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他卻說:你們這麼做就證明我成功了!

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他卻說:你們這麼做就證明我成功了!

在斯大林統治蘇聯的29年時間裡,這個社會主義國家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專制的紅色帝國。斯大林破壞列寧建立的民主制度,利用秘密警察控制人們的言論。在日丹諾夫、蘇斯洛夫等思想家的輔佐下,蘇聯形成所謂的「斯大林模式」。二戰勝利後,這種斯大林模式也被強加在東歐諸國,無論是蘇聯的高級幹部們,還是東歐國家的領導人們,都無力反抗。如果誰有異議,鐵托、哥穆爾卡就是他們的「榜樣」。

(圖)斯大林的紅色帝國

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這對於蘇聯而言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是,這也給蘇聯人帶來了改革的良機。在後斯大林時代,改革成為了人心所向,無論是短暫執政的貝利亞、還是成為繼任者的赫魯曉夫,都把改革斯大林時期的種種問題作為執政的第一要務。在赫魯曉夫執政的11年時間裡,蘇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這種變化讓人看到了希望,卻也讓赫魯曉夫一次次的陷入危機。

赫魯曉夫否定斯大林,對很多冤假錯案進行平反,這卻讓很多斯大林的擁護者記恨他,也讓很多東歐國家思想出現混亂。赫魯曉夫推行幹部輪換制度、取消紅包制度、降低高級幹部的工資水平,這使他成為了所有既得利益者的眼中釘。

(圖)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還對經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取消了集體農莊對國家的義務交割,提高了政府收購糧食的價格。這種改革措施使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過,赫魯曉夫的很多改革政策也是毫無科學根據的,還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比如赫魯曉夫在上任之初推行了墾荒政策,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一批青年才俊在赫魯曉夫的鼓舞下,在中亞和西伯利亞的荒漠中揮灑汗水,數十萬蘇聯民眾移民到這些地區,形成墾荒大軍。墾荒政策實行之初,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58年,墾荒區所收穫的糧食佔全蘇聯的40%以上。然而,隨著墾荒區風沙侵蝕日益嚴重,到60年代初,這些新開墾的土地大多被破壞了,墾荒政策也以失敗告終。

(圖)蘇聯50年代墾荒運動

再比如赫魯曉夫的玉米政策,這又是一項不符合實際的改革政策。赫魯曉夫在烏克蘭工作時期,就很羨慕美國的玉米種植,他始終認為這是解決蘇聯糧食問題的重要途徑。於是,當赫魯曉夫成為總書記後,就開始在蘇聯推廣玉米種植技術。結果顯而易見,蘇聯幅員遼闊,並不是所有地區都適合玉米種植,最終,除了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就只是留下了「玉米書記」的諢號而已。

(圖)蘇聯玉米運動

在外交方面,赫魯曉夫推行「和平共處」政策,主張與西方國家和平競爭。但他本人都不能完全拋棄斯大林時期的思維方式,其他人就更難接受這種思想了。結果,只要蘇聯在國際交往中出現不如意,赫魯曉夫的這種外交政策就會被拿出來「批判」,被說成是向帝國主義搖尾乞憐。在赫魯曉夫當政的這11年里,每一次政治危機中,幾乎都繞不開國際外交的問題。

軍隊在蘇聯的政壇並沒有很強的話語權,但是任何人想要穩固在蘇聯的統治,也絕不能低估軍方的影響。然而,赫魯曉夫連軍隊也得罪了。為了配合他的外交路線,在沒有美國和北約配合的情況下,赫魯曉夫多次單方面裁軍,這顯然是觸動了軍方的利益。

(圖)赫魯曉夫訪問美國

1964年,在眾叛親離之中,赫魯曉夫被趕下了台。在決定他命運的那次會議上,謝列平、謝列斯特等人對他展開了猛烈的攻擊。特別是謝列平,幾乎口無遮攔。然而,面對自己門生們的責難,赫魯曉夫卻說:「你們這麼做就證明我成功了!在斯大林時期,不會有人敢於反對最高領導人。至少這證明我將民主帶到了蘇聯!」

(圖)赫魯曉夫黯然下台

可悲的是,赫魯曉夫所謂的「民主」實在是太脆弱了。退休後的赫魯曉夫遭到了蘇聯當局的苛待,幾乎24小時都處於克格勃額監控之中,絲毫沒有自由可言。而赫魯曉夫帶給蘇聯人的那點「民主」,也在勃列日涅夫時期完全消失了。直到這個紅色帝國徹底覆滅,民主依然沒有在這個國家真正的形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博士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有一塊飛地,四面都是死敵,為何卻從來不鬧獨立呢?

TAG:孫博士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