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實用的人生定律,你知道幾條?

這些實用的人生定律,你知道幾條?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是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首先提出的,它的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一是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二是所有的事情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三是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四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另類解讀:只要有可能發生,就一定會發生。

舉個栗子

馬拉飛機(奇怪的人名,下同)要從北京回孝感,只要存在這種可能,他就一定會來孝感。

海恩法則

海恩法則是德國飛機渦輪機的發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來的,他指出: 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法則強調兩點:一是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的結果;二是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

另類解讀:每一次久別之後的相聚,必然經歷了29次象徵性的小聚和300次相見的衝動與1000次一閃而過的念頭。

舉個栗子

馬拉飛機在幾年後重新回到曾經戰鬥生活過的地方,與眾多兄弟面對面手拉手,一定是在這期間,經歷了29次零星相聚(趁北京學習之機),以及300次回來的衝動,與1000次對孝感經歷的回憶。

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亦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他們將一份學生名單交給老師,聲稱他們是「最有發展前途者」,8個月後,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且各方面都很優秀,實際上這個名單不過是隨機挑選出來的。

另類解讀:大家覺得他可以,往往他就真的可以。

舉個栗子

端午節的車票很難買,回孝感一趟恐怕需要克服很多阻力,但是大家都相信馬拉飛機一定能來到孝感,結果他就真的來到了孝感。

名人效應

在義大利的一個小鎮上,一棟看起來不起眼的二層樓住宅,下面有個毫不起眼的陽台,一扇毫不起眼的木門,旁邊有一個毫不起眼的鐘亭,卻常常擠滿了慕名而來的遊客。每個人都要在陽台上攝影留念,年輕的戀人們還不忘在留言簿上寫下海誓山盟,因為這是莎士比亞經典愛情故事女主角朱麗葉原型的家。

另類解讀:藉助名人可以使原本默默無聞變成眾所周知,使毫不起眼變成聞名遐邇。

舉個栗子

在一個毫不起眼的普通城市裡,一條毫不起眼的普通的街道上的一家毫不起眼的普通手撕麵館,為什麼現在知名度這麼高,因為他是馬拉飛機臨別前吃過的。

野馬結局

有一種吸血蝙蝠,喜歡叮咬在野馬的腿上吸血,野馬為了趕走這個傢伙,拚命的奔跑、撞擊,可是吸血蝙蝠就是無動於衷,而野馬因為忍不住折磨,暴怒而亡!動物學家發現蝙蝠吸的血量其實不多,完全不足以使野馬死亡。野馬是被它自己的情緒致死的。

另類解讀:我們對事件產生的反應所帶來的不良情緒影響,往往超過了事件本身所帶來的影響。

舉個栗子

馬拉飛機以前很能喝,現在其實已經不那麼能喝了,可有的人害怕在酒桌上被擊殺,終日惶恐不安,這種不安已經超過了被擊殺的感覺。

貝勃定律

來源於著名心理學家貝勃做過的一個實驗: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並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加至306克時才會覺得有些重;如果右手舉著600克,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重了。也就是說,原來的砝碼越重,後來就必須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覺到差別。

引申解讀: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之後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

舉個栗子

與馬拉飛機朝夕相處的時候,逐漸的習慣了,不懂得珍惜感情,現在相聚困難了,會覺得相見一次太珍貴了。

鯰魚效應

挪威人喜歡吃活的沙丁魚,所以漁民總是想方設法的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當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里放進了一條鯰魚後,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加速遊動,就不會窒息而死了。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引申解讀:在一個群體里,如果能引進一個鯰魚型人才,就會避免一潭死水的局面。

舉個例子

在「新時代」微信群中,把馬拉飛機拉進來,整個群的氣氛明顯活躍多了(這幾天就更明顯了)。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如果同夥抵賴、自己坦白的話放出去,抵賴的話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夥坦白、自己坦白的話判八年,比起抵賴的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的好。結果,兩個嫌疑犯都選擇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但這個帕累托改進辦不到,因為它不能滿足人類的個體的理性要求。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楓林啟示 的精彩文章:

TAG:楓林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