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一台可以自定義的麵包機,教你把握手作麵包主動權!

一台可以自定義的麵包機,教你把握手作麵包主動權!

麵包機向來是喜愛烘焙的廚友們必不可少的一件裝備,不過很多人都有過這種困擾——它的可設定模式不夠多,影響我們烘焙成果的多樣性體現,想大顯身手卻被麵包機束縛了拳腳。

現在有一台全新發售的麵包機,居然可以實現自定義的功能,無論是揉面、發酵,還是烘焙,通通可以自選搭配,麵糰的一切進展都盡在掌握。

這台懂事的小傢伙就是松下推出的百年品牌紀念款SD-MT1000麵包機,有了它,家裡的廚房就是私房麵包店,誰都可以成為手作麵包達人~

想知道在廚studio很受歡迎的幾位烘焙類講師都與這台可以自定義的麵包機碰撞出了怎樣的靈感火花嗎?下面就為您揭曉食譜秘方:

抹茶蜜豆三角小麵包

by 任冉Srivatsa

1 |首先製作蜜紅豆餡。將紅豆洗凈後,和水一起倒入電壓力鍋中,上汽後壓30分鐘。

2 |在松下麵包機MT1000內桶內安裝好麵包用葉片,將煮好的紅豆盡量瀝干水分,加入細砂糖和鹽,倒入松下麵包機,選擇菜單29「紅豆餡」功能後,按下開始鍵。

3 | 將製作抹茶麵團的材料及酵母安排就位,選擇菜單33「香濃麵包麵糰」功能

4 |將揉好的麵糰排氣、分割、鬆弛,擀成圓形面片後包入紅豆沙,壓成小三角包。

5 |對麵糰進行二次發酵、篩粉、劃紋,烘烤過後即可出爐。

超軟日式牛奶卷

by 浮小笙

1 | 準備種面,用麵包機揉面和發酵功能配合完成。

2 |準備主面,除黃油外所有材料投放進松下MT1000麵包機,進行揉面攪拌;後放入黃油繼續攪拌,直到到麵糰筋度達到完全擴張階段。

3 |對攪拌好的麵糰使用麵包機發酵功能,後分割、醒發鬆弛,完成後整形成牛奶卷的形態,最後進行割口。

4 |進入二發,表面開口後篩粉裝飾。

5 |最後用烤箱烘烤,完成超軟日式牛奶卷的製作。

粉紅啵啵包

by 天然氣小姐—Ariel

1 | 把液種材料放一起,用刮刀or筷子混勻,混到看不到乾酵母即可。冷藏發酵一晚到表面能看到氣孔就可以使用。

2 |把液種和主麵糰除了黃油外的所有材料放入麵包機桶中,用37功能,揉面15分鐘,再放入黃油繼續揉面一次。

3 |揉好的麵糰取出進行發酵,同時啟用麵包機的程序30麻薯功能製作麻薯。

4 |將發酵好的麵糰分割、滾圓、鬆弛,麻薯也進行分割。將各種麵糰混合造型,進行二次發酵。

5 |烤箱烘烤,出爐放涼。表面裝飾白巧克力與草莓粉的混合裱花。撒上開心果碎、草莓碎、糖粉。

黑糖麻薯紅豆吐司

by 晴天小超人

1 |高壓鍋煮紅豆,後與白砂糖共同置入麵包機,選擇「菜單29紅豆餡」選項。

2 |用水浸泡乾淨糯米一晚,與水、玉米澱粉混入麵包機中,換上專門用來攪拌麻薯和麵條的葉片,選擇步驟「菜單30麻薯」

3 |備好材料製作麵糰,選擇「菜單31麵包麵糰」程序,這個程序包括揉面、醒面和發酵三個步驟,涵蓋了吐司需要揉面,醒面和一發的三個步驟。

4 |將麵糰與麻薯、紅豆沙共同塑形卷好,選擇「菜單43自定義發酵」,選擇檔位4,這個檔位適用於麵包的最終發酵。

5 |選擇「菜單43自定義烘烤。檔位2,中烤色麵包,35分鐘,這個功能和自定義發酵相匹配,完成後麵包金黃飽滿香氣四溢。

天然酵母的榴槤甜心

by 金大旺

1 |製作星野天然酵母,將裝好內容物的培養器放入麵包機內,選擇所屬按鍵進行製作,後經過24小時發酵完成。

2 |選擇菜單41進行自定義揉面步驟,結束後依次進行發酵,按壓排氣,分割,鬆弛的步驟。

3 |製作榴槤餡,準備榴槤果肉等食材,選擇菜單29,按下相關按鈕,完畢之後用橡皮刮刀取出榴槤餡,放入冷藏待用。

4 | 用完成準備工作的小塊麵糰搓揉塑形,包住榴槤餡,收緊收口,放入模具整形完畢。進行二次發酵。

5 |在麵糰表面輕輕刷一層蛋液,180度烘烤約15-18分鐘左右,取出立刻脫模放置在晾網上待冷。

看了講師們的方子,有沒有對這款可以自定義的麵包機有一些心動和好奇?

它還有43個既定菜單的加持,可以說是很全能啦!

入手的最佳時機就是現在:預定限量送價值599元原裝咖啡機,聯繫客服備註「下廚房」可額外領取69元烘培禮包1套和49元金像麵粉1袋哦~還不快行動!

複製下方淘口令,打開淘寶或天貓APP參與預定

【這個#手聚App團購#寶貝不錯:Panasonic/松下 SD-MT1000麵包機家用變頻全自動多功能智能揉面(分享自@手機淘寶android客戶端)】,復·制這段描述€kMfV0C05ljD€後到淘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下廚房 的精彩文章:

秒殺喜茶coco!今年夏天喝它才對
再見吧前任烤箱,我要換個藍朋友了!

TAG:下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