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們這是要找啥?印度洋上的「海底撈」了解一下

他們這是要找啥?印度洋上的「海底撈」了解一下

不少人玩過一個叫「黃金礦工」的電子遊戲,用滑鼠和鍵盤控制「抓鬥」抓取金塊、鑽石。在西南印度洋,也有一群「礦工」。他們抓的不是黃金,而是來自數千米海底的「寶貝」。

下斗:直指水深3850米

當地時間6月12日2時,隨著「向陽紅10」船艉A型架的外擺,一個巨大黃色抓鬥緩緩向船外側海面移動,幾分鐘後沉入海中。中國大洋第49航次第4航段的科考隊員正在我國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下放深海電視抓鬥。

近兩噸重的電視抓鬥,可以下放至6000米深的海底。通過其自帶的攝像機,科考隊員在船上實驗室就能觀察海底情況,再通過監視系統操控抓鬥的開合,抓取海底樣品。

兩個小時左右,電視抓鬥到達3850米深海底。

「石頭、石頭……」樣品管理員梁錦小聲念叨著,只有抓鬥距離海底10米內,科考人員才能看清海底狀況。「比較理想的點位在既有岩石又有沉積物的地方,樣品更豐富。」

隨著抓鬥繼續下沉,海底的情景漸漸清晰。一片灰白色,全是海底沉積物。沒有看到石頭,隊員們有些失望。

「駕駛台,請向東南方向移動200米。」梁錦決定改換抓鬥的下沉點位。

幾分鐘後,「向陽紅10」船到達新的點位,抓鬥再次緩緩下放……這一次運氣不錯,抓鬥下方有幾塊石頭,設備負責人徐航立刻控制抓鬥擇機抓取。

「抓到了,收纜!」

開斗:貌不驚人的「無價之寶」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漫長等待,抓鬥即將浮出海面。從幾千米海底抓來的樣品就要呈現,令人充滿期待。作業組的隊員紛紛前往船艉甲板各就各位。

在遊戲里,玩家只需用手指輕輕一按,「抓鬥」就會迅速收回。在「向陽紅10」船上,回收抓鬥卻非易事。隨著船的搖晃,幾噸重的抓鬥搖擺不定。

「拉緊繩子。」作業組組長丘磊喊道,幾名科考隊員在兩側用力拉緊止盪繩,抓鬥的搖擺幅度慢慢變小,最後穩穩停在了甲板上方。

「開斗!」丘磊用對講機向實驗室的設備操作員發出指令。

抓鬥緩緩打開,「咚!」隨著一聲悶響,一大塊黑乎乎的石頭和一堆灰白色的「軟泥」落在甲板上。這看似貌不驚人的石頭和海底沉積物,對於科考隊員來說可是「無價之寶」。

隊員們對樣品拍照後,生物組的王躍雲戴著手套,拿著鑷子在石頭上尋找著什麼。不多時,便夾到一個白色的小珊瑚,小心翼翼地放入樣品袋中,如獲至寶。「石頭上常常會附著珊瑚、海綿、海百合等生物,我的任務就是將它們採集起來,固定並保存起來,以用於後續分析底棲生物多樣性。」

待王躍雲挑揀完畢,剩下的就是地質組的事了,隊員們將岩石、沉積物樣品分別編號、封袋、裝箱、檢修抓鬥、清洗甲板……在船到達下一個抓鬥站點前,這些工作都要完成,同時做好再次放斗的準備。

希望:抓到硫化物礦石

船上的作業向來不分晝夜,24小時輪流倒班。電視抓鬥一動,船上更是忙個不停,需要船員、作業組和專業組隊員密切配合,嚴格按照流程進行。

首席科學家首先下發作業通知單,隨後,船員駕駛船舶到達作業點,開啟動力定位系統,保障船隻精確定點;保障組隊員操作絞車,控制抓鬥起降;作業組隊員拽住止盪繩,防止抓鬥擺動;抓鬥設備負責人在實驗室觀察監控屏幕,操作抓鬥張合;多波束實驗室值班隊員記錄收放抓鬥的數據信息;生物、地質等組員到甲板取樣,並在實驗室進行分析……多人多點的默契,使得在黑暗海底里不知沉寂了多少年的石頭和沉積物得以見天日。

上午9時,已經忙了一個通宵的梁錦再次來到實驗室,研究抓鬥樣品。雖然值班時間早已結束,但身為樣品管理員的他依舊毫無睡意。他和值班的地質組隊員一起把沉積物烘乾,然後過篩,最終剩下一堆乾燥的灰白色粉末。

隊員們藉助電子顯微鏡來觀察這些沉積物樣品,同時還要用儀器測量分析其元素含量是否異常,以探尋礦藏的蛛絲馬跡。

「這些樣品可以幫助我們調查這片海區海底的基礎地質信息,了解地質背景和成礦條件。」梁錦說。

截至6月12日,中國大洋第49航次的科考隊員已經完成了80多站次抓鬥作業,獲得了大量岩石、沉積物、生物樣品,其中包括珍貴的硫化物礦石。

梁錦介紹,在海底,金屬硫化物熱液區分布範圍相當小,即使是大的熱液區,其直徑也不過幾百米,尋找起來簡直如同大海撈針。

「我們最希望的就是能夠直接找到並抓到硫化物礦石。」梁錦說。

(來源:中國海洋報趙寧)

(編輯:馬雲 審核:吳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滄海 的精彩文章:

收藏!一份「適合所有人」的海洋保護指南

TAG:觀滄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