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100萬從銀行不翼而飛,職員判刑錢卻要不回

1100萬從銀行不翼而飛,職員判刑錢卻要不回

你經歷過絕望嗎?當你拿著到期的存款單去銀行取錢,櫃員卻遞出了一張寫有公安局地址的紙條,要求你去報案,這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絕望?

1100萬存款離奇消失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付玲及家人愣在當場:「錢是在銀行存的,存款單還在我手上,錢去了哪裡?

不僅是付玲,小編也很想問,1100萬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了,為什麼存起來了還能」不翼而飛「,這是什麼情況?存在銀行里的錢也會出問題?

付玲稱,受環境影響,正常的利率下,銀行很難招攬到大額的存款,因此會通過中介,以貼息的方式進行攬儲,「相當於是給回扣,這對於很多大額儲戶來說,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隨後他們找到濱城區農信社渤海五路分社的負責人,要求查賬,讓付玲覺得奇怪的是,交易明細顯示,她在2014年10月16日存入1100萬元,但這筆錢在存入當天就被以轉賬方式支取。

20餘人受害,禍起「陽光貼息」

回想起這兩年多以來的維權經歷,付玲將根源歸結到曾讓她非常信任的「陽光貼息」,實際上,從2013年3月到2015年底,在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的三個網點,像付玲一樣遭遇「存款消失」的儲戶,共有27名,「消失」的存款共計1.6億餘元,全部都是因為所謂的」陽光貼息「。

隨著受害人人數不斷增加,受害者們發現此次「存款事故」共發生在濱州農信社的3個網點。所有的受害人均是被以「貼息存款」的方式,通過中介帶入這個巨大的漩渦之中。

案發兩年多以來,受害者們曾多次前往山東濱州,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銀行賠償損失,但均被法院以「對被害人財產應依法予以追繳或責令退賠」為由,不予受理。現在所有受害人存入銀行的錢,尚有1.6億餘元沒有著落。

農村金融」燈下黑「

儘管部分銀行在職員工因偽造金融票證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等,被處以有期徒刑和罰金,但面對仍有巨額存款未追回的現實,心懷焦慮的受害人們卻陷入了維權困境。

就這起案件而言,主要源於農村等地區仍盛行的「陽光貼息」。

43張假存單吸收存款2.6億餘元,1.6億元「消失」,儲戶的維權困境,折射出農村金融機構監管的不規範。農村金融機構監管力度也應反思和加強,不能淪為「燈下黑」。只有加以規制,才能保護公眾利益,才能讓農村金融走得更遠、惠及大眾。

留下你的觀點,它能改變世界!

專註財經領域,獨家新聞解讀第一時間送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鷹眼新聞 的精彩文章:

互金通訊社行業沙龍在京舉辦 愛錢進CEO蔡園竹暢談互聯網金融未來趨勢

TAG:鷹眼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