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貝聿銘與安藤忠雄誰的造詣更深?

貝聿銘與安藤忠雄誰的造詣更深?

GIF

兩位都普利茲克建築獎的獲得者,安藤忠雄和貝聿銘,誰的造詣更深?

這個問題看似無厘頭,將兩者對比之後發現還是蠻有意思的!

簡單地列個表格看看兩人之間的差別:

類別

貝聿銘

安藤

平面

幾何原型(三角形為主)

幾何原型+片牆(不開洞)

立面

強烈的光影對比(通過三角形製造)

多數作品無嚴格意義的外立面,內部柔和的光

秩序

古典

網格

策略

歷史

自然

材料

石材、玻璃、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

虛空間

玻璃天窗中庭

室外庭院

水景

園林水景

淺淺的水池

宗教建築

路思義教堂

光之教堂、水之教堂、風之教堂

改擴建

盧浮宮、蘇博、東館

威尼斯改建博物館

山地建築

美秀美術館

六甲山集合住宅

案例研究常見類型

博覽建築、

改擴建

宗教建築、住宅、山地建築

特殊偏好

昂貴材料

下挖、氣候邊界

地域特徵

美國、阿拉伯、中國、日本

日本

安藤忠雄

做過木工,當過貨車司機,17歲進入拳壇成了職業拳擊手。在迷惘的年紀,因為一本柯布西耶的作品集,愛上了建築,因為作品集里的一句話:

「年輕時代的旅行具有深遠的意義」。

拿著打拳打來的獎金游遍世界看建築,28歲創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作為一個非科班的野生建築師,他半路殺進菁英主義的日本建築界,全靠自學成才開創自己的風格流派,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普里茲克獎,成就了建築史上的一個傳奇,

被稱為「清水混凝土詩人」。

清水混凝土

在人們的印象中,混凝土是一種灰冷、僵硬、粗糙的材料,然而從混凝土中脫胎而來的清水混凝土完全是一種極具想像力的裝飾材料,它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級的表達形式,它顯示的是一種最本質的美感,體現的是「素麵朝天」的品位。

材料本身所擁有的柔軟感、剛硬感、溫暖感、冷漠感不僅對人的感官及精神產生影響,而且可以表達出建築情感。建築師們認為,這是一種高貴的樸素,看似簡單,其實比金碧輝煌更具藝術效果。

安藤相信構成建築必須具備三要素:

1、可靠的材料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實料;這真材實料可以是如純粹樸實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頭等物質。

清水混凝土

安藤的設計中融合了東方哲學精神,其設計非常講究製作的精細,清水混凝土色彩常採用較為柔和的高級灰,牆面分格縫單元尺寸一般為1800mmx900mm,每個分塊上故意留下6個錨固兩側模板的拉杆所遺留下的直徑約45mm的小圓孔。

這些細節減少了混凝土的單調、冰冷感,極大地改變了混凝土的外觀,清水混凝土顯示出絲綢般的柔美質感,完全打破了人們印象中混凝土的粗野形象,使人們重新認識到了混凝土的無窮魅力,建築界中掀起了一股「安藤熱」、「清水混凝土熱」。

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早期的代表作品,時隔多年它仍然如早期一樣散發著不可言喻的魅力,除了在建築學專業人士的心目中成了一處經典外,甚至成了一個大眾旅遊景點。

從設計到建造,其間又經歷了諸多波折,一開始是找不到建築公司,然後是資金出現問題,再接著是工程延期,歷經了諸多磨難。

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些又成為了「光之教堂」之所以偉大的原因——它不是簡單的一紙合同加圖紙的實物體現,它包含了作為委託方的信徒們的虔誠信仰,以及建築師對抗流弊、挑戰自我的一種勇氣。

正如安藤忠雄所言,「創作這個小型建築作品的過程有力地證明一點:有時,人類的意志也能超越經濟的困擾。」

在商品化社會的今天,實現了這一超越的「光之教堂」,本身不也是一種在人間的「聖跡」嗎?

2、正宗完全的幾何形式

第二要素是正宗完全的幾何形式,這種形式為建築提供基礎和框架,使建築展現於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個主觀設想的物體,也常常是一個三度空間結構的物體。

3、自然

最後一個要素是」自然」;在這兒所指的自然並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過的一種無序的自然或從自然中概括而來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

他認為植栽只不過是對現實的一種美化方式,抽象化的光、水、風這樣的自然是由素材與以幾何為基礎的建築體同時被導入所共同呈現的。

水之教堂

「你不能簡單地把新的東西放入一個場地,你要吸納你置身此地所看到的,這片土地上的存,然後用現代思維的知識來解釋你所看到的。」

基地在山毛櫸樹林的一片空地上朝著小河邊傾斜下來,在安藤忠雄的所有建築中明顯的元素-——自然通過潛意識開始從這個日本教堂上的水顯現出來。

朝著西部,教堂被群山和樹木包圍,教會與兩個重疊的立方體形式,臨著一個大池塘,從這裡拾級而上,則是一條小型天然河道。

教堂周圍的自然環境增加了建築的體驗,尤其是在十二月至四月間的幾個月里當地被冰雪覆蓋的時候。

上海震旦博物館

上海震旦博物館是安藤忠雄在中國的第一件作品,也是中國人民距離這位大師更近的一個平台。

館體建築以珠寶盒為設計靈感,利用玻璃帷幕構建簡潔、明晰的幾何外觀,黃浦夜景之中宛如一隻深邃、沉靜而內斂的藍色珠寶盒。

空間結構與展陳設計的巧妙結合,在體現濃厚歷史感與藝術性的同時,交織出奇妙的戲劇化、滲入性效果。

因為是改建項目,在上海震旦博物館裡沒能體現安藤的清水混凝土。

六甲集合住宅趣事

安藤做六甲集合住宅那塊基地原來是山口組的地兒,甲方想開發卻不敢跟山口組打交道就請安藤先生去跟山口組交涉,因為安藤先生曾經是拳擊手。

GIF

後來安藤去交涉,山口組的人給的答覆是,因為是你安藤先生要在這蓋房子,所以我們才答應,其他人根本不可能。最後才有了住宅的項目。

另一位對混凝土情有獨鐘的大師:

貝聿銘

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貝聿銘

在現代建築的歷史上,貝聿銘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他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

1、巧用混凝土

貝聿銘對混凝土的研究,在於挖掘它的受力特徵與視覺表現力,在建築設計中將結構與裝飾融為一體,,忠實於材料的質感表現力, 從而將對混凝土的應用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作品中, 時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點,,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樓梯。

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術館內庭的螺旋梯,我們完全可以將之視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貝聿銘還在埃佛森美術館、達拉斯市政廳建築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適於懸挑的力學性能。

路思義教堂

教堂外觀,看上去像是祈禱的雙手,四片乾乾淨淨的混凝土,用最少的方式,展現了最完美的力與美。

GIF

基於台灣的環境背景,路思義教堂由鋼筋混凝土製成,提供能在潮濕和颱風和地震多發的環境中,有穩定性和耐久性的牆壁,教堂的外牆覆蓋材料是釉面菱形磚,反射了天空和大學的草地綠色背景。

從下往上越來越細的格子梁,不僅體現了線條交織的美感,同時可以承受整個建築的重量。

室內空間,高達20米;無梁無柱,卻能屹立不倒;屋頂整個裂開,讓光線進來。

2、用光線來作設計

光是建築的色彩,「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氏的名言。

「光很重要。沒有了光的變幻,形態便失去了生氣,空間便顯得無力。」光是貝聿銘在開始一項建築時首先考慮的問題。

在哈佛大學,貝聿銘有兩位良師益友,其一便是馬塞爾·布勞耶,他對光有著濃厚的興趣,這就使貝聿銘對光有了了解,也認識到了光在建築中的重要性。

從那以後,貝聿銘將光視為設計建築時最先考慮的問題之一,也因此獲得了「光線魔術師」的美譽。

盧浮宮金字塔

貝聿銘曾說過,「我生平遇到的最大挑戰,也是最大的驕傲,那就是盧浮宮新館的創作。」

GIF

在盧浮宮金字塔各個版本的故事裡,歷史古迹最高委員會議,永遠是故事的最高潮。委員們瘋狂地批評著貝聿銘的設計。

而在五年後剪綵的時候,人們為貝聿銘鼓掌,全世界的媒體都為他的作品叫好。第二天,公眾蜂擁而至,以前的爭議和羞辱被人遺忘了。

另一件在建設初期同樣具有爭議的作品:

蘇州博物館

GIF

蘇州博物館的設計爭議很大,特別是蘇州本地人。

但是貝聿銘的設計理念是時間的建築,蘇州的古建築形象在國人心裡都有了固定的形象,作為世界著名現代主義大師的貝聿銘在設計蘇博時更多的是想起傳承和推廣蘇州建築到世界的目的,所以說把蘇州的傳統建築的韻和現代建築的形作了一個融合,來向世界展示蘇州。

GIF

貝聿銘嘗試來做這樣的一個連接,這個設計恰恰把貝聿銘的沒有永恆的建築,只有時間的建築這個理念詮釋得最好。

日本美秀美術館

GIF

人類永恆的夢境,西方人叫:伊甸園,東方人稱:桃花源,哲學家說是烏托邦,這便是貝聿銘向我們展現的理想景觀——日本美秀美術館。

GIF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沿著種有鬱鬱蔥蔥樹木的坡道向上走,通過隧道,穿過橋後,眼前一亮。像「桃花源」中的漁人一樣,尋尋覓覓,找到「世外桃源」。

兩者對比

縱觀兩人的作品,貝聿銘的建築作品多為有超級社會影響力的大型建築(例如巴黎盧浮宮擴建、香港中銀大廈、美國肯尼迪圖書館等),且貝聿銘的建築語彙較為多樣,因此他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商業影響力巨大。

安藤忠雄的建築作品多為小眾、極小型建築,建築語彙較為簡單,多為清水混凝土的運用,但是他詩意的、有著特殊情懷的建築風格,影響了許多年青一代建築師。

兩位大師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你更欣賞誰?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博薈MeetArt 的精彩文章:

TAG:藝博薈Meet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