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終身未娶,只為給抗日戰場上的士兵製造武器

他終身未娶,只為給抗日戰場上的士兵製造武器

原標題:他終身未娶,只為給抗日戰場上的士兵製造武器


全文共1821字 | 閱讀需5分鐘


國難來臨,


一個龐大的工廠,


幾千噸物資,幾千名工人,

被迫轉移,


從南京到重慶,前有急流險灘,後有敵軍追擊,


軍工物資如何在重重危機下完成運輸?


1937年8月,淞滬會戰開戰。


南京的金陵兵工廠遭受多次轟炸,


損毀的機器、死傷的工人不計其數。


但為了保證前方戰場的戰鬥力,


全廠職工根本不敢延緩生產進度。


但是,在炮火中勉強維持生產不是長久之計。


金陵兵工廠


當時金陵兵工廠的廠長叫李承干


是一個抱著實業救國理想的知識分子。


1927年,年輕的李承干從日本學成歸來。


在成為金陵兵工廠廠長後,


他加緊整頓廠紀,改革管理。


幾年時間裡,工廠的收入節節攀升。


於是,李承干著手改建廠房、擴充設備。


廠房才剛落成,


日軍就來到了南京城下。


李承干


1937年10月30日,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


11月16日,李承干接到命令,


儘快把金陵兵工廠轉移到重慶,


保存軍事工業的實力。


這時日軍分三路包圍南京,


前鋒部隊離南京不到200公里了。


市民們紛紛想辦法逃離,


短短几天,

城裡就幾乎沒有任何可用的交通工具了。



水運原本是最為方便的運輸方式。


但前方形勢越來越嚴峻,


到重慶的船顯然沒有位置了,


再加上急於逃離的數以萬計的南京市民,


船上的秩序也混亂不堪。


這時,國外的貨輪卻趁機提高船票的價格,


想著發中國人民的國難財


就在李承乾等人一籌莫展的時候,

民生公司的創始人盧作孚出現了。



1937年抗戰前夕,民生公司已經擁有46艘輪船,


是中國當時最大的民族航運企業。


金陵廠搬遷時,大量難民湧上民生公司的船,


盧作孚在碼頭上大聲喊道:


同胞們,我知道此時此刻大家的心情,可是為了我們的國家,我必須把這些設備運到大後方,為我們國家保存希望。


民生公司對兵工器材的運費


每噸只收30至37元,


相當於國外輪船收費的一成

事後盧作孚說:


這一年,我們沒有做生意,我們上前線去了。



12月1日,廠長李承干帶領剩餘職工


向工廠大門三鞠躬,


揮淚告別苦心經營多年的工廠。


就在最後一艘貨船離開不到兩個星期,


南京便被攻陷。


入侵的日軍在金陵兵工廠一無所獲,


李承乾和工人們拼盡全力

保住了中國軍工業的命脈。


然而,離開南京只是個開始。


日軍頻繁的轟炸和追擊


讓工人們一刻都不敢鬆懈,


這一路走得驚險萬分。



李承乾等人經過研究,


決定將物資分段運輸,


在漢口、宜昌、萬縣等地設置中轉站。


晚上敵機飛來時,整個碼頭作業區驟然滅燈,一片黑暗,

工人們放下工作,就地防空。


敵機一過,則燈光齊明,熱火朝天。


12月份的長江已進入枯水期。


幾千噸的物資逆流而上,


船行得慢時,不用動員,


工人們會主動跳到江里幫助推船。



長江的水寒冷刺骨,工人們光著膀子,打著赤腳,


用上海、南京、湖北、四川等地不同的口音,


整齊劃一地喊著勞動號子,

將重載的船一寸一寸拖過岸灘。



貨船到了三峽逆流而上的時候,工人們就下來,當縴夫,拉著船往前走。腳上磨破了泡,肩上磨破了皮,大家毫無怨言。


——軍工史專家 蔡寅生


躲過了敵機的緊密追擊,


克服了運輸條件的重重阻礙,


李承干帶領金陵兵工廠的工人


率先完成了西遷任務,


金陵兵工廠的設備


也是所有西遷工廠中保存最完好的。


「敵人給我炸了,我們再蓋新的,只要我的人不死完,我總會有辦法來複工。」


——李承干


在廠長李承乾的帶領下,


工廠僅三個月就恢復了生產。


1938年3月1日,該廠正式復工,


同時改稱第二十一兵工廠


當時的二十一兵工廠秩序井然,


甚至比在南京時還要規範。




抗戰時期,我們二十一兵工廠的工人和家屬,一天到晚都在聽槍炮聲,因為二十一兵工廠生產的步槍、機槍,每一台都要親自檢驗的。


——《李承干傳》作者 鄭洪泉



敵機來轟炸,一放警報,工人就趕快撤離了,就進防空洞,一解除警報,就自覺地進工廠。


——時為第二十一兵工廠技校學生 馬懷友


據統計,抗戰期間,二十一兵工廠生產的武器


占整個兵工系統的一半以上,


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生產能力最強的兵工廠。


李承干因此被稱為中國軍工界的「國寶」


李承干長期在兵工廠內奮戰,一生未娶。


他以廠為家,辦公室就是寢室。


一張床鋪,一張辦公桌,一個小書架,一個洗臉架,


就是他的全部日常用品。


1947年,李承干不滿蔣介石政府發動內戰,


堅決辭去兵工廠廠長一職,


從此離開了中國兵工界。


而身為中將的他,


只帶了兩樣東西走,


自己的日用品,還有一箱書。



李承干


南京解放前夕,李承干拒絕將工廠遷往台灣。


之後,他來到北平,


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出席了開國大典。


1955年,國家計量局成立,


李承干擔任了首任局長,


成為新中國計量事業的開創者之一。


1959年,71歲的李承干在北京病逝,


他的遺言是把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學科學研究。


西遷的過程中,中國兵器工業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但中國軍事工業的核心比較完整地轉移到西南後方,


為中國人民反對日本侵略的浴血抗戰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CCTV國家記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隱瞞女兒身參軍,出生入死,屢建奇功!她是解放軍中唯一的女特等戰鬥英雄!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