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五大追魂刀:一種片片削,一種腰兩斷,一種四千年血斑留至今

古代五大追魂刀:一種片片削,一種腰兩斷,一種四千年血斑留至今

追魂刀,也就是行刑時所用的刀。古代行刑是有講究的,時間定在午時三刻,因為那時陽氣最重,被處死之人不會化為厲鬼為害。為了鎮住刑場,行刑之前還要放追魂炮三聲,敲追魂鼓三通,吹追魂號三聲,刑場上的所用之物都謂之「追魂」,所以行刑時使用的刀也就是追魂刀。下面就說說古代五大追魂刀,一種殺過百絕戶,一種片片削,一種蘆席一卷命歸西,一種四千年血斑留至今,一種腰兩斷。

鬼頭刀。宋代至明代常用的一種行刑兵器,因刀柄雕有鬼頭故名。這種刀是宋代「刀八色」中的手刀,其袤方,背厚,面闊,最合於斬首。原裝備宋軍步兵,後被用為行刑兵器。劊子手有言:「殺人過百,絕戶斷後」,所以古代劊子手多是無兒無女,大概是因此刀陰氣過重的結果。

凌遲刀。明清一種行刑兵器,專門用於凌遲之刑。這種體積小,單刃,刀身窄,刀尖銳,利於切割。凌遲是一片一片削,故稱「千刀萬剮」。明清刑律,凡大逆之罪皆處凌遲,除了皇帝不削誰都削,其狀極慘。

大鍘刀。這種刀本是一種農具,用於鍘草喂牲口,到了民國時期成了行刑刀。行刑時,一般將人用蘆席圈起,放在鍘刀之下,因為蘆席較脆,利於帶動鍘刀切入,人稱「蘆席一卷命歸西」。

七孔大玉刀。夏朝一種行刑刀,1975年,在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中出土,距今已有四千年歷史。此刀長65厘米,最厚處為0. 4厘米,刃部鋒利,刀背部鑽有七孔。體扁平,呈肩窄刃寬的寬長梯形,兩側有對稱的凸齒,七個圓孔排成一直線。刀身玉料呈墨綠色,局部有血斑,兩面紋飾相似。行刑時,把繩子穿進七孔,將刀懸起,刀身落下,身首異處。刀身上的血斑,是常年行刑血跡浸入玉中的結果。四千年血斑留至今,足見此刀殺人不少。

腰斬刀。專門用於腰斬的刀,刀身巨大,呈鉞狀,重有幾十斤。腰斬古已有之,春秋戰國、秦朝及以後各朝名臣名將多有被腰斬者,到了明代,街門專門設有腰斬台,腰斬刀縣刀腰斬台的刀架之上。腰斬台多設於衙門口之外,基座呈方形,有兩級石階,其上以堅木做成腰斬架,形如牌樓。腰斬刀以繩索懸掛其上,離地約一人高,地上有兩塊方石,方石中有槽,為落刀之處。行刑時,犯人被按在方石上,腰對準腰斬刀,繩索一松,重刀落下,腰被兩斷,其狀慘不忍視。到了清朝,此刑仍在使用,到清朝後期才廢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福回眸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三大奇葩劍:歐洲打仗當棍子使,南亞搖柄能絞肉,非洲殺敵沒用,扔了卻人人搶
世界五大邪刀:外國一把一插就死,中國一把化黑雲霎時殺掉數十萬

TAG:慧福回眸 |