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司馬光砸缸真有其事嗎 他救的那個熊孩子是誰 後來怎樣了

司馬光砸缸真有其事嗎 他救的那個熊孩子是誰 後來怎樣了

「司馬光砸缸」的段子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砸缸事件並非民間故事,也不是野史傳說,而是一段見於正史記載的真實歷史。

《宋史》記載:「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夏縣)人,七歲的時候,像個小大人一樣,很喜歡聽大人們講《左傳》,聽講過後,他能把大概意思說出來。

司馬光自此非常喜歡讀這本書,愛不釋手,以至於忘了饑渴冷暖。

乾興三年(公元1025年)某一天,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玩著玩著,其中一個孩子爬到一口大水缸上邊,一不小心,這熊孩子失足掉進水缸之中。

水缸裡邊儲滿了水,是古代的消防器材之一,以備火災發生時滅火用。水缸很大,小孩子掉進去,頃刻之間就沒影了。

院子里的孩子們都傻眼了,這是要出人命的節奏啊。

眾小兒之中,惟有司馬光臨危不亂,他腦筋急轉彎,在院子里找到一塊大石頭,猛砸大水缸,水缸砸破,水流一地,溺水的熊孩子得救了。

司馬光砸缸事件被汴京、洛陽一些人畫成《小兒擊瓮圖》記載下來,使得他見義勇為的事迹廣為流傳,人們紛紛為這個大智大勇的七齡童點贊。

司馬光砸缸的地點並不在他的家鄉山西夏縣,而是在河南光州。當時,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在河南光州擔任縣令,宋朝官員在異地當官,是可以攜帶家眷的。

司馬光的童年就是在光州度過的,司馬池因此給兒子取名「光」,紀念自己這段官場生涯的同時,也希冀孩子長大光宗耀祖。

司馬光救的那個熊孩子究竟是誰?這孩子是司馬家族的親戚,上官家族的孩子,叫上官尚光。

上官尚光名氣不大,在正史中不見記載。但在河南光州上官家族家譜中,人們可見關於他的一些記錄。

上官尚光成年之後選擇了經商,在當地是個富戶,積德行善,其後人不忘恩德,經常周濟貧民,照顧孤寡老人。

上官尚光後移居光州城西龍堤南坡,並建了一個亭子,取名「感恩亭」,表達對司馬光的感激之情,上官尚光居住的地方被後人稱為上官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真實的三國里 劉關張真的義結金蘭了嗎
明朝大將受冤被斬 同僚無人求情 京城名妓卻甘願與其共赴黃泉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