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未都:康熙琺琅彩瓷器有哪些特點

馬未都:康熙琺琅彩瓷器有哪些特點

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收藏家、古董鑒賞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主講系列節目《馬未都說收藏》。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

作為瓷器裝飾手段的開光這一技法,在康熙時期處理得更為成熟了。這時開光的形狀不僅有方的、園的、斜方的、菱形等各種幾何形狀,而且匠師還巧妙地選取桃、蘋果、壽字、扇面、卷書等形狀作開光的。

在這些面積中裝飾上人物故事、山水、花鳥,它們與開光外不同類型的花紋互相呼應,賓主分明。因此在整體上不僅沒有不諧調的感覺,而且顯得豐滿和富麗,應該說這也是康熙時期匠師在裝飾手法上的又一貢獻。

粉彩在康熙晚期屬開創階段,大抵裝飾於盤、碗之上,康熙無粉彩,而御制料款之盌,則有粉彩。這些盤、碗上面的繪畫以花卉、飛蝶為多,結構頗簡潔。

康熙晚期的粉彩大都不是獨立裝飾在一件器物之上,多數往往與五彩共同合繪在一件盤、碗上面,而且粉彩在器物上所佔的面積也非常少,與日後雍正粉彩相比,康熙晚期出現的粉彩,在工藝上尚處於萌芽狀態。但它的出現,大大豐富了陶瓷藝術的裝飾手段,為瓷器的加彩開闢了廣闊的途徑。其後粉彩逐漸成為清代釉上彩瓷的一個重要品種。

琺浪彩瓷器是康熙時期又一種新創的釉上彩瓷,也稱「瓷胎畫琺琅」。其製法是摹仿當時「銅胎畫琺琅」器皿的色彩和紋飾燒制的。為了盡量摹擬以達到銅胎磁琅的效果,一般僅在器物的裡面和圈足內部施白釉,而器物的外部則澀胎無釉,這就是人們俗稱的反瓷」。另外,器物口邊白釉略厚寬,待外部施彩後,稍突出於釉面的寬度,因此在工藝上形成恰如琺琅的銅胎效果。

康熙琺琅彩瓷器多以黃、藍、紅、豆綠、絳紫等色作地,再彩繪各種花卉為飾,其中以吉祥的紋飾較為常見。康熙琺琅彩瓷較之銅胎畫琺琅器皿的色彩更為鮮艷,加之施彩和燒制工藝都特別精細,所以琺琅彩瓷器是康熙時期彩瓷發展的一項重要成就。誠然,不能否認康熙琺琅彩瓷器的構圖不如雍正時期製品生動,色料也不夠細膩。但是,琺琅彩瓷器的問世,則是康熙時期匠師們繼釉下青花、釉上五彩等彩繪藝術以後,對陶瓷裝飾藝術的又一新的貢獻。

琺琅彩瓷器是專供皇帝和後、妃們御用的宮廷器皿。除了底部書寫「康熙御制」的四字料款外,最近筆者看到玄燁在康熙五十九牟二月初二日曹奏摺上面的批語:「近來你家差事甚多,如琺琅瓷器之類,先還有旨意件數,到京之後,送至御前覽完才燒……」。

由此可見,琺琅彩瓷器的燒造是直接受命干宮廷,甚至由帝王親自控制。當時,琺琅彩瓷的紋樣大都是皇家如意館的畫稿,畫法極端工整。這一階級的局限,致使琺琅彩瓷器在藝術上就不如五彩那樣洒脫、豪爽,而顯得有些拘謹,甚至有點過於纖巧。

任何器物的裝飾,總是從屬於造型的P但康熙時期一些瓷器,不僅造型更加裝飾化,而且將裝飾與造型的關係本末倒置,完全是為裝飾而裝飾。因而這時開始產生崇尚複雜花紋的風氣,器皿上的圖案更加繁密了,並且日漸流於煩瑣、板滯,可說精緻有餘,氣魄不大,特別是一些御用器物,上面的裝飾圖案,畫得非常工整、細緻,就其局部來看,似乎還有可取之處,然而從整體觀察,顯得雜亂瑣屑,它逐漸失去明代民間瓷繪活潑和自然的特點。因此,以後乾隆時期裝飾圖案繁雜得無以復加,變得十分柔弱、萎靡不振;造型上玩弄技巧,挖空心思追求一些庸俗的小趣味,溯其淵源,筆者認為在康熙時期已開始滋生了「不健康的」風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康熙青花的特徵和辨偽
為何康熙的妃子只要坐上皇后之位就活不長?難道康熙命里克妻?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