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三百年間,這些人因為日子過的太好,大清亡後他們吃飯都成了問題

三百年間,這些人因為日子過的太好,大清亡後他們吃飯都成了問題

「紈絝子弟」,似乎只有中國才有的這麼一波人,這些人的產生和沒落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晚清的「八旗子弟」就是這麼一波有故事的人。

八旗子弟,都是出身比較高貴的貴族階級,可是,他們卻被說成是大清的「寄生蟲」,因為,在當時的民眾眼裡,他們是只會整日的吃喝玩樂的公子哥。可如今,我們回顧歷史時發現,他們也有著另外的一面,他們也是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繼承者和傳遞者。特別是現在北京的飲食文化、古玩字畫文化等,可以說,都是這些八旗子弟傳承下來的的。

三百年間,這些人因為日子過的太好,大清亡後他們吃飯都成了問題

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們的不學無術也可以看成是追求自由,他們的遊玩成性也可以說成是放蕩不羈,能玩出高度、玩出境界也不失為一種態度。雖然,如今我們可以站在歷史的角度來評論這些八旗子弟,可是,在歷史現實中他們卻並沒有這麼光鮮,因為,這些八旗子弟最後的結局都非常慘。

這裡,我想借用一千多年前,詩人杜牧的兩句長期應驗在某些人身上的話:「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三百年間,這些人因為日子過的太好,大清亡後他們吃飯都成了問題

首先,我們來扒一下八旗子弟的由來。

清代滿族的軍隊組織和戶口編製制度,以旗為號,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各旗當中因族源不同分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滿洲、蒙古、漢軍同屬一旗,旗色亦相同,惟從軍、入仕待遇略有不同。八旗軍人數最多時有27萬人,這些人的後代則被稱為「八旗子弟」,又稱「旗人」。

這些人最開始是和滿族一同進入中原,等最後建立了大清王朝,這裡面的各種貴族子弟就是第一批中原的八旗子弟。順治元年時,為了安頓曾經為大清王朝的建立而四處征戰的各族子弟,攝政王多爾袞於是下令允許這些八旗子弟在京城圈地。可是,他們都是養尊處優的「公子哥」,根本不會經營耕種收割這份行當。最終導致的結果是:雖然圈了地,卻導致京城大片田地荒蕪,百姓苦不堪言。

三百年間,這些人因為日子過的太好,大清亡後他們吃飯都成了問題

滿清時期,這種形式的圈地行為一共進行了三次,總計圈地約十六萬餘頃。直到康熙八年才頒布法令不允許再肆意圈地,康熙二十四年下令:「嗣後永不許圈」,這才讓圈地行為徹底終止。宣布了停止圈地,那麼,八旗子弟的謀生怎麼辦?八旗子弟的生計要如何解決?如果不能把們的安頓好,一旦他們聯合起來叛變,對大清的威脅還是非常大的。

畢竟,在他們身後都代表著各個貴族最強大的勢力,清政府於是宣布:「八旗子弟從此不用從事任何營生,大清朝每月會給他們發放月錢。」就這樣,八旗子弟有了土地、也有佃農為他們耕作收貨糧食、現在還有每月的月錢。之後,他們不再四處爭奪土地,而是漸漸的學會了享受生活。出去找好吃的飯館下館子、去花鳥古玩市場溜溜好東西、去青樓妓院尋尋開心。

可以說,這種生活讓他們變得日益腐朽,不僅喪失了往日打江山的戰鬥力,這群人也變得更加日益庸碌,最後,都變成了所謂的「紈絝子弟」。

三百年間,這些人因為日子過的太好,大清亡後他們吃飯都成了問題

可好逸惡勞的日子終究不能長遠,清朝後期日益內憂外患,義勇軍起義,外來列強入侵。加之,清政府愈加的腐敗無能,財政困難、入不敷出、國庫空虛,所以,清政府對這些八旗子弟的俸祿自然也要減少。隨著每月的月錢越來越少,八旗子弟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他們平時習慣了吃喝玩樂,不去勞作、也不去想著怎麼去謀生,已經喪失了基本的謀生技能。

另一方面,他們向來就養尊處優,完全還沉浸在自己尊貴階層的地位中,那麼,怎麼能降低身份去大街上做差事謀生呢?可現狀的殘酷讓他們日益清醒了,日子愈發沒落,又不能不吃飯啊。於是,他們就開始變賣財產,賣家裡的古董字畫、賣首飾玩物、甚至,還賣房子、賣地,更嚴重的去挖坑老祖宗的墳墓,去賣裡面的陪葬品。

三百年間,這些人因為日子過的太好,大清亡後他們吃飯都成了問題

等到了這所有的財產都賣的差不多了,依然要保命活命,那就沒辦法,去蹭富貴人家的酒席,甚至,有時連喝玉米面粥的日子都沒有。二百多年積下的歷史塵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譴,也忘了自勵。我們創造了一種獨具風格的生活方式: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然而,即使到了這種地步,這些人一旦出門還要用豬油皮來擦下嘴,以此,向外人證明自己依然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

可以說,這種「自欺欺人」的日子讓他們變猶如行屍走肉,可即便如此,他們出入行走依然還端著貴族的架子。

到了民國後期,這些八旗子弟中很多人不得不走出去謀生,有的成為最普通的拉洋車的、有的迫於生計淪為賣唱的戲子或是街上的雜耍藝人、有的成為天壇上的算命人或是說書人、最為高級的行業也頂多是教授洋人北京方言的老師而已、最慘的就是淪為街上的乞丐而女子則淪為青樓的妓女。

三百年間,這些人因為日子過的太好,大清亡後他們吃飯都成了問題

可以說,八旗子弟的沒落,有著不可避免的歷史原因,也和他們自己主觀意識的瓦解密不可分,他們在蛐蛐罐子、鴿哨、干炸丸子……上提高了文化,可是對天下大事一無所知。重溫這段歷史,我們可以見到,一個人不是憑真才實學,憑艱苦奮鬥,而是憑血統關係,躺在祖先的福蔭之下,享受特權,閑逸度生,是終究非衰頹腐敗下去不可的。

時至今日,你依然可以從老北京的衚衕或是有趣的古玩字畫市場、乃至老北京人的言辭中覺察到曾經八旗子弟遺留下來的一種文化或是習性。這種無所謂好壞的東西,卻有著最獨特的中國韻味。

參考資料:

『《八旗子弟》、《清代北京旗人的休閑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