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五次北伐均失敗告終,只因錯用一蜀國異才

諸葛亮五次北伐均失敗告終,只因錯用一蜀國異才

原標題:諸葛亮五次北伐均失敗告終,只因錯用一蜀國異才



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從建立到覆滅只經歷了短短42年,而且偏安一隅,在歷史長河中它也並不起眼,然而它卻留下了許多故事,今天就來說說諸葛亮的五次北伐。

諸葛亮五次北伐動靜很大,可是卻沒取得戰略上的成功,從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開始,雖然他做了充足的準備,但卻還是因為他識人不明而功虧一簣。他拒絕了魏延提出的奇襲子午谷之計,又錯用了馬謖失守街亭,造成了他的失敗,然而第一次北伐並不足以致命,畢竟後面還有四次可以翻牌,然而卻沒立什麼戰功,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諸葛亮五次北伐全部失敗


在諸葛亮死後不久,蜀國就滅亡了,是什麼原因導致諸葛亮死後蜀國軍隊進取心全無、勝少敗多,而陡然間「攻守之勢異也」呢?在於一個關鍵人物——姜維。諸葛亮對姜維的器重前所未有,是當作他的接班人來培養的。諸葛亮死後,姜維毫無爭議地成為蜀軍的統帥。

之前諸葛亮六次兵出祁山,以攻為守,雖然「知其不可而為之」,但也牽制了曹魏大軍的精銳力量,保住了弱小蜀國的安全。但姜維一接任,就否定了諸葛亮之前全部的軍事戰略,搞了自己那一套。


姜維所謂的「斂兵聚谷」,按照姜維的思路,如果曹軍來攻應該棄守外圍然後誘敵深入,堅壁清野,再憑藉高城深塹拖住敵人,讓他們無法前進一步。姜維命小股蜀軍在前面大游擊戰,不斷騷擾敵軍,截斷糧道,敵人疲憊後蜀軍主力傾巢出動……



這種想法雖然好,但過於冒險。之前魏延、王平的戰略是設疑兵在前方,而主力放在外圍,曹軍輕易攻不進來,悍將王平之所以能大勝魏軍悍將曹爽,就是因為這種戰略是正確的。


姜維的戰略看似完美,實則類似於趙括的紙上談兵。

曹魏軍隊以騎兵為主,機動性要比蜀軍的步兵強,即使曹魏軍隊因為斷了糧草而後撤,蜀軍主要靠兩條腿能跑過來去如風的魏軍鐵騎?而姜維絞盡腦汁所設下的兩道防線,也就是漢、樂二城,一旦被曹魏軍攻下,漢中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漢中一旦失去,蜀國還有何資本,西川必然危矣。


戰略應該根據本國軍隊的情況加以制定,戰場的狀況瞬息萬變,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而姜維最終也沒逃脫紙上談兵的局限性。諸葛亮在察人這件事上,確實沒有劉備有眼光,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失誤了。


當然導致蜀國滅亡的原因很複雜,但姜維決策的失誤是蜀國土崩瓦解的直接原因,加上諸葛亮當權後無法留住真正的人才,卻總是將庸才當寶貝一樣任用,剛愎自用,排斥異己,並且窮兵黷武,過早的消耗了蜀國的國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料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陵地宮之謎:70萬人歷時39年建造,暗藏自動發射箭弩
小喬與諸葛亮,真的有什麼特殊的關係嗎?

TAG:一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