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父親節 | 高建群:父親的故事

父親節 | 高建群:父親的故事

原標題:父親節 | 高建群:父親的故事



關於母親,我寫過許多的文章。這些文章有一篇還被選入新版的高中語文課本。而關於父親,我幾乎還沒有寫過一個字。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對父親始終懷著一種深深的畏懼感,這種畏懼感妨礙了我每一次走近他。


選入高中課本的那篇文章叫《每一條道路都引領流浪者回家》,是寫母親和她的家族的故事的。我的母系家族在河南扶溝。黃河花園口決口時,一戶顧姓人家隨逃難大軍來到陝西,落腳在黃龍山。後來,顧姓一家死於一種叫克山病的地方病,只留下一個六歲的女兒,這樣,黃龍山託孤,這女孩給一位高姓的鄰家做了童養媳。


這童養媳就是後來的我的母親;高家的第二個孩子後來則成為我的父親。

父親後來在山上放羊的時候,川道里過隊伍。父親於是放下鞭,跑下山參加了革命。那時父親已經和母親完婚。當父親向山下奔去的時候,母親正在崖畔上挖苦菜,她攔了兩攔,沒有攔住。


建國的那一年,父親是一個縣的團縣委書記。在後來反對封建包辦買賣婚姻的宣傳中,他給家裡寄來了一紙休書,要休我的母親。


許多年以後在父親的葬禮上,我見到一位著一身黑色喪衣的氣質非凡的老年婦女。這位阿姨當年正是那個縣的婦聯主任。因此我當時毫不費力地推測出,父親當年的休書與這位婦聯主任阿姨有關。


父親的這樁現代陳世美的故事差點演成。母親後來確實曾離開高家,離開陝西,回到河南扶溝老家。但是在河南呆了半年以後,她又回來,因為在河南她同樣也是舉目無親。


母親回河南時,是抱著我去的。那時我已經出生。母親常常對人說,我去河南時還不會走路,回來時已經能扶著炕邊亂走了。


鄉學究的爺爺這時候忍無可忍,出面干涉。他領了母親、姐姐和我,趕到城裡。父親這時候已經從縣城調到一座中等城市裡,先是在報社做記者,後來在機關做部長和局長。


爺爺罰父親在地上跪了一夜。而後把我們娘兒仨交給父親,自己動身回了鄉間。


這場故事便這樣以喜劇形式結束。



後來我們又曾三次回到鄉間,又二次回到城裡。一次是五八年大鍊鋼鐵時,一次是1962年困難時期,一次是1968年「我們也有兩隻手,不在城裡吃閑飯」。

母親的卑微也註定了我們兒女們卑微的地位。我們的童年中既沒有農村孩子那種田園之樂,也沒有城裡孩子那種公子哥兒氣。我們視父親為暴君。


無需諱言,父親經常打我。他最嚴重的一次打我,是將繩子擰成麻花打我。而對我心靈最大的一次傷害,是在街上公開打我。


那時候打火機剛剛流行。我在家裡的炕上無意中揀到了一隻打火機。我不知道這是什麼玩意兒,只覺得很稀奇,於是就裝在了書包里。放學歸來的路上,我們三個男同學走在一起,我一邊打打火機,一邊炫耀。這時候,父親下班過來了。「我說怎麼找不見了,原來是被你偷去了!」說完,他順手打了我一個耳光,然後奪走了打火機。


自此以後直到今天,我的手一接觸到所有的機械東西就打戰。小時候,我從來不去上鬧鐘的發條,現在流行電腦,可是我永遠學不會它,我的手指一接觸到鍵盤,就心驚肉跳。


這就是父親的濃重的陰影下,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如今,我之所以成為一個堅強的人,一個敢於藐視一切權威的人,這與早年的家庭環境不無關係。


但是你如果認為,這就是我的父親的全部,或者說,是我的眼中的我的父親的全部,那你就大錯而特錯了。那對他將是不公正的。


事實上,他的身上有許多閃光點,有許多高貴和高尚的東西。


許多年來,我所以不願意在文章中提及他,也是出於這樣一種顧慮。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人物身上,我怕我只突出了這一面,而忽視了其他的方面,從而不能準確和完整地表現他。那對他是不公平的。而作為人子來說,我將內心不安。


他是一個工作狂。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全部獻給了工作。他後來成為一個市的副市長,主持常務。記得,那一年我剛從部隊上回來,坐在他辦公室等他。他到農村去了三天,風塵僕僕地剛進門,和我還沒有說話,這時候電話來了,說是某地發生了森林火災,於是他坐上吉普車,又走了。

他疾惡如仇。


他從來沒有為自己謀一點私利。他死的時候家中沒有留一下點錢。


他的後半生是在坎坷和被迫害中度過的。


正是在這種坎坷和被迫害中,我逐漸走近了自己的父親。



1982年,當時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將自己的外甥調來當秘書。所有的關節都打通了,只等父親簽字。父親是個犟板筋,認準誰是個好人,便怎麼都行,認準誰是個壞人,便怎麼都不行。他硬說這辦公室主任人品不好,外甥也肯定好不到哪裡去,因此,拒絕簽字。


這辦公室主任後來屢屢捎話威脅,說他手裡握著足以置父親於死地的把柄。可是,父親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還是沒有理睬。事情就在這時候發生了。


原來這主任文革是是五七幹校的的校長。他的箱子底下壓著解放父親時父親寫的自我檢查。這東西本該隨五七幹校撤銷時就地銷毀,但這位前校長並沒有將它銷毀,而是拿回家壓到自己箱子底去了。


就憑這牛棚中的材料,清查中將父親免職,認為是漏網的三種人。


事隔半年後,發現這是一樁錯案。於是紀檢部門重新發了一個文,宣布收回原來那個處分決定,恢復原職。

從紀檢部門到父親後來棲身的這個單位,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離,然而,這道公文走了整整八年的時間。父親離休的那一天,糾正冤假錯案的文件和離休通知同時到達。


這是多麼殘酷的人生一幕呀!一道公文走了八年。八年的折磨呀!


兩年後父親去世!死時六十三歲。


父親是1992年去世的。他在去世的那一刻,十分懷念他的遙遠的鄉間。這樣,我們兒女們偷偷地將他裝棺材,拉回鄉間,埋進村子裡的公墓里。


如今,那墓頭上已經長出了萋萋荒草。


在父親去世的這些年頭中,我時時想起他,並試圖走近他。我試圖寫一部家族的傳奇,父親的一生是這個傳奇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父親的形象可以擴而大之,成為那一代人的一個典型形象。


這篇短文就是我試圖走近父親的一次嘗試。


(選自高建群散文集《生我之門》)


作者簡介


高建群,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跨世紀三五人才。主要作品有《最後一個匈奴》《大平原》《統萬城》《遙遠的白房子》《伊犁馬》等。曾獲老舍文學獎、郭沫若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等獎項。


【聲明 : 所用圖文如侵權,敬請聯繫處理】


【投稿】403261280@qq.com(原創首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力薦 的精彩文章:

劉傑:十年回鄉寧夏情

TAG:力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