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因斯坦歧視中國人日記曝光:他們遲鈍、麻木、像機器人

愛因斯坦歧視中國人日記曝光:他們遲鈍、麻木、像機器人

愛因斯坦是種族主義者嗎?

這還是那個那個在流亡美國時表態反對歧視美國黑人、稱種族主義為"白人的疾病"的愛因斯坦?

對"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相關的媒體報道,近期引發了輿論爭議。

事實上,愛因斯坦的德文日記原文早已整理成書。如今,新的這本單冊英文書作為該校"愛因斯坦文獻收集"(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in)項目的一部分,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發行。

英國《衛報》的報道寫道:"其中愛因斯坦描述了他在1920年代亞洲之行的印象和經歷,顯示出 [...] 這位被視為人道主義榜樣(物理學家的)的種族主義態度。這種態度特別體現在對中國人的描述方面。"

在日記中,愛因斯坦毫無拘束地描述了他在香港和上海對中國人日常生活的認知。這些描述十分直接,但一些地方也體現出他對社會經濟狀況的體察以及對中國人勞苦的同情。

1922年11月在上海的一次散步中,他觀察到"極為艱苦的生存鬥爭下,最被忽略的人們表現出了順從、大多時候是麻木的態度"。在街上,他看到很多敞開的作坊、商店,"儘管嘈雜卻沒有爭吵"。

"甚至連做牛做馬的苦工也從未流露出痛楚的表情。奇特的群居民族,常常有可觀的小肚子,總是忍耐,時常更像機器而不像人。"在大街上遇到中國人時,他注意到"雙方都瞪大眼睛互相看"。

看上去愛因斯坦對於兩種不同的文化相遇時所發生的"相互盯著看"是很理解的。不過,他似乎並沒有意識要克服自己的歐洲視角。他覺得"男性和女性之間差別很小","不明白中國女性擁有怎樣的致命魅力,讓中國男性即便面對養育子女的難題也無法抗拒。"

愛恩斯坦同時指出,「中國人吃東西的時候不是坐著的,而是像歐洲人在野外樹林中解大手般地蹲著。而中國人這樣做時,竟處之泰然」。

愛因斯坦觀察到中國人、甚至孩子們看上去有些"麻木" (「甚至他們的孩童看來也是欠缺神采和笨嘟嘟的」),他寫道:"如果中國人把其他民族擠走了,那將很可惜。在我們看來,想想都覺得有種無法言說的無聊。"這句話尤其被認為是種族主義的典型表述。

《衛報》的報道也受到中國媒體轉載。一些中國網友表達了抗議,但也有人表示理解。

一名新浪用戶評論說:"在學術上愛因斯坦是一個成功者,在對待世界各民族的尊重上,愛因斯坦不是合格者,他的言論有些地方我認為可恥、偏激。"

還有一位網友說:"當你被貧窮、飢餓、病痛、天災和戰亂折磨得衣不蔽體、皮包骨頭、顛沛流離、一貧如洗甚至絕望到麻木的時候,就別指望還能保持優雅和禮貌,還能充滿理想和希望!愛因斯坦或許不是個種族主義分子,但絕對是個對現實一無所知、生活在自我世界中的巨嬰!"

另一位網友寫道:"我一點也不認為他是種族主義者。因為,他講了那個時代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的真實狀況。從總體狀況講,那個時代的中國就是這樣的對外形象。"

(英倫圈推薦,來自圈哥的小夥伴「歐時大參 oushi1983」,編輯:靖樹,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圈 的精彩文章:

歐洲毒品嚴重泛濫!純度每年提高,230萬年輕人沉迷可卡因…

TAG:英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