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節應該如何過?這幾個習俗你了解嗎?趕快快來看看吧!

端午節應該如何過?這幾個習俗你了解嗎?趕快快來看看吧!

端午節應該如何過?這幾個習俗你了解嗎?趕快快來看看吧!

大家最熟悉的習俗應該就是端午節吃粽子了,這是中國人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赤豆粽對於老上海人來說,是上海人餐桌上經典的粽子口味,亦是他們揮之不去的甜蜜記憶。做法也簡單,只需要將赤豆浸泡一夜之後與糯米混合包成粽子即可。如果是喜歡的甜食的,還可以加入一些白糖,或者蒸煮熟透之後蘸著白糖吃也是不錯的。

端午是入夏以後的第一個節日,氣溫較高,也正是疾病多發的時候,因此,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所以,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因著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還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端午里所講究的吃,可不只是粽子獨霸天下。在「老底子」的上海,與粽子同鍋共煮的還有雞蛋。這樣就是說,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吃雞蛋。雞蛋剝了殼吃,而上海人把剝了殼的雞蛋叫做「白和蛋」。當然,現在很少聽到這樣的叫法,現在鄉下的當地人還叫「白和蛋」,但是,現在它既指剝殼雞蛋,也指沒有剝殼的白煮蛋。那麼為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白和蛋」呢?到現在流傳下來的說法是:那天吃了白煮蛋,皮膚就會如同雞蛋白一樣光潔。那麼,為啥平時吃了沒作用,偏偏在端午吃就會產生這般效果?因為時逢初夏,古有五月「惡月」之稱;「此月蓄葯,以蠲除毒氣」(戰國·佚名《夏小正》)。一是那時季節變化,人易得病。二是氣候轉暖,蛇蟲百腳皆紛紛出籠,人易受害。吃白和蛋,實際上就是進補和增強抵抗力,如能有利於皮膚,那是割草打兔子——捎帶的。

賞戲劇。對於戲劇文化濃厚的老上海來說,端午節看一場戲劇是再歡喜不過了。而跟「端午」有關的傳統戲曲也可不少,京劇《白蛇傳》,越劇《桃李梅》一開篇就是端午節,還有尹桂芳先生演的《屈原》等等也都是端午題材。

孩子佩戴。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製、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一個葫蘆,裡面裝著五毒,意思是「收」了五毒。端午節時,孩子們身上的「繒子」和「葫蘆」成了小媳婦們相互炫耀的資本。有的老人當年因為她為女兒縫的「繒子」方圓好幾個社區都有小有名氣。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也是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這就是端午節的民間習俗,你了解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瓜混社會 的精彩文章:

5個奇葩建築,圖一被稱為「秋褲樓」,圖五很有創意!

TAG:吃瓜混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