。是的,克服慾望就是這麼困難,別指望一次兩次就能成功,墮落如此輕易,輕易得讓人懷疑這世上有誰是不曾墮落過的。也許只有修女們吧,只有遙遠得無法達到的目標,和沉重得無法翻身的日常,才能讓人暫時壓抑自己的慾望,以為可以看見神性的光芒。毛姆讚揚修女們的生活,但他也並不鄙視凱蒂,這個在社會中無法掌握自我的命運,無法選擇自我的愛情,更無法超越自我的牢籠的女人,她最後對父親說:

「我想要個女孩,撫養她長大,不讓她犯我犯過的那些錯誤。回想以前做小姑娘時的我,就會恨自己,又沒別的機會,我要培養女兒,給她自由,讓她靠自己的力量獨立於世。我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愛她,撫養她,不只是為了讓某個男人因為很想跟她睡覺而供她吃住,養她一輩子。我向來愚蠢、無德、令人憎恨。我已受到嚴酷的懲罰,並決心讓我的女兒遠遠避開這一切。我要讓她無所畏懼,真誠率直。我要讓她獨立於他人,把握自我,像一個自由的人那樣接受生活,要比我活得更好,我有希望,也有勇氣。」

這毫無疑問是毛姆借她之口說出的女性主義,或者說自由主義宣言,獨立、自主、無所畏懼,即便放在今日,這段話的價值也遠遠超過沃爾特所謂的愛情表白,值得所有女孩子銘記,並以此為目標去把握自己的生活。凱蒂不再因為自己重陷查理的懷抱而驚慌失措,悔恨、憎惡自己,她知道即便此刻自己不夠好,不夠堅定,只要向著這條依稀可辨的路走下去,她就會越過高低起伏的大地,把握未來的人生,這是修女們謙卑地遵循的道路,也是通往內心安寧的道路,是沒有人可以左右、也沒有人可以替代的路,是生而為人的贖罪之路。

最後,我想在這部披著愛情面紗的小說里,最令我震撼的,是愛情本身的真相。它不因學識、性格而決定,也不為經歷、生活而改變,愛情本身只存在於人最根本也最底層的動物慾望之中,它註定是膚淺的,也註定是深刻的,它因為膚淺而美好,因為深刻而痛苦,註定如煙火般短暫才令到它的光輝燦爛過人間一切的恆常。庸俗與低級,是它的另一個名字,因為它就是慾望本身,動人與歡愉,也是它的另一個名字,因為它就是慾望本身。

當然毛姆無法預料到他死後女權主義的發展,性解放的蓬勃,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艾滋病的肆虐,虛無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興起,神性接受了史無前例的挑戰,而人性則得到了史無前例的解放。這些將由20世紀中後期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們,呈現新的時代思考。

---------------------------------------------------------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

我都已忘記。

想到故我與今我同為一個人,

並不使我難為情。

在我身上沒有痛苦。

直起腰來,

我看見藍色的大海和帆影。」

——米沃什《禮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水集 的精彩文章:

TAG:流水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