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應該是全國大多數地區的習俗。然而江西婺源的鄉俗,好像有點不隨大流,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婺源縣,現今屬於江西省的上饒市管轄,它的前身卻是古徽州的一府六縣之一。地理位置處在江西的東北部,與安徽、浙江兩省交界,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到了婺源,能見到的多數是低矮的丘陵山地。現在外界名氣很大的婺源篁嶺,也是坐落在不到500米高的山坡上。然後上到了篁嶺的山上,四處望去,還是一座山頭挨著一座,連綿無比。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從前的婺源歸安徽管轄,只是後來劃入了江西的版圖。但婺源的民俗,大多跟安徽接近,古徽州的傳統文化,也許在婺源更加根深蒂固,這當然也包括端午節不吃粽子。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從前的婺源,好像並不知道外界還有個屈原,還有個吃粽子的習俗。你要是問婺源當地人,在端午節吃什麼?也許好多人會異口同聲地回答你:吃汽糕。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婺源汽糕,民間也稱「龍糕」。它是一種米粉食物,先要將大米洗凈並浸泡,然後上磨盤將米磨成米漿,再將糊狀的米漿倒入大鐵鍋的蒸籠里,成大餅狀,然後用猛火蒸。米漿蒸熟後,便真的成為一張厚厚的米餅,只不過這張大米餅,吃起來鬆軟可口。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當然為了讓大米餅有多種口味,婺源的家庭主婦,會在蒸汽糕的時候加入佐料,比如鹽、豆腐乾丁、筍丁、梅乾菜丁、蔥花、辣椒等。一大圓盤的汽糕,只需蒸煮個十分鐘,就能新鮮出爐了。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因為也稱「龍糕」,所以一張鍋蓋大的汽糕,蒸熟後必須用刀切成條狀。這個切汽糕也相當有講究,一定要切成菱形的小塊,以象徵龍身上的龍鱗。雖然誰都沒有見過真的「龍」,但想想龍鱗也許就是菱形的。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婺源的汽糕,或許跟「真龍天子」有一絲關聯。民間傳說,當年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在五月初五時剛好路過婺源。時近中午,朱元璋趕路趕得飢腸轆轆,他在一個小道邊遇見了一位村婦,便上前問村婦要些吃的。村婦想想自己家裡也沒什麼好吃的,便把一碗隔了幾天的米飯,搗碎了加水上鍋蒸一下,撒上許鹽巴,便端給朱元璋吃。那知朱元璋吃了後連聲叫好。後來這道用米飯打成漿蒸成的糕,也就有了「龍糕」的叫法。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在婺源,每年的五月初五也不叫「端午節」,而叫「端陽節」。當然在江南地區叫「端陽節」的還有很多,「陽」代表著正氣。婺源地處江南山區,每年的農曆五月,眼看就要步入梅雨季。這個時候,正是山區潮濕異常、蚊蟲滋生季,人極易染上疾病。所以端陽節,也被婺源民間賦予驅瘟、辟邪、求吉祥、求平安為主題的傳統節日。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端陽節的凌晨,好多婺源人家就會忙開了,一大早的第一件事,就是磨米漿蒸汽糕。當全家人一早圍在餐桌前吃了汽糕,端陽節就算拉開了帷幕。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清早開門後,家裡的長輩,會先在自家的房門上掛一串隔夜買來的艾葉,而不是插菖蒲。艾葉是一種菊科類植物,外形有點像秋天裡看到的菊花枝葉,它是一種藥材,外用能祛濕止癢。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家裡有小孩的,須煮上幾隻雞蛋,然後把熟雞蛋裝進用漂亮絲線編織出來的袋子,再掛在孩子的胸前。這樣,孩子就能出門找同伴玩耍了。玩的時候,小孩要將自己的雞蛋與同伴脖子上的雞蛋相撞,誰的雞蛋撞碎了,誰就能先把雞蛋吃掉。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中午之前,戶戶人家要用火盆、香爐等器皿,焚燒蒼朮、白芷,或者熏楓欏,用來祛除室內的污濁空氣,排除毒素。楓欏,是楓樹的果子,深秋的時候會自己從枝頭上墜落。像婺源的篁嶺古村,過去每年的深秋,總有村民上山撿楓欏,然後把楓欏晾乾收藏起來,待來年端陽節的時候拿出熏房子。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熏楓欏也很特別,用來熏楓果的是一種特製的竹爐,竹爐的內膽用堅硬的紅泥製成,外圍則用篁嶺的特產「篁竹」編製而成。竹爐里先裝上燒紅的木炭,上面鋪上一層楓欏果,然後讓木炭的余火將楓欏果焚烤。果子被熏後,會發出陣陣白色的煙霧,並散發出淡淡的清香。當這些煙霧在屋子裡遊走時,據說聞到氣味的蚊蟲等,就會遠遠避開。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婺源端陽節的中餐,人們基本不會外出吃飯,按習俗必須在自家吃完後才能出門。中餐也是這個端陽節的高潮,每家每戶都會燒上一桌菜,做幾道點心,喝上一口米酒,一家人團團圓圓聚一次。過去,婺源的鄉間還有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慣,因為雄黃酒有些毒性,所以現今很少有人喝了。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不過在婺源的篁嶺,還有端陽節時調製雄黃酒的傳統,只不過調出來的酒,不是拿來喝的,而是用來為小孩子們「點額頭」的。端陽節時,有孩子的人家,會請來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蘸著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畫個「王」字。據說孩子身上帶了雄黃味道後,蚊蟲就不敢近身。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吃過午飯,家裡的大人們會張羅著用石灰粉,沿著自家的房前屋後的牆腳,撒一圈石灰,這也是為了驅趕山裡的蛇蟲,然後再帶著全家人上自家的祖墳上祭拜一下。在婺源的秋口村,傳說以前也有賽龍舟的風俗。只不過大多數婺源人,以前並不沒有看過端午節的賽龍舟。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其實婺源人並不是不吃粽子,婺源人吃粽子的時間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大過年時才吃上幾隻粽子。婺源的粽子,是「鹼水粽」,即便有些「白水粽」,也要做成鹽味的。吃的時候鹽味的粽子蘸些白糖,又有鹹味,又有甜味。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婺源的「鹼水粽」,是用稻草燒成灰後,用來浸泡糯米,據說這種粽子帶有稻草的清香味。包粽子也大有講究,一定要包出四個角來,所以婺源的粽子也叫「四角粽」,有些村落也叫「四角開」。吃粽子的時候,要把四個角全部打開來,寓意著四處都吃得開。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婺源的好多地方,人們在端午節也吃粽子。但民俗就是這樣,你無法改變婺源人喜歡在端陽節吃汽糕,喜歡在大年初一吃粽子。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這並非是不隨大流,而是一種民俗文化。

「粽情端午」婺源的端午真奇特,這裡人過節竟然不吃粽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