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預產期就必須要打催產針嗎?為什麼一定要有醫護人員陪伴?
育兒
06-17
6月13號是小夏的預產期,直到今天寶寶還是沒有出生。
婆婆在還是9個半月的時候就開始催小夏去醫院待產,應該快生了吧,我那個時候才9個月就生了啊。
其實婆婆不明白,現在的孕期一般都是按周計算,7天為一周,一個月4周,十個月就是40周。
而所謂的婆婆認為的十月懷胎是他們認為的自然月的十個月,自然月有30天有31天,和按周計算當然是有誤差的,但是一般誤差也不會差太多。
過了預產期的小夏和老公到醫院產檢,醫生說羊水指數為6.1,偏少,要求住院催產。
當天立即辦理住院手續,併入產房滴小劑量縮宮素引產。
催產針的主要藥物成分就是縮宮素(催產素)。催產針的的作用是讓子宮平滑肌興奮,引起子宮收縮。
一般都會有醫護人員看護,她們會調節藥物濃度和滴注的速度,從而控制子宮收縮的頻率和強度。
如果催產素滴注速度過快,給葯太多會引起強直性和痙攣性子宮收縮。
如果此時分娩阻力不太大,胎寶寶會很快娩出,也就是急產。
急產通常來不及消毒,保護會陰等,容易造成產道裂傷,產後易發感染等後果。
一旦子宮持續強烈收縮而沒有間隙,還可能使胎寶寶缺氧,導致窒息。
所以,藥物催產必須由醫護人員隨時控制。
經過一天的滴注,小夏的子宮開始有了規律性的收縮,痛感也越來越強烈,終於在剛剛順利產下一名男嬰。
過了預產期一定要打催產針嗎,其實也是根據孕媽媽個人身體狀況決定的。
一般不能超過預產期2周,如果過了預產期2周還未出生就是必須要催產了。
因為過期妊娠會對孕媽媽和胎寶寶的健康都不利,會增加難產和宮內缺氧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