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生家庭的問題,就是你身上的問題

原生家庭的問題,就是你身上的問題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惡的,莫過於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莫過於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胡適在《四十自述》

作為一個不愛閱讀的人,有幸讀到這句話在一個《先生》的紀錄片里,當時無比震撼。胡適還有句更出名的話是「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我為什麼有感觸?

我行我素三十餘年,語言上力求逞一時之快,自把尖銳當個性,語不傷人死不休。從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把一切失利歸咎於「勇於做自己」的代價。而「會說話」則是我眼裡不屑的「溜須拍馬」。直到這些年,才幡然醒悟。這些不自知的性格養成,根源可能要從我的母親說起。

舅舅冤死,外婆自盡,母親出嫁後與公婆的關係也不太好,第一胎由於缺乏經驗出生三個月就夭折了。一連串的打擊讓母親的性格變的有些暴躁。她認為孩子的死是婆婆不負責任的錯誤指導造成的。她覺得旁人生了兒子就是炫耀,生了女兒就低人一等,一連生育兩個女兒讓她自卑又自傲。這一切都讓她變得敏感、暴躁、缺乏耐心,小時候印象最深刻就是父母的爭吵。

母親的性格是一個人性格養成的雛形

經歷了喪子之痛,一方面她非常愛我和姐姐,另一方面她對我們抱有極大希望,生女一定要不比男的差。要出人頭地,要揚眉吐氣。一旦我們做錯事,受到的懲罰也非常嚴厲。受這兩種情緒影響,我和姐姐各自擁有了兩種相反的性格,我恃寵而驕的武斷犀利,而姐姐,重壓之下懦弱順從。

性格缺陷是家庭最難丟棄的「遺產」

姐姐不負眾望,考上了重點大學,並且從事了母親理想中的職業——人民教師。但從小到大都聽話的姐姐在婚姻上,不顧父母無兒送終的擔憂,毅然要選擇遠嫁愛情。而我,依然離母親「揚眉吐氣」的目標相差甚遠。但是教育子女的方式,卻越來越與母親趨近。

儘管非常愛孩子,但是打罵的時候一點也不會含糊。五歲的大寶會奔潰式咆哮表達憤怒,三歲的二寶會絕望的哭泣,「媽媽為什麼打我」,然後很快也學會了「打人」,不滿意則會打大人。

隨著問題越來越清晰明顯,我不得不自責反省了。

也許正是他們的問題,讓我發現了自身多年的性格缺陷,過去傷害別人就傷害了,反正別人不理我了,我也不在乎。而對待小孩不同,你所作所為都會變成一面鏡子,反射到自己身上,你的缺點,你的不足,你的膚淺,你的無理,毫無保留的反射回來,讓你自己承受,並且傳承一代又一代。

千萬不要錯過原生教育黃金時間

這不得不讓我焦慮起來。改變,知易行難。但是不改變,他們就長大了,時間不會等你。七八歲的小孩已經由不得父母管了。對於大寶,我還僅剩兩三年時間,而每天我們相處也就一小時,以後小學,中學,大學,工作,時間簡直少得可憐。

過去五年的時光都沒能令我醒悟。深深自責之餘,我只得感恩,幸好,我還有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污媽 的精彩文章:

TAG:小污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