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都30多歲了,為什麼還不結婚?

你都30多歲了,為什麼還不結婚?

去年有次加班很晚,打滴滴回家,司機和我瞎扯,問:「大哥,您孩子在哪兒上學?」

我說我還沒結婚。

司機吃了一驚:「那您今年幾歲了,咋還沒結婚吶?!」

我哈哈一笑,說你猜。

司機師傅忒認真:「我看您這樣貌,至少也是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人,咋還沒結婚呢?!」

雖然那時很想讓小哥馬上停路邊,把他拉下車暴打一頓揚長而去,但我還是假裝若無其事地說:「我跟你一樣,80後,85年的。」

一直說個不停的小哥,之後默默無語地把我送到了小區門口,我猜他肯定一路都在反思,告誡自己以後不要亂猜別人年齡。

這個事情比較極端,但因為長得老慘,又不太會穿衣打扮,所以類似的對話經常會遇到,每次別人得知我沒有結婚,都會問一句:「是不是因為你眼光太高?」

人為什麼要結婚?

別人問「是不是因為你眼光太高?」的當下,我總是回答「不是不是,只是一直沒遇到合適的。」可事後我自己也忍不住反思,是不是真的是因為我眼光太高?可人為什麼要結婚?如果非要結婚,我對婚姻的期待到底是什麼?

我問過很多人,你們為什麼要結婚?

有的人直接驚訝地問:「為什麼你會想這樣的問題?結婚不是一件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嗎?」——婚姻不是開天闢地就有的,只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發明,憑什麼說是天經地義呢?

有的人說:「從古到今都是這樣,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老輩子就這樣,我們當然也就這樣了!」——也許在古代的社會條件下,結婚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現在時代變了,約束條件也發生了變化,結婚是否還像古代一樣有必要?如果不是,我們還像古人一樣不經思考地結婚,不就是在刻舟求劍嗎?

也有的人說:「這是社會主流,大家都結婚,你不結婚不成了怪人了嗎?」——如果生活在小城市,熟人社會,大家閑著沒事就張家長李家短,人群中出現一個不結婚的「怪物」確實要承受很多壓力——正因為這樣我背井離鄉來大城市,融入孤單而又自由的陌生人協作社會,就是不結婚也沒人天天以看怪物的眼光打量我——這個理由於我而言同樣站不住腳。

還有的人給我算了一筆經濟賬:「首先,社會的很多資源都是和婚姻綁定在一起的,比如只有結了婚,孩子才方便上戶口、上學,要是你不結婚,要付出很多額外的成本。其次,你結婚了,花在你老婆身上的錢才會累積成你們家庭的財務;如果你不結婚,天天換女朋友,今天給這個女人花錢,明天給那個女人花錢,分手之後這些錢都白花了,你算算哪個划算?再者,如果非要像張愛玲一樣說得低俗點,婚姻就是合法的嫖娼,那我告訴你,這肯定是性價比最高的嫖娼。」——這些東西很現實,但我願意千金散盡,不怕付出代價,也沒人能把我怎麼樣,最多也就被笑話兩句「這人有點蠢」「這人太浪了」,或者「這人不太踏實」。

也有人把責任推給了父母:「如果有得選,我自己也不想結婚,但父母那關過不了,甚至以死相逼,沒辦法啊!」有時候我會反駁說,父母以死相逼你就讓他們去死啊,他們是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是生是死自己選的,關你什麼事?但這麼說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可能招致「你怎麼這麼不孝」的抨擊,於是我只是說聲「那你自求多福吧」也就算了——可這個理由同樣說服不了我。

所有的理由中,唯一能說服我的,只有一種:「之所以要跟一個人結婚,是因為太愛對方了,除了和她結婚,沒有別的東西可以表達這份愛。」

我尊重別人結婚的任何理由,但於我自己而言,我不想因為年齡到了就倉促結婚,也不想因為父母逼得緊就草草結婚,更不會因為對方物質條件優越就不愛而婚,對我而言,我願意跟一個人結婚,一定是我愛她,愛到不害怕和她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困苦、艱難、平淡,並且共度這些考驗時我們還能相視而笑,互相安慰而不是抱怨對方。

你結婚就不害怕嗎?

話雖如此,可談何容易?

一個人生在異鄉,孤獨感和無助感早已成了相熟已久的老朋友,絕望的時候很想不再掙扎,隨便找個人搭夥湊合著過完下半生算了。但與如此深刻的孤獨感相比,我更害怕婚姻,我怕我們無法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困苦、艱難、平淡,既怕對方熱腸易減,也怕自己不夠堅定。

於是我逮著已婚人士就問:「你怎麼敢結婚啊,不害怕嗎?」

有個朋友大學剛畢業就結婚了,我說想到結婚就莫名恐懼,你怎麼就不害怕?他說:「老子也怕啊,硬著頭皮上!」我說你這麼想可以理解,但你這麼花心,你老婆居然也敢嫁給你,我也是服氣的。他說:「我老婆是那種很傳統的人,覺得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職,她覺得我在外面怎麼亂都好,回家還是個好丈夫好父親就行了,我跟她結婚看中的就是這一點。」他婚後的生活也確實沒什麼後顧之憂,幾乎每周都在外面公務嫖娼,家裡竟然也相安無事,現在兩個孩子都已上小學。

其他大多數人,特別是女人,大多勸我不要結婚,她們的說法驚人地一致,結了婚就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了,都是在為孩子而活。她們中的大多數,有的人遭遇了老公出軌,有的人後來自己也出軌了,但不管是誰出軌,但對於這種物質雖然提升了、一切圍著孩子轉、婚內沒有性生活、只有出個軌才能激起一絲生活波瀾的生活,他們不像我那朋友的老婆一樣,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而是不情願又逃不脫。再後來,他們中的有的人變本加厲,又生了二胎三胎,想來是變得樂在其中了;也有的人選擇了離婚,不再談論過往;還有的人在泥潭中掙扎,變成了祥林嫂一樣的怨婦。

那些在我定義里真正幸福的家庭,幾乎是百里挑一,夫妻倆有話聊,相互信任,又能一起奮鬥,還能共同成長。幸好還有這樣一些人在,像明燈一樣屹立在暗夜無邊的大海里,讓我即使不相信自己能遇到這麼好的婚姻時,也還願意相信世界上存在美好的婚姻,於是懷抱希望去尋找。

你想要怎樣的伴侶?

所以說到底,我不是恐婚,只是恐懼那些不理想的婚姻。

我們隔壁村有一婦人,丈夫死得早,帶著個女兒。

丈夫死後,婦人重新嫁了一個肯吃苦的男人。說是嫁,但其實是男的到她們家來。家裡的所有田地活計包括做飯洗碗等家務,全部讓男的干,她和女兒就閑著吃。後來女兒長大了,又招了個女婿入贅,她和女兒還是閑著吃——婚姻對於她們而言,就是用性換可供剝削的勞動力。

這樣比較極端的例子比較少見,但這種自己不想獨立成人盡想著依賴別人的思路卻隨處可見:

——「我能賺錢,就想屋裡頭有個女人,每天回家能吃口熱乎飯,冬天兩個人可以相互暖被窩。」

——「我想生孩子了,我不想讓孩子像我一樣從小生活在一個不幸福的家庭里,所以男方沒房沒車我肯定不會考慮。」

這或許沒什麼不對,也或許就是人間煙火或者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我不想去評價優劣,但不喜歡,於我而言這些都是噩夢的開始。

我不是不想結婚,而是期待著能遇到一個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女人的人。

作為一個人,首先應該有人的特點,是我所看重的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和獨立的靈魂。我接受不了害人之心,也接受不了凡事都是「我媽說了……」「人家都說……」把自己的慾望包裹在「情非得已」的面具下還一副楚楚可憐之相的人——這些特點和男女無關,只和我對一個人的基本判斷有關。

我喜歡你,是因為你是你,你認識的人、經歷的事、走過的路、看過的書塑造了你的價值觀和你的靈魂,而不是因為你是女人,你有胸、陰道和子宮有性能力並可以生育。

我不覺得一個人僅憑她是女人就可以持續地吸引我。如果我的老婆剝離了性和生育,再無其他,至少對我而言是噩夢——如果讓我走進這樣一段婚姻,我打死也不願意,我寧願承受單身的種種不便和社會、經濟壓力,也不想走進一段只能靠道德感而不是吸引力維繫的婚姻。

結婚後家務誰來做?

這麼好的婚姻,誰不想要?那家務誰來做?孩子誰來養,靠仙氣嗎?

其實這樣的婚姻,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好。給我一段這樣的婚姻我求之不得,可你捫心自問,你真的敢要嗎?畢竟這世上所有的選擇,背後都藏著你看得見或者看不見的代價。

至於家務,我覺得跟男女無關,跟誰賺的錢多誰賺的錢少無關,跟你漂不漂亮無關,跟婚前婚後也無關。

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雙方有經濟能力請保姆承擔家裡的大小家務,維修直接付錢請物業;次之是把部分家務交給清潔工做。

如果經濟承受不了,家務就應該由雙方共同承擔,因為任何時候,我們都是平等的個體。我不希望因為我賺的錢少,就成為另外一個人的附庸,除了伺候她討好她一無是處;我也不會因為我賺的錢多,就在家裡作威作福,所有家務都推給女朋友做。

修門、修鎖、修馬桶、換燈泡、拉電線這些活,有一定技術難度,我很樂意承擔,絕對不會因為額外承擔了,就計較說「這些都是我做的,我比你做得多」。

但打掃衛生、洗衣做飯這些家務,得兩個人共同做。每次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能上來幫幫手;或者我打掃衛生間,你看到就加入進來拖客廳地板,這樣我會覺得這個家是我們共同的,下次你做家務的時候,我也不會懈怠,趕緊就加入進來了。或者這次我有空家務我做了,你有空的時候你也會做家務,我回到家看到家裡乾乾淨淨,自然會知道你的好。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

要是你把這些都推給我做,把我打掃衛生視為理所當然,我有空的時候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你有空的時候寧願看電視睡覺也不願意扶起翻倒的油瓶,那我會覺得你根本就不需要一個共患難的伴侶,而是需要一個伺候你的奴隸,我真接受不了,還是早早散了的好。

結了婚誰管錢?

以前有個朋友,婚內和老公雙方都有很多過錯,離婚的時候,男方選擇了凈身出戶,把一套去除債務也還值30萬的房子留給了她,走的時候時候只把自己婚前經常彈的吉他帶走。那是2005年,30萬蠻多錢了。

當年很多人都覺得她老公很了不起,可我卻隱隱覺得凈身出戶這種操作模式,似乎哪裡有些不妥。

後來跟新加坡的同事聊起來,她說新加坡人比較看重男女平等,很多夫妻在結婚時都會成立一個共同賬戶,夫妻倆協商好比例,把家庭的公用開銷按月存進共同賬戶里,兩個人都輸入各自的密碼才能從裡面取錢,買房、買車、子女教育等超過某個額度的投資,都從共同賬戶里支出。如果夫妻離婚了,則按照當時投入賬戶的比例,分配共同賬戶投資里的餘額和投資產生收益。

聽完之後恍然大悟——這才是我多年來一直苦苦思索想要找的夫妻之間婚內共同投入家庭的合作方式。

但要做到這一點,和兩個賺得多少有關,但不是決定性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兩個人是否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和男女平權的思想覺悟。

我不喜歡電視劇里那種老婆沒收老公工資卡,天天在家被罵「窩囊廢」還不敢還嘴,只能到小區門口找看門的李大爺嘮嗑的婚姻關係。

我也不喜歡那種婆婆和兒子合謀,把兒媳婦馴化成生殖機器和包攬全家人吃喝拉撒,價值榨乾變成黃臉婆看著老公出軌找小三還不敢聲張的所謂家庭。

這個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啊!

一個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少數男人可以三妻六妾,出軌時可以受更少的譴責,貌似很划算,但男人為此需要承受更大的社會壓力和更殘酷的社會競爭,而且大部分競爭失利的男人會連基本的性權力都被徹底掠奪;而女人看似可以靠「嫁人」的捷徑過上豐裕的生活,但往往需要讓渡作為人的部分權利作為代價,甚至被物化為男人的財產、物品——不平等的社會,男性和女性都無法獨善己身。

關於婚姻,關於這個男女不平等的社會,我有很多看不慣。

但可悲的是,當我想要反抗的時候,我卻只能用這個社會約定的男性語言,和社會賦予我的男性思維來表達自己的見解,一不小心就在像個男人一樣說話,而不是像人一樣說話。

但願有一天,我們可以像人一樣自由地思考,單純地判斷和選擇自己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叔的時光機器 的精彩文章:

TAG:李叔的時光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