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號稱富得流油 為何還有以乞討為生的丐幫存在

宋朝號稱富得流油 為何還有以乞討為生的丐幫存在

原標題:宋朝號稱富得流油 為何還有以乞討為生的丐幫存在


很多人對1983年黃日華、翁美玲版電視劇《射鵰英雄傳》津津樂道,視為經典。實際上,在這之前,香港導演蕭笙執導,白彪、米雪、梁小龍等主演的1976年香港佳視版《射鵰英雄傳》,已經很火爆了。該部作品不但創下香港史上第一個百萬收視紀錄,還捧紅了香港女演員米雪。



在《射鵰英雄傳》中,丐幫幫主洪七公是天下五大高手之一,出席過第一次和第二次華山論劍。丐幫百萬幫眾在洪七公和繼任幫主黃蓉的率領下,除暴安良,打抱不平,抵抗侵略,保衛家園,儼然就是公平正義的化身。


這是電視劇中的丐幫。真實生活里的丐幫,與此相差甚遠。宋朝文學家孟元老在其《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丐幫幫眾在都城東京(今開封)活動的情形:「諸行百戶,衣著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認得是何色目,至於乞丐者,亦有規格,稍似懈怠,眾所不容」。就是說這些乞丐穿了特定衣服在特定區域針對特定人群進行乞討,乞討的時候還不能偷懶,否則幫里便容不了他。


凡幫派,均「有組織,有紀律」,丐幫也不例外。《射鵰英雄傳》里的丐幫就像一個等級森嚴的黨派。幫主洪七公是最高領袖,其下有四位九袋長老,再其下是八袋長老、七袋長老乃至於一袋長老。這些是各級幹部。餘下的都是普通幫眾。最高領袖對下屬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而普通幫眾則無權無勢。宋元話本小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里曾經描繪過臨安(今杭州)一位丐幫幫主(團頭)金老大。他拿著一支杆子,統轄臨安全城的乞丐,「這般丐戶,小心低氣,服著團頭,與奴一般,不敢觸犯。」我們可以想像,這位金老大在丐幫中的權勢,已經不輸於當時的官老爺了。

這位金老大手中的杆子,是否就是《射鵰英雄傳》里洪七公所持的碧玉打狗棒的原型?




乞丐們為什麼會組建丐幫這種幫派組織呢?《射鵰英雄傳》第十二回「亢龍有悔」中,洪七公明明白白告訴黃蓉說:


「我們要飯的受人欺,被狗咬,不結成一夥,還有活命的份兒么?北邊的百姓眼下暫且歸金國管,南邊的百姓歸大宋皇帝管,可是天下的叫化兒啊……」

沒等洪七公說完,聰明的黃蓉就答了出來,「當然就是歸您老人家管了。」由此可見,乞丐「受人欺,被狗咬」,那麼選擇「結成一夥」,「團結起來力量大」,也是理所當然了。從洪七公的話中也可看出,在當時,丐幫的力量堪與朝廷相比。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丐幫是一支重要的民間力量,在維護社會和諧和安全穩定上發揮著積極作用。」




一般認為,宋朝是封建王朝里比較富庶的一個,但是為什麼宋朝會允許出現大規模的乞丐幫派呢?


其實,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會因為天災人禍的原因出現乞討現象。據說孔子當年周遊列國,曾在陳國斷炊,就是靠行乞才度過難關。史料顯示,以乞討這種行為作為生活手段的職業乞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代。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晉國公子重耳「乞食於野,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重耳不是一個人流浪,身邊始終有一幫隨從。就算真的淪落到乞討的地步,也不會親自操刀。所以,這更像作家編排的政治「苦情戲」。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至遲在春秋時代,乞討現象已經比較普遍了。


宋朝自然也免不了乞討現象的發生。在《清明上河圖》上,城門的外面就有三個乞丐。一個是殘疾人,一個是老年婦人,一個是小孩子。很符合我們現在對職業化乞討的印象。



宋朝商業經濟高度發達,出現了一個比較富裕的階層。這個先富起來的群體,非常樂於施捨乞丐。比如南宋劉宰,曾「置義倉,創義役,三為粥以與餓者,自冬徂夏,日食凡萬餘人,薪粟、衣纊、藥餌、棺衾之類,靡謁不獲。」《夢粱錄》也記載了一個臨安商人賑濟乞丐的故事,「或遇大雪,路無行徑,長幼啼號,口無飲食,身無衣蓋,凍餓於道者,富家沿門親察其孤苦艱難,遇夜以碎金銀或錢會插於門縫,以周其苦,俾侵晨展戶得之,如自天降。或散以綿被絮襖與貧丐者,使暖其體。」

在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民間自發形成的救濟行動,使得乞丐免於餓死、凍死的同時,也催生了更多乞丐的出現。這是丐幫成立和壯大的基礎。



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丐幫的出現,得益於當時相對寬鬆的社會環境。在宋朝,像丐幫這種民間性質的結社行為是一種普遍現象。宋代筆記《東京夢華錄》《繁勝錄》《夢粱錄》《武林舊事》《都城紀勝》等都記錄過宋朝人結的「社」。如果你喜歡演雜劇,可以組成「緋綠社」;喜歡唱曲兒,可以組成「遏雲社」;喜歡演傀儡戲,可以組成「傀儡社」;喜歡寫詞,可以組成「同文社」……就連勾欄之間的妓女,都能夠組成「翠錦社」。因此,乞丐們要成立一個丐幫,倒也不是一件稀奇事情。



說到結社自由,這裡有一個小故事。宋仁宗時期,曾經擔任過參知政事(主掌政務的副相)的吳育被調到蔡州當地方官。有人告密,稱有數千妖人在確山集會。此事驚動了宋仁宗,他派使臣前去巡查。吳育就告訴這位使臣,說這不過是鄉民用佛教之術祈財請福,不是什麼造反。只要派一個小兵就可將他們帶來;如果輕易調動軍隊,反而會導致禍亂。結果,吳育很快就招來10名嫌犯,但都無罪釋放。最後反而是那位告密者,被判了罪。


到了南宋,朝廷對民間的掌控力進一步減弱,這在客觀上也促成了丐幫的形成。南宋初期,洞庭湖地區的發生的鐘相起義,實際上就是丐幫起義。據傳鐘相是當時的丐幫幫主。他領導的起義軍,歷史教科書上說是「流離失所的農民」,不如稱丐幫弟子更為妥當。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初,鐘相組織丐幫弟子三百人,命長子鍾子昂率領北上「勤王」。但這支丐幫隊伍尚未與金兵接觸,就被剛即位的宋高宗趙構命令遣返。金庸等作家所描寫的南宋時期丐幫抗金故事,便出自這一史實。事兒倒是真的,只是在武俠小說中被大大誇張了。


【參考資料:《射鵰英雄傳》《東京夢華錄》《夢粱錄》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鰲拜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為何輕而易舉就被康熙扳倒
朝鮮戰爭毛澤東給美軍劃一條線 越南戰爭毛澤東再給美軍劃一條線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