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國2比1小勝澳大利亞 門線黑科技是最大助攻王

法國2比1小勝澳大利亞 門線黑科技是最大助攻王

文/易北辰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還是足球小將】

剛剛結束的世界盃C組小組賽,法國憑藉第80分鐘博格巴的門線進球,2比1立克澳洲袋鼠--澳大利亞隊。

而此役一門線黑科技成為最大功臣。助攻法國隊全取三分。在C組中佔據有利位置。

整個法國隊最應該感謝的是GoalControl門線技術。因為GoalControl門線技術,避免了蘭帕德慘案的發生。讓整個足球場更加透明、公正。

如果你是老球迷,如果碰巧你喜歡英格蘭隊,你應該不會忘記2010年南非世界盃發生在英格蘭隊身上的悲情一幕。

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英格蘭隊在1/8決賽中迎戰強敵德國隊,雖對陣強敵,英格蘭隊踢得有模有樣,未落下風。但是一個意外,改變了比賽走勢。

蘭帕德遠射大力抽射,皮球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線,門將做出世界級撲救,但仍然不能觸及皮球。皮球打到德國隊門柱上沿,飛進球門線半米後彈地而出。

然而,彼時的主裁身在遠處,視角未能看清皮球的落點,在當時緊張的球場中,加之球速極快。主裁判定進球無效,英格蘭隊最終大比分落敗,遺恨吞下苦果。這次「蘭帕德事件」事後影響巨大,引發足球圈巨大討論。這次誤判讓FIFA(國際足聯)倍感壓力。最終促成了4年後的巴西世界盃引入GoalControl門線技術。

此系統在球場上方的鋼架上安裝了14台高速攝像機,每秒拍攝500幀畫面,以5毫米的精度記錄球門區域的情況。配套的圖像處理軟體會將畫面中的球員和裁判過濾,每隔2毫秒(1毫秒=0.001秒)定位一次皮球在3D空間內的位置。

比賽中,皮球一旦越過球門線,GoalControl系統立即會做出判斷並發送指令。裁判手腕上的專用電子錶將會震動、閃爍,提醒進球有效,最大程度減少誤判。此外,攝像機還會存儲進球時的所有畫面及相關事件,以供事後回放。

而關於門線黑科技,英格蘭人滿滿的都是淚,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而巧合的是,歷史上受傷的還有今天伴讀書童澳大利亞,法國還是那個最大受益者。

我們不妨翻看一下世界盃的歷史書頁。

2014年6月16日法國首度與黑科技度蜜月

2014年6月16日凌晨法國隊對陣宏都拉斯的小組賽中,本澤馬的射門通過「GoalControl」系統被判有效。雖然宏都拉斯主帥蘇亞雷斯賽後大罵「這該死的機器」,但依舊要服從科學的判決。

比賽第48分鐘,法國隊卡巴耶右路送出精準傳中,本澤馬禁區內左腳凌空墊射,皮球打在右側立柱內側彈下,這個球本來沒有進,但在皮球彈向門將巴拉達雷斯時,巴拉達雷斯慌亂中將球碰了一下,然後迅速將球從球門裡撈出。但巴西籍裁判里基示意皮球已經越過門線,給出進球有效的手勢。

隨後,門線鷹眼開始回放「答案」,這粒進球越過門線1.4892厘米,鷹眼將該球判定為進球。此外,主裁判手腕上佩戴的手錶也第一時間顯示「進球」的消息。在門線回放之後,國際足聯將這粒進球算在宏都拉斯門將頭上—記為烏龍球。

2014年6月14日澳大利亞首度與黑科技拉仇恨

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6月14日凌晨B組的一場比賽中,GoalControl系統發威:第61分鐘,智利隊球員巴爾加斯挑射攻門,澳大利亞中後衛威爾金森在門線上解圍。GoalControl系統隨後顯示,皮球並未越過球門線,主裁判的判罰非常準確。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或許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說:「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法國邂逅澳大利亞,媒人叫做--門線技術。

法國(4-3-3):1-洛里斯;2-帕瓦爾,4-瓦拉內,5-烏姆蒂蒂,21-埃爾南德斯;6-博格巴,13-坎特,12-托利索;11-登貝萊(70",18-費基爾),7-格列茲曼(70",9-吉魯),10-姆巴佩

澳大利亞(4-4-2):1-賴安;16-貝希赫,20-塞恩斯伯里,5-米利甘,19-里斯頓;13-穆伊,15-傑迪納克;23-羅基奇(72",22-歐文),10-克魯斯,7-萊基;11-納布特(64",9-尤里奇)

作者:易北辰,80後作家,著有《移動互聯網時代》等。

文字比的不是強,而是弱,弱弱的真,短暫的真,囂張的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北辰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科技來幫忙:如何不去俄羅斯 也能親臨世界盃?

TAG:易北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