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ofo取消免押金,末日瘋狂,還是格局逆襲?

ofo取消免押金,末日瘋狂,還是格局逆襲?

文 | 柳華芳

世界之大,風雲變幻,浩浩湯湯之潮流,唯有剩者為王,可以輸掉一場戰役,卻不能輸掉一場戰爭。

伴隨著摩拜併入美團點評,共享單車已經駛過瘋狂擴展1期,ofo、摩拜之間的戰火終於消停下來,在摩拜、哈羅皆有乾爹的大背景下,ofo日子並不好過,負面報道和唱衰質疑出現不少,很多人在等著看ofo的熱鬧。

出人意料的是,ofo對外公布了兩條重大信息:一個是逐步取消免押金模式,一個是百城盈利、發力B2B。

6月,ofo信用免押城市從25個縮減到5個,還有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廈門五個城市執行芝麻信用滿650分以上免押使用小黃車。最近,這五個城市的免押金模式貌似也已經取消了,在競爭對手殺入免押金模式之時,ofo卻反其道而行之。

戴威瘋了么?很多人不免發出疑問:免押金是降低用戶拉新成本,共享單車格局已定么,ofo的做法是否太激進呢?

作為共享單車的早期玩家,ofo見證過共享單車的起起伏伏,最清楚免押金模式的優缺點,逐步退出免押金模式,ofo自然是深思熟慮之決定。

在我看來,ofo因何挑戰免押金模式:

1、押金制度是用戶信用體系、運營體系的約束工具,在海量用戶規模基礎上,生態質量、成本效率變得更加重要。

2、摩拜已經併入美團點評,屬於騰訊系;哈羅單車屬於阿里系;ofo則追求獨立發展,並將金融納入了未來戰略布局之中。

3、已經度過瘋狂擴展期,具備了市場優勢用戶規模,免押金的拉新效應在衰減。取消免押金雖然冒險,但更值得一試,更符合商業的本質。

在現實生活中,押金模式是非常普遍的,在租賃模式為基礎的任何商業模式里,基本上都是採用押金模式。

共享單車平台嘗試免押金模式,降低用戶拉新門檻,讓更多人接觸共享單車,在市場早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免押金模式不適合長期實行。當用戶沒有押金敬畏之時,行為約束力變弱,個人用戶行為更易失控,不遵守規則的概率會大幅提升,共享單車的生態邊際成本陡升。

免押金的願景是好的,但是,共享單車要長期發展下去,必須尊重商業常識、敬畏人性。共享單車是一個造福社會的創新行業,車輛維護成本高、用戶不良行為多等問題不可小視,是必須面對的商業現實。只有引導、教育、規範用戶行為和習慣,共享單車才能存活下去、成長下去,實現服務社會的初心。

在用戶信用維度,芝麻信用越高,用戶消費能力越強,便可獲得免押金,但是,芝麻信用高的人群往往是共享單車的非典型用戶。事實上,那些芝麻信用分數較低、收入和消費能力一般的人群更多騎單車,他們才是共享單車的真正核心用戶。

高收入、高消費的人群往往是自駕、打車出行為主,白領、工薪階層等普通上班族才是共享單車的高頻用戶。這個人群的規模是相當龐大,依託低約束力的個人覺悟是不行的,回到押金模式是更有效地控制生態體驗,一邊培養用戶習慣、累積用戶信用,一邊降低車輛損耗和維護成本,一邊大幅提升運營成本效率。

押金模式的意義:當用戶違反平台方的規則之時,平台方能夠從押金中將費用扣除,進行適當懲罰,將違章行為的懲罰真實化。而免押金模式之下,有點像用信用卡購物,好像花的不是自己的錢一樣。

當年,京東走過拒絕惡意用戶、聚焦用戶質量的發展階段,不但沒有影響發展速度,反而提升了平台體驗、用戶口碑、履約效率。現在,ofo果斷跳出免押金模式,有當年京東之魄力,讓人驚訝之餘,更多幾分尊敬。

共享單車進入下半場

為什麼騰訊、阿里兩大巨頭派系巨資力挺共享單車?無非是看中共享單車的用戶規模和用戶質量,他們是為了激活自己的移動支付而來,並非為了讓共享單車發揚光大。

當ofo選擇獨立發展道路之時,大多數人在質疑戴威的智商和情商,卻不知戴威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天。ofo在靜悄悄地進行人員精簡,並穩步實現了B2B盈利,主動調速,不再一路瘋跑、追求規模擴張,開始追求內涵增長,追求運營利潤,打造正向循環的商業閉環。

在ofo的三周年慶典之時,創始人兼CEO戴威公布了ofo整個商業化的長遠戰略布局:未來,ofo將通過B2B、金融、本地生活等多元化商業布局獲得盈利,承擔車輛的硬體和運維成本,而單車出行將免費服務更多用戶,以打造一個正向循環的商業閉環,同時探索更多商業的可能。

千萬輛級別的ofo單車在城市穿梭,自然產生巨大的媒體價值,ofo的B2B業務有著強大的場景支撐,而金融、本地生活意味著ofo的能力擴張、場景擴張,為未來生態圈構建基礎引擎。

一邊努力創造B2B盈利,一邊探索金融、本地生活,一邊讓免費福利呈現給更多用戶,這是非常健康的良性發展循環。ofo正在謀局精益式生長,萬難之下逼出了適合自己的節奏,就像昨晚世界盃的葡萄牙對戰西班牙,西班牙的控球率不代表勝利,防守反擊的葡萄牙有自己的武器和節奏,別忘了葡萄牙是歐洲杯冠軍。

共享單車已經進入下半場,資本市場也漸入寒冬期,瘋狂燒錢的玩法已經行不通了,唯有精益生長才能贏得未來。

ofo有態度,有骨氣,拒絕做互聯網巨頭的開荒工具,走自己的路,不走捷徑。希望ofo逆流而上,探索出共享單車的理想模式,期待ofo的下一賽季成績單。

小芳俠

柳華芳, 未來思考者,互聯網研究者,專註電商社交智能硬體金融科技、人工智慧、區塊鏈、機器人等前沿問題研究,提出社交引擎精神消費互聯網人本化無界零售等理念,擅長鬍思亂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柳華芳思想沙龍 的精彩文章:

從「雙軌並行」到「三駕馬車」 世界盃為何盯上社交媒體?

TAG:柳華芳思想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