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唯一一個御駕親征耀武揚威然後讓人俘虜的丟人皇帝

中國唯一一個御駕親征耀武揚威然後讓人俘虜的丟人皇帝

在中國歷史上,能征善戰喜歡御駕親征的皇帝不少,比較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有「戰神」的美譽,宋太祖趙匡胤也不錯,據說武功很厲害,清朝康熙皇帝也多次御駕親征。在中國的亂世之中,比如十六國和五代時期,皇帝大部分都是武將造反變成的,所以親率軍隊上陣作戰是很平常的事情。但畢竟是皇帝老子,萬金之軀,縱然是親率上陣,也有大量衛隊保護,不會出什麼問題。即便是那些篡位的草頭王,在戰敗的時候,也大多是自殺,或是化妝潛逃,很少有被俘虜的。但是下面這位,可就比較丟人了,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當中被瓦剌俘虜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當時的大明朝還處於開國的上升時期,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遠遠超過瓦剌,可以說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對比,那為什麼堂堂大明帝國的皇帝,怎麼就讓人家給生生活捉了呢?

這就要說到朱祁鎮在大太監王振的哄騙下,只專註於玩樂,對王振的弄權視而不見,甚至將朝政大事全部交給他去處理,王振很快就權傾朝野了。朱祁鎮他爺爺的爺爺朱元璋曾經下了嚴令,太監不準干政。但是朱棣篡位後,一方面沒有正直的大臣想給這個造反的藩王賣命,另一方面他也不信任朝堂上的任何人,不得已才啟用太監,以至於下西洋這樣的大工程都要讓鄭和一個太監去辦。後來朱高熾和朱瞻基還比較謹慎,使用太監也用的很小心。但是從朱祁鎮開始,明朝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更加依賴宦官來對抗朝堂上的士大夫們。從此明朝宦官專政就一發不可收拾,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等大太監一個比一個狠,一個比一個囂張。

太監得了勢,趨炎附勢的朝臣們肯定要附和一下,而正直的大臣們敢怒不敢言,朝廷上下一片混亂。而此時的邊境已經很不安定了。曾被成祖朱棣打壓的北方蒙古貴族瓦刺部落,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漸強大起來。正統四年,瓦刺首領脫歡去世,他的兒子也先繼位,就開始大肆擴張。也先從繼位之初,就開始每年向明朝進貢,以迷惑明朝廷,掩飾自己的野心。接著,也先首先開始向西北擴展,到正統九年,他設置了甘肅行省。正統十年,也先又打敗了明朝敕封的忠順王倒瓦塔失里,由此西域要道和哈密也在他的控制下了。同時也先還向東發展,攻佔兀良哈三衛,擴展到遼東地區。也先的崛起嚴重威脅到明王朝的統治,可英宗卻沉溺於享樂,對此漠不關心。不少有識之土紛紛上書,提醒英宗要警惕瓦刺,可攬權的王振完全不當回事,很多奏疏也根本沒有送到英宗面前。

正統十四年二月,也先又遣使來明朝進貢馬匹,他們像以前一樣, 2000人的貢使團謊報為3000人,以冒領賞賜。王振以前對此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這次他一時心血來潮,想要顯示自己的權威,就命禮部按實際人數給賞賜,還自作主張將馬匹的價格減去了五分之四。使團回到瓦刺後,向也先做了彙報。也先勃然大怒,就借口明朝曾答應將公主嫁給他的兒子、最後卻失信了,於這年七月起兵,向明朝腹地大舉進攻。駐守塞外的明軍早已多年不修戰備,根本沒有戰鬥力。也先的瓦刺軍一路橫掃明軍的各個城堡,很快就將塞外的最後一座城堡大同城圍得水泄不通。戰敗、告急的訊息頻頻傳回北京,英宗終於慌了手腳。他急忙派駙馬都尉井源等率兵萬人前去迎敵,不料井源很快就全軍覆沒了,英宗只好召集宦官王振和文武大臣商議對策。王振老家在蔚州,離大同城比較近,他擔心自己在老家的大批田宅財物會遭到破壞,就極力慫恿英宗御駕親征。

此時朝廷的主力都在外作戰,一時難以調集精銳軍馬,朝臣們就紛紛勸阻英宗不要親征。而23歲的英宗年少氣盛,也很羨慕曾立下赫赫戰功的太爺爺和太老爺爺,就不顧大臣的反對,同意立即出征。七月十六日,英宗就命弟弟朱祁鈺留守京都,自己帶著倉促拼湊的50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御駕親征了。英宗出征後,正趕上連日大雨,道路難行,加上倉促出兵,糧草接濟不上,士兵們都很有怨言。大軍行至大同附近,又看到滿地都是被也先殺死的明軍屍體,軍士們更是沒了任何士氣,英宗和王振也心生怯意,決定撤軍。王振這時還想著衣錦還鄉,他決定大軍繞道自己的老家蔚州撤退,借皇帝「臨幸」來使自己耀武揚威一番。雖然隨軍大臣們都反對,但英宗還是同意了。誰料啟程不久,王振又想到大軍經過會踩壞莊稼,自己會遭到家鄉人的唾罵,於是又建議原路撤回。如此反覆,就耽誤了不少時間。

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三日,英宗帶著大軍來到懷來城外的土木堡,因為輜重車輛還沒有到,王振就下令原地紮營。14日,瓦刺軍就追上了明軍,也先連夜包圍了土木堡。土木堡是宣府通向居庸關的重要驛站,位於狼山西麓,周圍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地勢很高,根本沒有水源。土木堡南十五里的一條河是唯一的水源,已經被瓦剌軍控制了。明軍就地掘井2丈多深,也沒有找到一滴水。到了十五日,明軍士兵和戰馬都已斷水兩日了,饑渴難熬。也先佔盡了優勢,卻並不驕躁。他派使者前往大明軍營講和,並命軍隊後撤,佯裝退兵,以麻痹明軍。英宗深陷困境,自然巴不得講和,也派人隨瓦刺使者去也先營議和。英宗見瓦刺撤軍,就立即下令移營取水。明軍士兵得了命令,立刻亂鬨哄地奔問水源地,根本沒有隊形。而也先的瓦刺軍突然從四面八方攻來,驚恐的明軍來不及抵抗,紛紛逃命。

這樣明軍未經激戰,就全軍潰敗,死傷數十萬人,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野等50多位隨軍大臣均戰死。英宗帶著親兵幾次突圍,都沒有成功,他就乾脆下馬,盤腿坐在地上。然後過來了一個瓦剌的小兵,就輕鬆的把大明帝國皇帝給俘虜了。這個小兵本來是想剝了他的衣甲就殺掉的,可是卻發現這個俘虜的服飾與眾不同,就帶著他去見也先的弟弟賽利王。塞利王見到英宗也很吃驚,就立即告訴了哥哥也先,接著又叫前來議和的明朝使者上面辨認,確認就是大明皇帝英宗。也先兄弟欣喜若狂,認為奇貨可居,簡直是皇帝在手,天下我有啊,就將英宗軟禁起來,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待,打算用他來要挾明朝政府。

誰知道北京城的孫太后和大臣于謙頂住了壓力,讓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當太子,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做了新皇帝,大明的朝廷開始正常運轉。這樣在瓦剌手裡的英宗就失去了意義,于謙還指揮京城軍民,擋住了也先的進攻,成功保衛了北京城。這一下英宗在也先的手裡可就成了燙手的山芋,殺,是絕對不敢殺,此時的大明王朝還是非常強大的天朝上國,要是把英宗殺了,大明一定會傾全國之力把自己碾為齏粉不可。可是留著好像也沒什麼用,大明好像已經完全不在乎他,用他跟于謙講條件,于謙根本就完全不理睬。萬般無奈之下,就把英宗放回了明朝。可是英宗回去之後,眼看他弟弟已經當了皇帝,對自己十分的忌憚,裝了幾天慫之後,干下這麼丟人的事還想復辟。於是好死不死的就在一幫奸臣的密謀下,成功復辟又當回了皇帝,民族英雄于謙,也讓他給整死了。可是他在土木堡被俘的事實已定,罵名和嘲笑會永遠印刻在他的墓碑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有群人,身份證與別人不同,因為他們是這支神秘部隊的後代
繁榮富強的明朝,是怎樣一步步變成是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的朝代?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